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林
作文是運用書面語言表達情感、思想的一種行為,也是考查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一種手段,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作文水平反映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很多學生存在面對文題不知道如何下筆的情況,還有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沒有邏輯性,讀完不知所云。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進行作文專項訓練。為了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從積累素材、師生關系、多媒體技術以及愛國情懷四方面展開論述,提出幾種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的方法,供各位同仁參考。
一、積累素材,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對于每個學生來說,寫作都不是容易的,需要大量閱讀,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提高文學水平和文化素養,才能寫出高質量的作文。很多教師過于注重講解寫作知識,而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不到提高。想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由閱讀,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學習,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例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成立合作小組,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擔任組長,帶領組員開始新課文的學習。其次,教師提出問題: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沒的?它都向誰借了尾巴?課文反映了哪些道理?這時,學生會認真閱讀課文,并把教師的問題帶入到課文中。通過閱讀,學生知道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為了逃命掙斷了尾巴;它分別向小魚、黃牛、燕子借過尾巴,但它們的尾巴都有各自的用處,不能借給小壁虎。最后,教師利用黑板寫出本節課的生詞,讓學生根據形聲字偏旁表意的特點,聯系上下文了解字義,從而提煉出幾種不同的讀法,加深對生字和詞語的了解,豐富知識積累。學生讀完生字,教師再讓他們閱讀課文的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分析文章的語言特色。比如“小魚搖著尾巴,老牛甩著尾巴,燕子擺著尾巴”,其中“搖、甩、擺”等詞語,分別寫出了不同動物尾巴的特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仿寫,進一步鍛煉表達能力,用一個個生動的詞語,描繪出一幅幅有趣的畫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如果教師想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就需要運用PPT、視頻和圖片的形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豐富知識儲備,對寫作產生興趣。
例如,在教學《雪孩子》一文時,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圖片,展示不同地區的雪景圖,讓學生說一說下雪時最想做的事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有關雪孩子的動畫片,進一步了解雪孩子和小白兔之間的關系。看完視頻,再讓學生默讀文章,思考自己讀懂了什么,在讀書過程中學生會漸漸明白:當小白兔發生危險時,雪孩子完全不顧自己,沖向了火海,救出了自己的好朋友,這種不怕犧牲的精神,反映了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最后,再讓學生重點學習本節課的關鍵詞,比如“唱、旺、渾、輕”,仔細觀察字形,說一說4個字的共同特點和書寫時的注意事項,并要求學生用這4個字造句,鍛煉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本節課的視頻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寫讀后感,表達對雪孩子的看法。
三、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打造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課堂上要主動與學生互動,打造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愿意和教師交流與分享,使課堂氣氛更融洽,更有活力。
例如,在教學《玲玲的畫》一文時,首先,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玲玲的畫有哪些特點?玲玲又與家人有哪些感人的故事?緊接著,帶領學生一起閱讀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初步了解文章,全文一共有9個自然段,主人公玲玲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臟,沒有時間再畫一張,在爸爸的啟發下,玲玲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只小花狗,不僅掩蓋了污漬,而且平添了幾分家的溫暖。然后,教師深度分析文章內容,課文的前4個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交代了玲玲在畫畫時的一波三折,后4個自然段表現了家人給予玲玲的關懷。在講述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把自己的疑問提出來,給予解答,讓學生拉近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打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最后,教師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深入探究文章所蘊含的哲理,并寫一篇讀后感,表達自己的見解,闡明在遇見事情時,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也會變成好事的深刻道理。
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進行作文專項訓練
對于每個學生來說,愛國主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開展德育教學時,可以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開展作文專項訓練,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愛國主義情懷,并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寫作能力。
例如,在講解《中國美食》一文時,教師就可以利用這篇課文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首先,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充分感受中國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然后,提出問題:北方和南方的美食有哪些差異?不同的節日有哪些不同的美食?這時,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認為南方主要以米為主,口味偏甜,而北方主要以面食為主,口味偏咸。有的同學認為端午節的代表性美食是粽子,春節的代表性美食是餃子,中秋節的代表性美食是月餅……通過一系列討論,學生的家國情懷慢慢地被點燃。最后,教師利用兩節課的時間,以傳統文化為主題,開展作文專項訓練,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常識,寫一篇作文,體裁不限,可以表達對傳統文化的看法,也可以寫自己在傳統節日做過的有意義的事。這樣的寫作訓練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總的來說,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探究課文內容,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教材為主,拓展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在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育理念,給課堂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創新教學形式,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豐富語言積累,開展深度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使學生愛上閱讀,愛上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