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云浩,榮 超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濱江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云南省是我國知名天然綠色農產品生產省份,發(fā)展地區(qū)特色農業(yè)具有先天優(yōu)勢,特別是蘑菇等特色產品。受到觀念、人才、設施的限制,云南省蘑菇銷售情況并不樂觀,以蘑菇為例分析云南省農產品營銷現(xiàn)狀并提出營銷策略。
云南省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出產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例如蘑菇、普洱、松露、松茸、云南小粒咖啡等。這些產品極具經濟價值。要想增加云南省農產品的銷量,就必須做好營銷[1]。
云南省有“野生菌王國”的美稱,每年食用菌產量超過50 萬t,是世界上可食用菌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產量最大的地區(qū)。每年6—10 月的雨季,野生菌破土而出,700 多種野生菌在森林、草地中生長。據(jù)蓬勃范文網發(fā)布的《云南野生菌產業(yè)發(fā)展調查報告》顯示,2010—2014 年云南省參與采摘、運輸、交易蘑菇的近3 萬人;2016 年蘑菇主產區(qū)人均野生菌收入超千元。
同時,在電子商務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云南省蘑菇產品銷售范圍不斷擴大,在美國、日本、歐洲等均有銷售。2017 年易門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會吸引游客超10 萬人次,15 009 戶商戶參加交易。
2.1.1 品牌建設
目前云南省建立了多個蘑菇生產標準基地,大力發(fā)展科技示范戶,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采取蘑菇規(guī)模化生產模式,提高市場運作效率。近幾年,云南省為提高當?shù)啬⒐綘I銷水平注入專項資金,但是當?shù)剞r戶依然保持傳統(tǒng)的銷售觀念,缺少品牌化發(fā)展理念。
2.1.2 營銷渠道
目前云南省蘑菇營銷有3 種方式。一是在當?shù)刂苯愉N售。這種模式能縮短中間環(huán)節(jié),降低蘑菇的零售價,缺點是無法開拓省外市場,蘑菇附加值不高。二是通過網絡平臺銷售。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云南省部分農戶已經開始在淘寶、京東平臺上銷售生鮮蘑菇。這種方式能擴大蘑菇營銷的市場,缺點是在運輸中容易損壞,影響蘑菇品質。三是加工后再銷售。加工后再銷售可以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將蘑菇曬干銷售,這種方式能減少蘑菇的損壞,方便運輸,但產品附加值低;另一種是將蘑菇制成罐頭,這種方式能提高蘑菇的附加值,缺點是對廠家的要求較高,一般農戶達不到生產要求[2]。
2.1.3 物流方面
云南省農產品運輸大部分為陸地運輸。陸地運輸覆蓋范圍廣,但缺點是顛簸且時間長,蘑菇容易在運輸過程中損壞。云南省地處偏遠,運輸成本較高,物流也是影響云南省蘑菇銷售的重要原因之一。
2.2.1 難儲存
與市面上其他農產品相比,蘑菇容易腐壞,如果在儲存過程中沒有做好保護措施,就會對之后的營銷造成影響。例如東北大米就很少出現(xiàn)這種問題,大米風干之后儲存和運輸都相對簡單。而蘑菇類產品風干后口味會發(fā)生變化,銷售也會受到影響。因此蘑菇從采摘到運輸再到銷售都需要克服很多技術上的難題。
2.2.2 運輸困難
云南省特色農產品以蘑菇為代表,特別是野生蘑菇。這些蘑菇大多生長在鄉(xiāng)間,但是消費者集中在城市,這就給蘑菇運輸帶來困難。
2.2.3 生產規(guī)模小
隨著科技不斷發(fā)展,云南省蘑菇的生產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不少廠家將野生蘑菇培養(yǎng)成可規(guī)模生產的商品,但發(fā)展時間短、規(guī)模小,農民收益低,目前還沒有發(fā)展出大品牌。
2.2.4 中間銷售環(huán)節(jié)多
目前云南蘑菇銷售包括生產、收集、集中、運輸、批發(fā)、零售等環(huán)節(jié)。這些中間環(huán)節(jié)增加了銷售費用。部分消費者會因為最終零售價格高于預期而拒絕購買,不利于云南蘑菇打開外地市場。
隨著市場經濟發(fā)展,農產品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營銷是提高知名度、開拓市場的必要方式,因此必須提高農戶的營銷觀念。
