□吳 雪,王 娟,芮正茂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與人文學院 江蘇 鎮江 212000)
“民以食為天”,人們生活離不開蔬菜等農產品,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普通農產品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尤其是城市居民對農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格外青睞“綠色無公害”“純手工”和本地菜等。盡管現在有很多途徑采購生鮮蔬菜,特別是電子商務高度發展,城市居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新鮮的農產品,但是通過何種途徑使居民方便快捷地獲取農產品,從而更好地提高生活滿意度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2016 年,新零售的概念一經提出,各方紛紛響應,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線下實體店都希望通過新零售分享消費轉型升級的利益。尤其是傳統零售行業,可以通過新零售拯救電商帶來的沖擊,尋求突破,贏回原有的市場[1]。
新物流強調讓商家與企業真正實現零庫存。庫存是很多企業的包袱與負擔,新物流要做的就是讓新制造和新零售無縫對接,讓新制造省掉中間的層層環節,讓生產環節、消費環節和零售環節直接、高效匹配和對接。
農產品不僅包含種植業,也涵蓋了林、牧、漁等。現今,無論是糧食還是經濟作物都已經成為轉化率很高的商品。這些商品用來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也是很多工業生產的原材料。如果農產品滯銷或者較長時間存放于倉庫,會對農產品物流行業造成阻礙。
農產品的特點造成農產品物流無論是從儲存,還是運輸,甚至是技術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與工業不同的是,農產品由眾多小型農戶組成,特別是鮮活農產品生產相對更加分散且規模小。
農產品物流過程中具有生產性,農業生產的過程決定了農產品的鮮活性和易腐蝕性。
不同地區自然條件存在差異,不同季節產品差異導致了農產品物流的非均衡性。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農產品物流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對于農產品來說,保證物流持續有效、流通先導性尤為重要,會對農產品供求平衡及產品價值實現發揮強有力的作用。
從以上農產品物流的特點來看,新零售和新物流在農產品物流中的配合尤為重要。在農產品物流中,需要新零售和新物流密切配合,進而徹底消除庫存壓力。
(1)農村農產品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有一定剩余,城市社區有大量本地菜需求,這是發展農村與城市社區農產品無縫對接的基礎,也是保證該新零售體系建立的支撐。
(2)目前,我國生鮮農產品流通狀況較之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如缺乏標準化的包裝運輸設備,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產生較大損失;成本居高不下,從產地到銷地價格翻了好幾番,甚至是十幾番,農戶賣出的價格較低,消費者購買的價格卻很高,中間商成為最大的獲利者,損害了農戶和消費者的利益[2]。在農村與城市社區對接的過程中,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該問題,因為運輸距離很短,農戶和城市社區之間沒有過多的中間商層層賺取差價,價格透明公開,使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滿意。
(1)農村散戶比較多,耕種農田的農民基本都是中老年人,他們缺乏對互聯網平臺的認識,會操作網購平臺的人少之又少,而農村與城市社區農產品無縫對接的新零售體系構建離不開線上平臺。
(2)在農村與城市社區農產品無縫對接中,對運輸的要求有所降低,這是得益于對接地區的距離相對比較近,屬于短距離運輸。但是成體系、成規模發展的地方幾乎沒有,通常是個別散戶拉著蔬菜去附近城市銷售,農村與城市社區農產品無縫對接的新零售體系構建沒有可參考和效仿的案例[3]。
完成“一村”對接“一社區”的配送活動,要重點考慮如何完成配送,這就涉及配送路線設計。農村到城市社區的配送距離相對比較短,在現有道路的基礎上就可以完成,不需要政府投資額外配套設施,只需要了解配送過程中的交通指示、注意事項以及每日的交通狀況即可。
物流的速度是新零售著重強調的,速度快是商品新鮮度和質量的最大保障,只有做好配送路線設計,才能保證快速配送。
從最簡單的網站服務平臺到專門、個性化的APP服務平臺,都是作為鏈接消費者、物流企業以及配送節點的紐帶,也是因為有了專門的服務平臺才使配送服務實現個性化,提高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客戶滿意度。
農村與城市社區農產品無縫對接的新零售體系必須配套互聯網配送平臺,而農村大多是散戶,不像大棚種植可以集中。耕種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他們缺乏對互聯網的認識,更缺乏操作經驗,要解決這個難題首先要考慮平臺必須簡單、易于操作,同時必須對農民進行培訓,以便他們熟練操作[4]。
從大環境來說,建設物流配送體系是我國物流領域的重要變革,需要政府機關單位的重視和支持,制定引導政策。建立農村與城市社區農產品無縫對接的新零售體系尤其需要市級、村民委員會的支持,需要提供相關政策扶持。農業主管部門應當設立專管農產品物流的部門,減少多頭管理的不足,提高流通和行政管理效率。
在人員管理方面,一方面,需要吸納有相關經驗的管理人員統籌安排農產品收集和配送事宜。新零售一直存在配送成本偏高的問題,而農村配送城市的農產品如果配送成本過高,勢必大大降低其存在的價值。所以,為了更好地體現“一村”對接“一社區”的優勢,最好就近吸納當地閑置的勞動力解決配送問題,降低配送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和高校或者行業協會聯合,通過相關培訓來提高人員的專業素質。
推薦共同配送,可以進一步縮減中間環節。共同配送是一種資源整合,利用較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務,農村與城市社區農產品無縫對接的新零售體系中的共同配送,其實很多時候是一種“順帶”服務,鄉下年輕人早上到城市上班,可以適當解決一部分配送問題,例如將農產品放置在配送中心,提高效率的同時也節省了運輸費用。
發展農村農產品新零售,不僅要在硬件上增加投入,還要建立行業基本用語、計量標準、技術標準以及數據傳輸標準,盡快做到統一標準,與城市接軌。
物流作為商貿的重要組成部分,存在高耗能的問題。環境友好的理念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電商與物流行業也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綠色物流的概念被一次又一次提起。對于食品類的農產品意義更加重大,因為綠色不僅關系到環境,還關系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農村物流需要從源頭抓起,走好第一步。
“三農”問題受到政府部門重視的同時,農產品物流同樣受到了重視。相關文件中進一步強調產地和銷地市場建設,注重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鼓勵發展現代物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業務方式。
近年來,新零售成為了時髦的代名詞,無論是阿里巴巴、京東還是永輝超市等傳統零售企業,都積極投入以消費者為中心、數字化為核心驅動力的新零售革命。農產品物流是農產品銷售的重要環節,物流作為新零售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轉型升級是新零售模式落地的基礎。借鑒國內外農產品農村供應城市的相關經驗,基于農產品的資源優化配置,提出農村與城市社區農產品無縫對接的新零售體系構建設想,構建符合我國實際的“一村”對接“一社區”的農產品新零售體系,無論是對農民的增收,還是對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滿意度都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