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珊珊
摘要:真正的教育應當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共同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和道德品質,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正確的指導下健康、全面的發(fā)展,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認知水平。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班主任在實際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首先需要為學生營造公平、和諧的課堂氣氛,在加強和學生溝通的同時敏銳的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變化。其次通過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展開不同的教學方法,確保學生個體都能夠健康成長。最后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關懷每位學生的人格發(fā)展情況。
關鍵詞:以生為本;德育工作;方法研究
德育工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要有足夠的耐心,切實的為學生進行著想,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建立對社會和事物正確的認知觀。班主任在進行德育工作的時候,既要滿足當前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教學目標,又要真正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和綜合學習能力,讓學生通過在不斷的學習和熏陶中,掌握科學的價值觀,以便更加從容的面對接下來的生活和學習,以更加樂觀、積極和向上的心態(tài)加強自身責任感。
一、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加強師生之間溝通
班主任想要開展良好的德育工作,需要時常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和行為習慣,敏銳的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變化等問題。對每位學生及時、高效的進行溝通,第一時間了解到學生的困惑,并能夠有效的加以解答和指引,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班主任還要盡可能以親切的語氣和行為拉近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為學生構建一個可以自由、平等交流的和諧教學空間,幫助學生及時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提升學生自我認知能力和綜合道德學習素養(yǎng)。
例如,班主任在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和日常行為出現(xiàn)偏差的時候,及時的跟學生進行談心,鼓勵學生打開心扉講出當下遇到的困境,耐心的幫助學生及逆行分析,通過積極的開導促使學生重新建立對學習和生活的堅定信心。班主任對學生進行關注的時候,要注意學生的細節(jié)表現(xiàn),同時降低自己的身份,給學生以和藹可親的感覺,使得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時間想要尋求班主任的幫助,而不是迫于班主任的權威性,不敢將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從而不能及時調整好心態(tài)。
二、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發(fā)展
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能力和心理發(fā)展狀態(tài)都不一樣,班主任在進行德育工作的時候,不能用一視同仁、以偏概全的觀念進行教導,要切實的尊重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情況,針對不同類別的學生以及不同的事情采用不同的教導方法。班主任結合學生的發(fā)展實際,將學生個體的優(yōu)勢和劣勢加以整理,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發(fā)展狀況采用合適的教導手法,能夠讓學生有被尊重的感覺,子啊因勢利導的教學方針下,提升學生自我反思的意識,幫助學生朝著更加全面的方向健康成長。
例如,在日常對學生的觀察中可以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學習能力比較強,學習成績非常突出,不需要教師監(jiān)督能夠自行的完成相關學習內容。而有的學生則喜歡玩鬧,需要教師加以鼓勵和引導才能提高在課堂上學習的效果,但是這類學生的性格比較好,在其他方面表現(xiàn)也很突出。班主任針對這兩種類型的學生,跟各科教師進行詳細的探討,制定出適合各類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案,以便從學生個體的發(fā)展需求出發(fā),結合各科教師的力量提高每個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加強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三、關懷學生人格,加強正能量傳遞
班主任不僅僅有傳道授業(yè)的責任,還要具備立德樹人的教學思想,確立每個學生的重要性,從而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加強對學生的關愛,讓學生能夠在校園生活里感受到溫暖。在德育課堂教學中,班主任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和行為主導學生的思想,有力加強學生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循循善誘,樹立正確的看待問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感受到時被尊重和認可的,從而更加積極的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加強在生活和學習中的表現(xiàn)能力。
例如,經(jīng)驗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班主任比較喜歡成績好、愛學習和聽話的學生,經(jīng)常忽略班級里成績較差和中等成績的學生,不能夠兼顧每個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行為模式,不利于綜合班級德育課堂的建設。班主任應當喜愛和鼓勵每個學生,用正面的話語和動作及時肯定學生的表現(xiàn),讓學生都能夠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勢,促使學生都能夠積極、向上發(fā)展。同時班主任要加強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秉持正面的教導方式和理念,加強學生的關懷機制,讓每個學生都能有被尊重的感受。
總而言之,中職學校的班主任要有效的開展德育工作,需要將學生個體放在主要的位置,任何活動和教學都應當以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為主要教學目標,真正的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通過為學生打造可以自由發(fā)言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在德育工作中參與的主動性。通過細致的觀察學生的行為模式,對學生因材施教,從而提高整體德育教學效果。通過將學生的人格放在教學之初,充分的對每位學生加以尊重,以班主任自身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薛冰.淺談職校班主任德育工作[J].文學教育(下),2018(07):189.
[2]金迪.班主任工作在職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7(1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