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藝
【摘要】《辭海》中解釋“愛國主義,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是千百年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情感,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對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內容。”初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往往呈現的是碎片化的,缺乏連貫性。我們應該變單項的傳輸為雙向的互動,借助一些優秀書籍的閱讀,來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使得愛國主義教育更加具有科學性、連續性,幫助學生由愛國主義教育的“聆聽者”成長為“參與者”。
【關鍵詞】愛國主義;整本書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指出深化教育創新改革,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初中正值青少年培養的關鍵時期,設計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的閱讀班會活動尤為重要。筆者執教初二期間,選擇《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開展語文閱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合理分組,項目學習
學生的良好閱讀氛圍離不開一個優秀團隊的寫作與引領。組建閱讀小組,形成閱讀合力。因為是第一次分組,筆者就先找了6個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組長,再以“愛組織”“愛朗讀”“愛寫作”“愛繪畫”“愛表演”這五個方面,讓學生選出自己最擅長的一方面,與組長進行雙向選擇。明確每個小組圍繞整本書,以繪制思維導圖、制作人物書簽、選段朗讀、選段表演為項目來展開閱讀活動。
二、細讀文本,內化情感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常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但是難免出現分散化、碎片化的情況。《紅星照耀中國》是由埃德加·斯諾所寫的紀實性文學作品。講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經歷,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是非常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文本。以這本書為載體來進行閱讀體驗,能讓學生獲得更為完整的文化印象,推動學生認識過程的完善,提升學生閱讀廣度和深度,在閱讀中深化愛國主義情懷。
1.每日探究,扎實閱讀
設置“問題本”。其內容包括每日批注檢查情況反饋、讀書時形成的問題以及研討出的答案。鼓勵學生們互相交流、互相提問。通過探究,學生對愛國主義的認識由外在的教育內化為自身的認識。
例:學生原創題目及答案
問題1:毛澤東在《論抗日戰爭》一文中指出中國人民能夠打敗日本軍隊的主要的條件是什么?(? ? ?)(2分)
A.中國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B.全世界結成反日統一戰線
C.目前在日本帝國主義勢力下受苦的被壓迫各國人民采取革命行動
D.中國必須得到其他國家的援助
問題2:為什么作者在離開中國時候說到:“我不是在回家,我是在離家”?
參考答案:當初作者懷揣著疑問來到中國,在與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相處的時候,作者了解到中國紅軍是一支為解救勞苦人民而戰斗的軍隊,他逐漸被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精神所感染。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從恐懼到被吸引,再到后來,他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了具有紅色精神的革命黨人。對作者而言,中國就是他的家。
2.親子共讀,陶冶性情
我們的學生都是“00后”,他們的家長基本是“70后”。家長們人生閱歷豐富,他們一路走來,見證中國的發展、騰飛,對革命故事、革命先輩都有更深切的認識,所以,筆者在本次閱讀活動中融入了親子共讀元素,在深化閱讀的同時加強親子關系,設計了“親子閱讀成果單”。
家長樂在其中,而學生們在與同學、家長的研討中豐富對書本內容的思考的同時,激蕩愛國主義情懷。
例:1班學生羅玉晶的媽媽的閱讀感言
追隨著親子共讀的腳步,我們從《紅星照耀中國》,到《飛向太空港》到《傅雷家書》,有時是科幻世界,有時是革命篇章,有時又是天體太空,有時是情真意切的家信……最讓我感動的,就是《紅星照耀中國》,里面的一個個革命故事,我曾聽我的爸爸媽媽講過,可是它們在歲月的流逝中也慢慢淡化。可是再讀這本書,我不由浸入其中,被一個個革命黨人的風骨所打動,仿佛回到了那段歲月,與他們一起長途跋涉,一同金戈鐵馬,一起見證新中國的建立!新時代還需不需要愛國主義教育?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的身上,都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液,我們生活在革命黨人用精神與鮮血鋪就的偉大時代,我們應該銘記先輩,應該珍惜現在,應該大步前行!讀這本書,我感覺一股熱血豪情在我的心中流淌,流淌著……
感謝親子閱讀帶給我的轉變,它不僅加強了我與女兒的情感交流,增進了親子關系,還讓我努力提升自我,和諧了家庭氛圍。多年以后,我們一定會更感謝現在的自己,因為我們都在讀書,都走在越來越好的路上!
