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揚爍 何冠儉 羅志偉 黃義亮

“以前兩個人擠在一張床上,炎熱的夏季十分難受。現在新的宿舍建起來,我們環境好多了。”11月8日,汝城縣第七中學學生徐明告訴記者。過去,最讓她苦惱的除了住宿,還有破舊的課桌椅帶來的困擾:“我們之前的椅子是木質的,椅子的腳長短不一,上課時我們必須在下面墊紙才能保證平衡。”而這一切隨著學校系列工程的建設完工,都成了過往。
這是汝城薄弱學校改造(簡稱“改薄”)工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汝城大力推進“改薄”工程,一棟棟教學樓在校園拔地而起,越來越多的鄉村學校面貌煥然一新,有效促進了汝城教育的均衡發展。
全面“改薄”,城鄉學校實現大變樣
文明瑤族鄉盈洞學校地處山區,距離汝城縣城有三個小時的車程,如今走進這樣一所偏遠的九年一貫制學校,許多方面卻出乎預想:嶄新的五層教學樓矗立在大山之下,每個教室都配置了“班班通”,教室外裝有直飲水……
“當時學校的廁所是旱廁,一到夏天,校園里都是刺鼻的味道。交通不便,加上教師宿舍破舊,學校很難留得住人。”11月9日,在校工作十幾年的老教師呂明聊起了學校的過往。
近年來,隨著汝城“改薄”工程有力推進,薄弱學校已煥發出勃勃生機。專項資金注入后,學校新建了教學樓,破舊灰暗的教室變成了窗明幾凈的課堂;木桌椅、水泥黑板、有塵粉筆也被多媒體設備、輕便鐵桌椅、電子白板取代;食堂實行了明廚亮灶,宿舍條件也大為改善。
如今在汝城,像文明瑤族鄉盈洞學校這樣的學校已經越來越多。2018年以.來,汝城縣累計投入7 87億元用于教育項目建設,實施了“全面改薄”、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兩類學校”、普及高中教育建設、職業教育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累計新增校園340畝,新增學位29720個,新建、改擴建校舍面積41.5萬平方米,添置學生課桌椅18970套、學生床鋪5679張。
而作為汝城縣學校建設的重點工程,汝城縣芙蓉學校、沙洲芙蓉學校投入近1.8億元,造就了“芙蓉”盛開在湘東南的汝城縣。這所學校主要招收農村貧困學生、留守兒童、少數民族學生以及進城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擁有不遜于大城市學校的現代化教學樓及運動場所,每間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
“我們小縣城要辦‘大教育’、窮縣要辦富教育,最好的建筑就是校舍,最好的設備要給學校。”汝城縣教育局局長歐陽偉立表示,學校的辦學條件好了,師資力量強了,才能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國家富強。
傾心盡力,打造優質教師隊伍
近日,汝城縣教育局連續到全縣各中小學校開展調研工作。此次調研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進行,先后到了汝城縣第五中學、暖水鎮中心小學、馬橋鎮學校和外沙學校,在每所學校都詳細了解了學校基本情況、值班值守、校園安全等方面工作。
深入學校調研檢查已成為汝城縣教育局開展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常態化工作,今年下半年以來,汝城縣將師德師風建設拔高站位,狠抓師德師風和隊伍建設,突出樹立正反典型,滿足社會對更加公平、更高質量教育的期盼。
近年來,汝城縣以堅持教育與規范并重、激勵與約束并舉,健全了以師德為首的用人及考核評價機制,相繼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通知》《汝城縣教職工“十不準”》《汝城縣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意見》等師德師風建設標準及要求。
“我們學校地理位置并不好,以前教師流失很嚴重。”汝城縣第七中學黨支部書記黃房生表示,師德師風建設給學校所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以前總要想方設法留住教師,通過師德師風建設,不僅留住了老師,更帶動了老師的積極性,年輕教師還被鼓勵參加各類活動、比賽,他們覺得“新平臺”就是發揮自身價值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