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羽佳
教學素材是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載體,是小學數學課堂開展的重要保障。《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材料要有利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甄選有價值的數學素材,并有意識地充分利用、挖掘現有素材,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學生探索和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
一、優化情境,讓教學素材俗而生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教師若能在單一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結合生動、具體、有趣的生活情境,就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激發對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生活中,筆者經常有心保留各種數學信息聯系實際,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在教學《認識百分數》一課時,筆者創設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電影院上座率不能超過35%的情境:
師:老師前一段時間看了一場電影。因為疫情,我們不能去電影院看電影了,直到今年的7月,國家才恢復開放,但是為了安全,某一城市要求一場電影的售出票數不能超過全場票數的……(35%),這個數是什么數?
生:百分數。
接著,教師出示了兩幅電影院的平面圖。
師:剛剛大家都介紹了自己對百分數的認識,說得非常好。那么,大家根據自己對百分數的了解,你覺得下面哪場電影是符合要求的呢?
用身邊的熱門常見的情境引出百分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電影院的平面圖又可以進一步轉化為研究百分數的百格圖,為接下來建構百分數的意義做好了準備。
二、善用生成,讓教學素材簡而不薄
學生的智慧萌發的最重要場所就是課堂。學生在課堂中的生成不僅能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成為進一步開展教學的素材,讓課堂源于學生,用于學生。
筆者認為,本課教學中百分數的寫法是第一課時的重要內容,但由于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見的,因此略顯簡單。經過思考,筆者認為,可以對寫百分數這個活動進行加工,于是,設計了如下的活動:
師:寫好了嗎?寫了幾個?假如老師給你的任務是10個,你能用一個百分數來表示你的完成情況嗎?
生1:90%,寫了9個。
生2:100%,寫了10個。
師:老師在學校的時候跟另一個老師比賽,我一口氣寫了80個,你們覺得老師完成得怎么樣?
生:哇,好多。
師:可是老師要完成的任務是100個,你能用百分數來表示我的完成情況嗎?
生:80% 。
師:那跟總任務相比,我們誰的任務完成情況更好呢?
生:比較個數,老師完成的多,但是好像完成情況還是我們的高一些。
師:是啊,在完成的個數和任務總數不同時,如果要比較完成情況,用百分數比較方便,也比較合理。
師:在老師寫百分數的時候,我的同事李老師也寫了,他寫了105個,如果他的總任務也是100個,那應該用什么百分數來表示他的完成情況呢?
生:105%。
師:想象一下,105%在百格圖上應該怎么畫?
課件演示。
利用課堂生成的資源連續追問,讓學生在問題組串中深化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一方面突出了百分數在實際應用中便于比較的優勢,另一方面又間接教學了單位“1”不同,百分數大小也發生了變化,同時又突破了學生對“大于1”的百分數理解。
三、注重開放,讓教學素材深藏不露
開放式的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試驗、估計、猜測、類比和歸納,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數學表達能力。
在設計《認識百分數》的另一組練習時,備課小組研究制訂了這樣的開放題:
師:我們研究了這么多百分數,你能用百分數的知識來填一填嗎?
①中國神舟系列宇宙飛船七次發射都取得了成功,用百分數表示是(? ? )。
②這份文件很快就會下載完了,已經下載了(? ?),還剩(? ?)。
③小明家今年的收入是去年收入的(? ? )。
師:如果第1題,發射了8次呢?為什么不是8%?如果10次成功呢?1000次成功呢?有沒有可能超過100?
生:都是100%。
師:如果老師給第2題分別配上這樣的圖,你覺得填什么百分數更合適呢?這些百分數有什么特點?
師:如果老師給第3題配上這樣的一幅圖,你覺得用什么百分數比較合適呢?
這樣的開放式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明晰什么樣的百分數不能超過100%,什么樣的分數能超過100%,加深對百分數的理解,為后面學習扇形統計圖作鋪墊,同時還能引導學生有理有據地表達,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升思辨能力。
小學是學生系統知識的生發地,是學生學會學習、提升解決問題能力的練習場。因此,在日常教學中,要不斷地深入研究有限的教學素材,在有限的課堂中生發智慧,孕育學生未來發展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