3.書簽制作,個性解讀
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人物,為他/她制作一張書簽,要求有一句話歸納人物的精神品質。通過書簽的制作,革命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可感,學生也被他們的精神所感染著、鼓舞著。
例:學生制作的精美書簽
毛澤東——與人民并肩的中國紅星
周恩來——中國革命史上一顆閃耀的紅星
徐海東——階級意識的塔尖戰士
李長林——戎馬一生的建國英雄
葉劍英——英姿勃發的開國元帥
4.尋跡訪蹤,紅色印記
讀完整本書后,學生在周末尋找與“紅色印記”有關的地方,錄制一段十幾秒鐘的微視頻。
例:追隨紅色印記,來烈士陵園參觀。烈士陵園是紀念紅色革命的地方。
——萬宏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廣東青年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黨員之一阮嘯仙烈士的雕像。他堅韌卓絕,為吾人本色。奮斗犧牲是我輩精神的人生信念,其革命意志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周瑾祺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牢記使命,砥礪前行,記住老一輩的革命榮光,開拓新一代的偉大前程。
——黎彥彤
幾十年前,革命志士們熾熱的心如同五星紅旗般飄揚在陜西蘇區的上空。
——劉付雨晴
了解中國人民革命的歷程,激發愛國的熱情,向先烈致敬。? ? ? ? ? ? ? ——杜宗熹
三、分享展演,厚植情懷
經過一個月的時間,大家已經閱讀完畢。筆者給成果匯報會起了個詩意的名字:穿越時光,與你相遇——《紅星照耀中國》閱讀分享會。
我們把整個閱讀之旅比作一趟由云雅開往紅星中國的列車:第一站“崢嶸歲月”,以搶答學生原創題目形式,回顧書中的故事情節,感受那一段歲月;第二站“群星閃耀”,學生上臺展示自制的人物書簽,暢談書中毛澤東、周恩來、聶榮臻等“閃閃紅星”可貴品質;第三站“感恩前輩”,采訪參加過抗日戰爭的百歲老兵,分享采訪的感悟:感恩前輩所付出的努力,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途經風景區“心懷當下”,播放學生讀完《紅星照耀中國》錄制的小視頻。終點站“紅星中國”,筆者動情講述自己的感受,勉勵學生們共同努力,守護祖國的繁榮昌盛。
經過這段時間深切地閱讀和本次傾情地分享,筆者覺得自己和學生的心,緊緊地與“中國”二字連在了一起,我們是如此深切地熱愛著我們的國家。
四、構建課程,系統學習
圍繞著《紅星照耀中國》的愛國主義整本書閱讀已然告一段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借助團隊合作、親子共讀、師生共讀、匯報分享等方式,有效地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學生由愛國主義教育的聆聽者,變成了“體驗者”“參與者”,感受革命精神,生發愛國熱情。這樣的閱讀效果無疑是讓人欣喜的。
為此,筆者又把三年的必讀、選讀書籍進行主題篩選,旨在形成一個愛國主義整本書閱讀的課程體系。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里發出了他的吶喊。現今的語文教師應該重視愛國主義教育,以閱讀促成長,以活動引進步,充分實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人文性、文化性的統一。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研院2020年度廣州教育政策研究課題“基于愛國主義教育的語文整本書閱讀課程的開發與研究”(課題批準號:ZCYJ20049)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關舒文,呂立杰.整本書閱讀:價值向度、現實困境與當代突圍[J].中國教育學刊,2019(9).
[2]任志鋒.論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文化理路[J].思想理論教育,2019(9).
[3]張晨,賈玲.紅色經典伴我前行一《紅星照耀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案例及評析[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