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妍,何志鵬,李 俊,韓麗琳,魏 力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廣東 廣州 )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不斷進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健康需求越來越旺盛,骨科疾病作為退變性疾病,在醫療活動中占據比例越來越大,對醫療技術水平也要求越來越高,從而提升骨科患者的治療滿意度及生活質量。醫生進修學習是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培養一批優秀的臨床醫生[1],是臨床醫生提高理論水平和臨床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徑[2-3],能快速地促進臨床醫生的成長。短期培訓或參加骨科會議并不能很好地解決臨床醫生培養難題,選擇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是培訓脊柱外科骨干的首要選擇。脊柱外科手術操作難度大,要求知識全面、手術技術操作能力高;此外,對于脊柱外科醫生來說,不僅學習曲線長,還要面臨著勞動強度大和工作量大等問題,如何合理安排好時間對脊柱外科進修醫生臨床帶教,這是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因此,設計具有針對性的、規范化的進修醫生培養和考核評價系統具有重要意義,只有針對脊柱外科進修醫生進行科學的、系統的帶教,才能滿足脊柱外科進修醫生的學習需求,為脊柱外科領域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使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進一步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使就醫秩序更加合理、規范,推動實現分級診療體系。關于進修醫生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深化改革在各大教學醫院逐步開展[4],提出了很多新型的教學管理模式,目標管理模式是其中的一種。目標管理模式教學是根據進修醫生的情況,對指導方式進行有效的調整,提升理論、綜合實踐能力,高質量、高效率完成教學的目標[5]。
基于以上現狀,本研究選取本院某一時間段骨傷科接收的進修醫生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分析目標管理模式在脊柱外科進修醫生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脊柱外科接收的60名進修醫生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進修醫生工號,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目標管理組(試驗組)和常規帶教組(常規組),每組各30名。試驗組中有主治醫師16名,副主任醫師14名,工齡6~18年;常規組中有主治醫師17名,副主任醫師13名,工齡5~20年。兩組人員在基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進修的帶教教師均為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人員,具有豐富的臨床教學經驗。
1.2方法
1.2.1帶教方法
1.2.1.1常規組 采用常規臨床進修帶教方式對常規組進行臨床帶教,主要為對進修醫生進行一對多(即一個帶教教師帶多名進修醫生)的帶教。帶教教師講解脊柱外科的理論知識、技能操作示范和各種實踐操作,同時進行經驗傳授和臨床查房、手術帶教等,還進行專題的小課及案例討論等。進修結束按照要求進行評價考核。
1.2.1.2試驗組 采取目標管理模式對試驗組進修醫生進行臨床帶教,主要方法如下:首先通過摸底測試,了解進修醫生的能力水平;然后根據每個進修醫生能力水平不同,因人而異[6],制定不同教學方式、目標。具體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第一階段。入科第1個月,先對進修醫生進行測試,帶教教師以進修醫生的能力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通過講授理論知識、技能操作示范等方式,使進修醫生掌握脊柱外科的疑難、危急重癥疾病的診斷、治療、處理方法,同時具備相應的手術操作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帶教教師同時加強對進修醫生的人文關懷。(2)第二階段。入科第2~3個月,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直接從事較大難度的臨床工作,具備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和技術,如手術過程中突發意外的處理。(3)第三階段。入科第3~6個月,在這一階段要求進修醫生能夠獨立地進行各種疑難危重疾病的診療操作,帶教教師根據進修醫生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實施強化培訓。進修結束后再次進行測試。
1.2.2考核評價 進修結束后,對兩組進修人員進行3部分考核,分為基礎知識考核、實踐技能操作考核及日常考核。(1)基礎知識考核:應用本院考試系統平臺完成,統一通過考試系統題庫隨機出題。 (2)實踐技能考試:按照不同脊柱手術,參照指南操作要求,設置不同脊柱手術操作評分表,主要由具有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帶教教師負責完成考核。(3)日常考核:設置主觀考核日常評分表,通過對科室病例討論、業務學習等方面表現進行考核,由科室醫療組長及帶教秘書完成,根據平常工作表現,側重考察脊柱外科應急處置思維和能力。實踐技能操作考試由試驗組和常規組帶教教師共同擔任考官。
1.2.3評價指標 進修結束后,對兩組進修醫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進修考核、評分(滿分為100分),并對帶教教師的滿意度進行調查、比較、分析,分為非常滿意(9~10分)、滿意(8.0~8.9分)、基本滿意(7.0~7.9分)、不滿意(7分以下)。非常滿意人數/樣本量=非常滿意度。

2.1兩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評分比較 試驗組的理論知識評分和實踐技能操作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評分比較分)
2.2兩組帶教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的帶教教師非常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354,P>0.05)。見表2。

表2 兩組帶教滿意度比較
進修醫生的知識水平及技能操作能力差異較大[7],很難將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向和指導內容提供給進修醫生,在具體的帶教過程中帶教教師往往只是從自身的經驗以及指南出發,沒有顧及部分進修醫生能力水平,很難取得理想的帶教效果,進修醫生結束學習后,知識儲備及技術提升相對有限。這就導致了部分進修醫生的學習熱情不高,甚至要求提前結束進修。如何調動進修醫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學有所獲,已成為進修醫生培養的難題。所以,必須要積極地探索出適合進修醫生學習需求的帶教模式,提高進修醫生學習熱情,保證臨床帶教的效果,增加進修醫生獲得感和滿意度。目前,多種調動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模式在不斷進行探索[8]。
高質量的師資力量和充足的醫療教學資源是培養進修醫生的前提。個體化培養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員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有利于進修醫生回到原單位后更好地開展工作。目標管理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臨床帶教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依據進修醫生的能力水平不同,帶教教師制定詳細的教學目標、培訓方式,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進行帶教。帶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為依據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并且立足于不同的教學階段調整教學思路,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
本院骨傷科發展較早,建立了較完善的繼續教育培訓制度,每年接收了大量的進修醫生,在兄弟醫院中形成了良好的聲譽。本研究采用常規帶教方式對常規組進修醫生進行帶教,采用目標管理模式對試驗組進修醫生進行帶教;結果顯示,試驗組的理論知識評分和實踐技能操作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非常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應用目標管理模式對脊柱外科進修醫生進行臨床帶教具有較好的效果,帶教教師對進修醫生的鼓勵和關懷,對于他們的進修學習具有重要作用[9-11]。目標管理模式是一種以進修醫生為中心,從進修醫生的實際能力及需求出發,分能力、分階段進行帶教,并在進修過程中動態了解進修醫生能力變化的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采用目標管理模式對脊柱外科進修醫生進行臨床帶教效果確切,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而且進修醫生的進修滿意度更高,更加有助于培養,此模式應大力推廣,培養出更多的優秀脊柱外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