首先,要讓農戶認識到營銷的重要性。雖然目前云南省多數(shù)農戶已經認識到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對商品銷售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并未取得較好的效果。
其次,農戶是農產品營銷的核心,也是直接獲益群體。農戶應該進行系統(tǒng)化學習,提高自身的營銷水平,例如學習當前流行的直播帶貨,與流量主播建立合作,提高銷量。
再次,政府、農戶和經銷商應該形成“一體化”經營理念,及時了解市場需求,合理分工。
3.2.1 改良蘑菇品種,突出產品特色
首先,應該改良品種,提高產品品質。目前市場上的蘑菇商家眾多,但沒有龍頭企業(yè)。不同品種蘑菇的品質也存在較大差異,體現(xiàn)在外觀、口感、色澤等方面,因此要想創(chuàng)建特色蘑菇品牌,就必須保證產品的質量。
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巴馬香豬因口感好而受到人們的青睞,供不應求,但是由于沒有形成規(guī)模化養(yǎng)殖,限制了香豬品牌的推廣。云南省蘑菇應該汲取巴馬香豬的經驗教訓,通過改良蘑菇生產技術來提高產品質量,打開蘑菇銷售市場。
其次,擴大生產規(guī)模,實現(xiàn)區(qū)域性生產。要想建立蘑菇品牌,除了要保證蘑菇質量,還要有長遠的規(guī)劃。以往云南蘑菇主要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生產規(guī)模較小,不利于形成品牌效應。應改變這種局面,實現(xiàn)規(guī)模化、區(qū)域性生產。政府應發(fā)揮引導作用,提供政策、技術上的引導,鼓勵農戶開展蘑菇規(guī)模化生產。
3.2.2 做好特色農產品省標注冊和保護工作
蘑菇作為云南省的特色農產品,知名度很高。市場上蘑菇產品較多,如果沒有做好商標保護,就無法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不具有市場競爭力,影響銷售價格。商標作為農產品的無形資產,對于提高農產品品牌效益、增加產品附加值有重要作用。大部分農戶缺乏商標注冊的意識,沒有認識到保護商標的重要性。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農戶應結合蘑菇特點設計與產品特征相符的品牌名,既要突出產品特點又要結合云南省文化。另一方面,要做好商標保護。如果商標被他人冒用,不僅會降低商標價值,還會損害品牌形象。農戶必須提高法律意識,學法、懂法、用法,用法律途徑保護商標。
3.3.1 擴大營銷范圍
目前,云南省很多商家基于成本考慮,不敢輕易擴大銷售范圍。農戶應該與物流公司建立合作關系,通過降低物流成本來擴大銷售范圍。同時,還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技術,通過網絡擴大銷售范圍,不僅能提高蘑菇的銷量,還能縮短時間,保證蘑菇質量。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淘寶、京東每天的訪問量超過6 000 萬人次,其中有很多購買特色農產品的消費者,這是云南蘑菇營銷的巨大市場。
3.3.2 縮短中間環(huán)節(jié)
農戶要想進一步優(yōu)化營銷渠道,就要盡可能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降低營銷成本,縮短營銷時間,讓消費者買到價格低、品質可靠的產品。例如農戶或企業(yè)可以直接與超市建立合作關系,降低批發(fā)環(huán)節(jié)的成本,縮短銷售時間,避免因蘑菇變質而造成損失。需要注意的是,生產者必須選擇可靠的超市合作,從而建立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提高銷量。
要想打開云南蘑菇的銷路,還需要提高物流服務水平。蘑菇作為云南省的特色農產品之一,只有擴大銷售市場,才能獲得更高效益,而物流運輸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蘑菇作為生鮮產品,對物流的要求較高。改進保鮮技術、運輸方式、物流管理等,可以提高物流配送質量,縮短物流配送時間。
首先,加強云南省交通設施建設。要想使云南蘑菇“走出去”,就必須大力改善云南省境內交通條件,特別是蘑菇產地的交通條件,修建與省外聯(lián)通的高速通路,還可以發(fā)展航空運輸。
其次,提高農產品的保鮮、貯存、加工技術。通過低溫保鮮、生物保鮮、化學保鮮等方式保證蘑菇質量。在運輸過程中應該靈活運用保鮮技術,確保蘑菇新鮮。提高蘑菇加工水平,例如將蘑菇加工成罐頭、餅干等,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蘑菇貯存技術,通過科學的配送和儲存方式,確保運輸。
要想提高云南蘑菇的營銷水平,就必須重視當前存在的問題,創(chuàng)建品牌,提高蘑菇知名度和附加值。拓寬蘑菇的營銷渠道,加大與電商平臺、超市的合作力度。提高云南省的物流運輸水平和蘑菇種植技術,從而提高云南蘑菇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