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明
(徐州市銅山區利國鎮經濟發展局 江蘇 徐州 221000)
隨著我國對新農村建設重視度逐漸加深,很多惠農政策不斷落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為江蘇整體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江蘇農村經濟已經呈現出明顯上升趨勢,各類農田有近400 萬hm2,現代化農業機械數量也在逐漸增加,這也從側面說明江蘇農村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趨勢。互聯網信息對江蘇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要加強對互聯網信息的重視度,促使農村經濟快速發展[1]。
隨著信息技術不斷普及,江蘇農村發展渠道不斷拓寬,當地政府和農業部門十分重視農村信息化發展。
首先,農村信息化發展使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發生變化。目前,江蘇多地農村已經開始對種植環境和種植土壤進行實時分析,通過分析預防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從而達到綠色生產目的。同時,在農業、牧業中利用信息技術提升產量,以獲得效益最大化。
其次,農村信息化發展可以有效監管農產品種植全過程。農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監測農產品生產過程,從而保證糧食安全。
再次,農村信息化發展使農村形成產業化模式。產業化模式包括生產、包裝、銷售等環節。產業化模式的建立不但能提升農村在市場中的話語權,也可以推動龍頭企業的建立,切實保障農民的利益。
最后,農村信息化發展能擴寬農民的增收渠道。個體農戶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農產品,收入的增長使得農民越來越重視信息化發展[2]。
通過對江蘇農村進行調研發現,目前很多農村都以合作社或村集體方式建立農產品網站。涉農網站的建立能減少農產品銷售的中間環節,也能增加農民收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同時,以村集體或合作社方式建立的涉農網站擁有強大的農產品儲備資源,不但能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也能促進農村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江蘇農業網站已達到5 萬家,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說明地方政府的相關扶持政策符合地區農村發展的需要。目前,江蘇正在建立全省農業信息網絡聯合體,從而促進農業發展[3]。
隨著互聯網信息逐漸普及,江蘇省農業信息服務站點也越來越多,這些服務站點不但具有較好的銷售能力,也是集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為一體的機構。目前,江蘇省大部分地區已經有利用信息技術預防病蟲害的能力。一些發達地區利用大數據系統預測農業走向和趨勢,從而為農民種植與生產提供方向[4]。
網絡信息技術使江蘇省農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雖然網絡信息技術給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機遇,但也帶來新的挑戰。要不斷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重視,有效推動江蘇農業經濟發展,為農村發展奠定基礎。
地方政府對農村信息化發展十分重視,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村信息化發展的策略,希望可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江蘇省各級領導也在積極深入群眾當中,了解農民所需,掌握農業發展動態,根據實際需求提出一系列扶持政策。惠農政策使農民逐漸增加對信息化發展的重視度,也為江蘇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思路,農村經濟發展步伐也在逐漸加快。同時,各級領導時刻關注農村信息化發展狀況,有效促進了農村信息化發展,使江蘇地區農村發展處于國內領先水平[5]。
農村信息化發展離不開信息化人才的支持。政府通過培養信息化人才,不斷提升農民的信息意識,為農村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首先,地方政府十分重視對農村干部的培訓,通過培訓提高村干部的綜合素質,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一些年齡較大的村干部思想觀念比較落后。地方政府加大了對大學生村官的培養力度,希望可以通過發展地方經濟吸引大學生回村就業,從而有效提升農民的信息意識。
其次,地方政府與各類高校開展合作,為農村培養農業信息技術人員,希望通過專業人員指導農業、牧業、漁業發展,從而提升農產品質量與產量。
再次,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培養農民的信息意識,例如舉辦講座、播放電影,從而提升農民的信息化水平[6]。也可以在農村培養先進典型,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有效培養農業信息化人才,從而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經過實踐調研發現,信息化建設可以減少農村資源浪費。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和補貼政策,通過政府補貼建立村村通工程、致富工程等,使江蘇農村家家戶戶都在網絡普及范圍內。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數字電視和計算機學習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部分農村發展步伐較快,免費為農民安裝數字設備,通過普及與完善相關設備,使農民享受到網絡信息的便利。一些地區仍需自費安裝數字設備,但政府會對上網費用進行一定補貼,從而減少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農村信息化建設[7]。
江蘇農村信息化建設使農村資源分配更合理,也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首先,建立農村信息平臺能不斷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信息平臺不但有農業、牧業、林業相關的初級農產品,也有經過深加工的農產品。人們可以通過登錄網站購買自己需要的產品,從而實現足不出戶購遍全國。一些農戶選擇與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合作。例如淘寶、京東都有銷售農產品專區,有效解決了農產品滯銷問題。農民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購買種子、化肥等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電商售后服務體系比較完善,不但能有效解決農業資源浪費問題,也使農業資源分配更加合理。
其次,網絡信息平臺不但資源豐富,也會不斷更新農產品的種類,通過不斷增加產品種類吸引消費者,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再次,可以建立多語種網站,為世界各國人民提供服務,減少因語言不同而無法交易的問題。
最后,政府應聘請相關技術人才,不斷更新網站,使信息平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可以通過云計算系統提供計算服務,并利用云計算強大的儲存功能儲存相關信息數據。云計算的安全性更高,需要的儲存空間更小,可以助力農業網站發展[8]。
政府應加強信息化普及,使廣大農民認識到信息發展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加大對信息技術的重視度,支持農業信息化發展。
首先,地方政府應號召信息技術推廣人員下基層,給農民普及先進的信息技術,并向農民講述種植技巧及栽培要領。政府應出臺一系列補助政策,使農民敢于嘗試先進的種植技術,對在種植過程中發生損失的農戶進行一定經濟賠償,促使農民接受先進的種植技術。
其次,技術人員可以將先進的種植技術上傳到相關網站。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種植的作物觀看種植視頻,還可以在線與種植專家進行溝通交流,通過交流發現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信息化種植技術得到普及。
隨著相關扶持政策和資助政策不斷完善,江蘇農民正在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擴大生產、提升產量,充分說明我國農村信息化發展前景廣闊。因此,既要加大對相關技術人員的培養力度,也要提升人才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農民擁有豐厚的實踐經驗,從而促進農業種植項目、漁牧項目不斷發展[9]。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經濟發展對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我國農村經濟信息化水平較低,地方政府與農業部門要加大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度,有效促進江蘇農村發展,提升農村整體信息化水平。據統計,城市人均收入是農村人均收入的4 倍,農村經濟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政府及農業部門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有效促進農村經濟信息化發展,從而提升江蘇省的GDP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