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亞婷
摘要: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使學生在人生旅途中學會與人溝通、交往非常重要。它需要我們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在每一天的學習、生活實踐中滲透德育,促進學生修養,塑造健全人格,讓孩子終身受益。
關鍵詞:德育? 文明禮儀? 習慣? 養成教育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被譽為“禮儀之邦”,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足。那么,什么是禮儀呢?簡單的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尊重理解他人。 文明禮儀教育,是一個宏觀的概念,它并不是一般的禮貌教育,而是一個人品德修養,是健全人格的表現形式。因此,我們每一個德育工作者應該重視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并采取相應的對策,使學生學會做人,形成強烈的文明禮儀觀念。
一、潤物無聲,營造校園禮儀氛圍
校園文化建設是校園風貌表現形式,因此,優化校園環境,創立整潔文明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一種良好的環境,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1.當同學們清晨步入校園,迎來的是禮儀隊員一聲聲親切的問好,一個個溫馨的微笑,一次次恭敬的隊禮,讓你沐浴在濃濃的“入校禮”中。
2.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布局應有整體性、陶冶性。放眼校園,雕刻著儒家文化浮雕的禮儀屏、立在荷花池上古色古香的禮儀亭、臥于大廳中央以“禮”“和”為主題的大型禮儀石、展示師生書法等內容的禮儀廊……這些景觀無不散發著濃濃的禮儀味,整個校園處處滲透著儒雅之氣。
3.班級文化建設應有針對性,教育性。 黑板上方懸掛著國旗,墻壁、班務欄、圖書角、黑板報等處張貼著禮儀名言、諺語、畫報等,在班級走廊張貼宣傳牌,使班級的每個角落都在說話,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
4.進行文明禮儀宣傳教育活動。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專題講話、鳳凰花校園廣播以及班隊會時間大力弘揚學校良好的禮儀精神風貌。積極的輿論宣傳,促進了我校禮儀規范的養成。
二、榜樣示范,促進學生養成禮儀習慣
“身教勝于言傳”,“說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無一不說明著榜樣示范對學生禮儀思想形成的重要作用。小學生的年齡小,可塑性大,模仿性強,其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來自身邊人的模仿,因此需要教師著重培養,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學生的禮儀教育,并通過自己良好的性情,友善的態度,端莊的儀表 ,應注意以自己良好的禮儀行為來影響孩子,堅持用文明用語上課, 用自己規范的禮儀感染和教育學生, 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教師的榜樣作用體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是滲透禮儀教育的重要途徑。例如,上課之前要求必須有禮儀互動。當學生整齊劃一地向教師深深鞠躬,齊喊:“老師,您好!”時,教師應起表率作用,莊重地向學生行鞠躬禮致謝,正所謂,有來無往非禮也。教師的榜樣作用體現在課外活動中。例如,大課間活動,教師要求學生做操時,認真專注,動作到位。但老師們應當清楚,當你對對學生有所要求時,自己更應做到精神飽滿,態度嚴肅,規范立正,切忌自由走動、東張西望、甚至與其他老師竊竊私語;在室外集會時,關閉手機,不做與會議無關的事情,認真聆聽,尊重報告人,掌聲熱烈,不中途離開,不打傘。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受到感染。
三、積極評價,內化學生文明禮儀習慣
愛聽表揚是兒童心理特點,表揚運用得恰當,學生的積極因素就會像原子裂變一樣發生連鎖反應。
例如:上課了,大部分同學在嘻嘻哈哈,沒有課前準備,如果泛泛批評,收效甚微,如果點名批評,別人往往幸災樂禍,甚至坐等老師發脾氣;倘若老師在消極中引導積極,從亂哄哄中找個坐得好,不說話,書本都準備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其他學生便會仿效,秩序井然。
可見,常用表揚某個學生道德品質、思想行為上的積極因素去影響和克服后進學生中存在的消極因素,寓批評于表揚之中。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四、家校合力,實施同步禮儀習慣養成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老師,也離不開家長。因此,禮儀教育必須延伸到家庭中去,學校要主動向家長宣傳禮儀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并要求家長積極配合學校,用禮儀規范約束自己,給子女做出表率。
例如,在教學《我和媽媽做午餐》一課時,應當抓住教育的契機,搭建禮儀教育的平臺,布置孩子回家幫助媽媽做一頓午餐或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而后于適當時機召開“我是媽媽小助手”等競賽活動,并邀請家長參加。這樣,就使得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得到配合,做到課內外、家校互相結合,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互相促進,促使學生知行統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由此可見,禮儀教育應當通過家校配合,才能更好地實施同步教育,注意到給予及時指導,及時強化,使課堂上獲得的認識在家庭中得到充實、鞏固。小學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在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都是文明交往,實踐禮儀的重要表現表現。
總之,文明禮儀教育,從規范行為習慣到道德信念的形成,需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必須經過一個從他律到自律和道德內化過程。若學生出現反復,這是正常的現象,教師應該充滿信心,堅持不懈,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加強重視,及時糾正,逐步使學生養成文明禮儀的習慣,成為有氣質、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
參考文獻
[1]李少莉.立足課堂教學,培養小學生文明禮儀[J].教育,2017(18):54.
[2]張應國.談小學生校園文明禮儀教育[J].新課程導學,201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