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少東
摘要。英語學科的特點使怎樣在日常的英語學習中潛移默化的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成為了提高英語水平的關鍵。本文就農村普通高中學生英語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英語教學,主動性,學習方法
一、農村普通高中學生英語學習存在的幾個問題
農村普通高中學生一般基礎較差,其實他們中考成績的好壞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英語成績的高低決定的。留在農村普通高中的學生偏科現象尤為嚴重,英語科最為明顯──這是先天因素。我將普通高中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做了以下分類。
類型一:“啞巴”學生。在整個大的環境下中國傳統的應試教育把英語的學習導入進了一個只會答題不會說英語的誤區。農村普通高中的很多學生在英語聽力方面非常薄弱,甚至有部分學生根本就聽不懂任何東西。
類型二:“低頭”學生。大部分學生上課時總愛低頭不語,表現的很是“羞愧”。這一類學生長期選擇逃避的態度,由于較差的英語基礎,學生慢慢的就養成了一種對英語即不敢讀,也不敢寫,更不敢說。其實,學生都知道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但在學習英語上存在潛在的心理障礙,總是感到被動,無把握。
類型三:“感覺”生。這一類學生往往有一定的基礎,對英語也有一定的興趣,但僅僅是憑興趣和感覺,英語學習不扎實。他們在學習方法上還是停留在初中時期,認為自己的英語靠死記硬背即可,實質上水平毫無提升。
二、提高農村普通高中學生英語水平的對策
鑒于農村普通高中學生存在的諸多問題,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這個方面就是首當其沖要去解決的。只有在學習英語心理上沒有了障礙了,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那么長時間下去學生的英語水平一定會由一個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的過程。
首先,聽的方面。聽力時所聽的材料中出現新詞,新句型和新語法現象,或者由于連讀、弱讀、失去爆破、重音轉移等而使在語流中的詞句發生變化,這些都會引起聽得困難。日常教學中我采用不同階段等級聽力材料的方法(即分析性聽力練習)來解決。所聽的材料無新詞句,只有語音的變化,使學生嘗到成就感,逐漸適應及喜歡聽聽力。以后再適當增加綜合性聽力練習,讓學生慢慢習慣于聽大意,不理會或憑借猜測解決所聽到的新詞句。此外還可在課外閑暇時間可聽聽英語歌曲、短詩和電臺的英語節目,看一些原版電影等,讓學生了解并熟悉英美人的生活習慣,文化特色,志趣,愛好等,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紹。
其次,說的方面。簡單的講就是讓“啞巴”學生變成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的主體。天生的聾子就是啞巴,無論是母語學習還是外語學習,學都要以聽為先導。因此,我們要注意口語課教學,要讓聽帶說,以聽促說,聽說結合。可合理的安排學生過三關:第一關,需要句型操練熟練技巧,對基本話套能脫口而出(要求開口即可);第二關,需要整體掌握課文,能背誦,能提問,能回答有關問題,能按照各基本模式套路熟練復述課文,能做到一邊想一邊說,而不是想好一句說一句(要求開口成套);第三關,取決于課文以外的大量聽力材料的自然熏陶,感染,以及配合進行的即興發揮式的議論,討論,辯論等。(要求開口有內容,想法,見解)。從形式上看也可以按部就班:句型操練—配對對話練習—話語結構練習—課文活用練習—情景說話練習說話表演練習進行,分步驟有梯度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開口,并且從開口中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快樂。
接著,讀的方面。我們都知道英語的水平檢測很大程度上是閱讀能力的檢測。針對他們遇到的語言障礙和內容障礙,我們可以采用分步教學,如泛讀教學(適當選擇英文原版原著材料如《讀者文摘》;張思中外語教學研究會的閱讀原著的各種試驗材料等;甚至連火車時刻表,飯館菜單,天氣預報表,書刊目錄,英語詞典的詞條等都可)--課外閱讀教學(老師推薦基本讀物,不限閱讀范圍,適當的要進行檢查,檢查形式可用學生寫讀后感或讓學生寫簡單的讀書筆記或讀書報告會,讓同學之間監督和分享)--默讀教學(生詞量不超過2%,新句型不超過5%,老師可以適當的該詞,降低難度)。
最后,寫的方面。其實寫的能力的提高對教學的各個方面起了推進作用。(如提高學習能力,學習興趣,促進口語和閱讀能力的發展等)。我們可以采用分級的寫作練習:第一級改寫(改寫小故事,小記敘文等,最簡單的就是改變文中的動詞人稱,時態和語態);第二級擴寫(一類是自由擴寫,另有一類是由輔助材料的詞句擴寫);第三級縮寫(保留原有的內容將文章縮寫至原來的30%左右為佳);第四級續寫(要求學生在已給的文章之后寫上一定量的句子或段落);第五級加寫(要求學生在已給的文章之前加上幾句或幾段);第六級給主題句或關鍵詞,讓學生寫作文;第七級給提綱,讓學生寫作文;第八級由學生自己擬定題目寫作文。(但要限定最低詞匯數量);第九級命題寫作文(可多選也可一選);第十級定題定量定質定時作文。以上十級寫作難度的演進只是一個大概的輪廓。但它至少表明寫作并不難,只要逐級提高要求,逐步變換指導方式,學生就能登堂入室,掌握英語寫作的基本技能。
學習英語的過程不能是“速食面”,只能慢慢“煲湯”。同時它也是一種對語言文化的體會,讓學生通過大聲的讀來刺激自己的耳朵,用文字來刺激自己的大腦,在學習英語的單位時間內,做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久而久之,英語水平自然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章兼中.中學英語實用教學法[M].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