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文海
摘 要:近年來,我國加大對于城鎮建設的發展力度,給予了建筑行業更大的發展空間。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以及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建筑工程行業保持著如火如荼的良好發展態勢,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確實影響了建筑工程項目的正常開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工程質量。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建筑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質量控制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策略袁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質量控制;策略
1 影響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質量控制的主要因素
1.1 管理因素
建筑行業作為基礎行業,不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但是這樣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管理理念不能與時俱進。目前建筑行業還是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多個分包商管理,責任劃分不明確,分包商容易受利益驅使,缺乏大局意識,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因此管理工作很難開展,這也就造成施工現場混亂,資源浪費,安全隱患較大。
1.2 施工人員因素
施工人員也是關乎施工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前我國的建筑行業施工者,普遍文化程度低,對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知識也了解甚少,個別素質較低,存在不配合管理的現象。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的這些不足可能會造成的工程質量問題;另外建筑施工者都是遠離家鄉,長時間不能與家人團聚,職業認同感低,造成了心理上也存在缺失。因此,也要關注這些人的心理健康,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給予帶薪休假福利,保障施工者的勞動福利,施工者心情舒暢了,工作效率才能提高。
1.3 施工方法因素
建筑施工項目管理與其施工方法選擇有著必然聯系。從技術工藝手段層面來說,現場施工情況要根據差異化的地理環境、原材料價格等因素, 選擇差異化的施工方法。而合理的施工方法選擇也是建筑質量的根本和保證,但隨著行業技術不斷發展與成熟,施工方法也在不斷創新。部分企業盲目追求先進的施工技術與方法,力求降低施工成本,但其采用的施工方法未必能與現場施工情況完全適應,在缺乏對實際情況深入調研的情況下,施工方法選擇不恰當會給建筑施工管理帶來極大的影響。
1.4 施工原材料因素
原材料及工程設備的質量也直接決定著工程項目的質量。在原材料及大宗設備采購環節,“無計劃采購”現象較為普遍,這種分批采購的方式會造成采購成本較高;同時,采購部門人員尚未對外部材料供給合作商建立資信系統,采購環節前缺乏市場調研工作,使得材料與設備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嚴重影響了建筑施工進度及施工質量控制。當然, 施工材料與設備的問題除了與采購及質檢人員不負責任有直接關聯以外, 施工方案、工程造價控制等也影響著材料與設備的質量好壞。
2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的策略
2.1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制定應當與國家和行業的有關規范、標準相符合外,還應當因企業而異,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所以應當制定基本的管理目標與方式外,還應當結合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優化。由于建筑工程事業具有復雜性和特殊性,所以管理制度的制定應當更加全面,其中需要包括施工現場的秩序、環境、操作等因素,才能成為管理工作開展的重要依據,而為了避免施工期間由于人為因素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與資源浪費,管理制度當中則需要對施工單位與工作人員進行明確的責任劃分,并結合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全面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與質量意識;其次,管理制度應當符合社會實際需求,對有關環境污染的問題提高重視程度,嚴格要求管理人員提高對于噪音、粉塵等污染成因的控制力度,以增強建筑工程施工的綜合水平。
2.2 強化施工技術綜合性
加大施工技術質量的提升。結合建筑工程施工實際需求,對相關技術和標準進行統一,強化從業人員施工技術的培訓、掌握和運用,減少施工中因技術差異導致的質量問題,將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和施工技術質量兩個因素密切結合,制定施工技術控制要點,優化技術形式,從根本上規避由施工技術引發的施工質量問題;加強施工技術規范化。建設施工技術的規范建設能夠直接加快建筑工程的完成進度,縮短工期。在施工過程中,施工方要按要求建立標準,對施工流程和施工器械分別進行統一規范,設置統一規格,避免施工流程混亂造成工程進度延緩。
2.3 加強人員管理
建筑工程項目的所有人員都應樹立正確的責任意識以及職業道德觀念,無論是在工程項目的設計與規劃環節還是具體的施工應用, 都應強化對于相關工作人員的有效管理與意識培養,比如在施工材料的采購環節應強化對各項材料標準的有效比對以及經濟原則,又或者是在具體施工環節強化施工人員的規范性與操作性,以上這些都要求對相關工程人員進行規范化管理;其次,還要加大對于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不斷提高其專業技能水平和質量控制意識,確保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夠完全適應施工的要求,同時也需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企業社會責任以及他們的使命感和職業道德教育。
2.4 創新施工質量管理方法
第一,施工現場引入和應用先進強大的大數據技術。建筑公司依托于大數據技術構建一個操作便捷、功能強大的人員實名制管理平臺,對所有參與施工建設的人員全面采集信息,通過大數據技術對采集到的信息進行統計和分析,以此實現對人員身份的實時驗證及高效審核;第二,施工現場引入并應用傳感器技術等。建設公司可通過傳感器技術等在內的一系列先進成熟技術打造一個嚴謹合理、功能強大的監測系統,比如揚塵監測系統、設備操作監測系統等,以此實現對施工現場的全面化、實時化、動態化監測,這樣既能夠及時發現施工過程中所存在的隱患和問題,還能夠減少降低施工人員的工作量,保證房建工程施工作業穩步高效的推進。
2.5 強化管理施工材料
第一,企業需要加強調查和比較材料市場中質量、價格等,通過對比分析同時綜合考慮成本等方面合理確定施工材料,為建筑項目選擇物美價廉的材料,在保證材料質量的同時節省企業的材料成本;第二,在使用施工材料階段,要注意根據材料特性合理保存、放置材料,避免隨意堆放, 避免保管不當造成材料質量降低或者失效。同時,質檢人員要加強進場材料的抽檢,嚴格按照取樣、化驗等制度做好材料質量控制,對于檢測不合格的產品及時和管理人員溝通,避免不合格品進入施工現場。在使用材料時,施工人員還要注意觀察材料是否出現變質情況,比如水泥是否硬化、鋼筋是否銹蝕等。
2.6 加強建造現場管理,把握施工質量細節
工程建造不同于別的工作,工作量浩大,因此確保各個環節的工作人員都提高警惕,嚴格遵守質量要求,當然有可能存在工作疏忽的情況,現場管理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現場施工工作作為建筑工程第一線,質量安全問題也出現在這,因此,要保證從原料采購最終完成建造成品這一過程中,嚴格按要求操作,容不得半點差錯。人員管控工作也很關鍵,要求所有人員遵守現場管理制度,對于一些安全控制點,要制定檢測計劃,定期檢測,通過安裝攝像頭,對人員施工過程進行監督,保證整個工程的質量可靠性。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的系統性、復雜性、動態性,要求建筑施工企業和相關部門學習并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根據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管理系統和質量控制策略,通過科學的工程管理和規范的施工標準,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和施工質量水平,推動建筑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施繼余,段金躍.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科技資訊,2018,(28):60-61.
[2] 高輝.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居舍,2019, (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