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瑤
摘要:近年來,由于農村地區師資力量匱乏,越來越多市縣落地了初中起點公費師范生培養計劃。未來,公費師范生將成為農村地區小學和初中學校重要的師資力量來源。公費師范生承擔著振興農村基層教育的重任,相比于普通高中生,公費中職師范生的培養更應受到重視。教師的專業基礎知識是否扎實,影響到師范生畢業從業后教師職業認同感的高低,進而直接關系到教育質量的高低,因此,在中職師范生培養過程中必須重視其對基礎文化知識的掌握。良好的學習動機又是保障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本文從部分中職師范生學習動機不足的原因分析和學習動機激發策略探究兩方面進行闡發,希望對強化中職師范生的學習動機有所幫助。
關鍵詞:公費師范生;中職;學習動機;激發策略
針對公費師范生施行的“兩免一補+有編有崗”政策使部分公費師范生學習動機不足,目前,我校中職師范生學習動機不足主要表現為學習目標模糊,態度不夠端正,不能夠自主完成各項學業任務而導致學業成績差,考試分數低。這部分學生對師范生在中職階段必須掌握的基礎文化知識和師范素質技能的把握明顯不足,學習動機出現明顯弱化,此種情況如不改善,必定影響其升入本科后的學習,進而影響整體的師范生培養質量。
部分中職師范生學習動機不足的原因分析
本科升學門檻較低
和大部分負責承擔初中起點公費師范生培養的高校一樣,本校根據 “2+4”模式來培養公費師范生,即前兩年為中職培養階段,后四年為本科培養階段。學生由中職轉入本科需要通過轉段升學考試,未通過轉段升學考試的學生則被淘汰,公費培養協議終止,學生隨即失去繼續學習的機會。公費師范生培養項目的扶貧特性和職業定向性決定了中職到本科的轉段升學淘汰率較低,本校近兩年的本科升學率甚至達到了百分之百。這一現象致使部分中職師范新生在入學后認為不管自己中職階段學習成績如何都能夠升入本科,形成一種進入“保險箱”的錯覺,因而在學習上有所松懈。
學業內容難度不夠高
中職培養階段對師范生的學業水平要求并不高,因此中職階段師范生所學的基礎知識難度維持在中等偏低的水平,中職升本的轉段考試難度也不大。這一特點促使承擔師范生教學任務的各科教師在中職階段的教學都側重于教授中低難度的內容,學期內的考試難度也相應較低。這種相對較低的學業水平要求致使部分師范生在進入中職階段不久后明顯感受到學習跟初中相比變得更輕松,壓力更小,自我要求也同時降低,從而失去刻苦鉆研學習的動力,隨之而來的則是一種懈怠感。從中職階段各學期的考試分數數據來看,要求較低的教學模式沒能讓學生們在考試中普遍拿高分,部分學生反而落入了題目越簡單、考分越低的怪圈。基礎科目中的數學、英語兩科考低分的學生較多,這些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把握明顯不足,將直接影響他們升入本科后的學習。
公費培養使師范生家長缺乏危機感,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注度較低
公費培養從經濟角度來看對學生及其家庭來說無疑是有利的,但這樣的模式同時也讓大部分師范生家長認為自己已經將孩子交給了政府培養,6年后孩子就能夠拿到本科畢業證并被分配到當地小學或中學工作,讀書不用自己花錢還有編有崗,十分省事省心。于是,大部分家長對于自己孩子在校期間的各種學習表現都不再像初中階段那樣關注,部分家長在孩子的中職學習階段從不主動聯系班主任,對孩子的考試成績和其他表現也知之甚少。父母的“放手”讓學生認為沒有必要再像初中一樣向家長交代自己的學習情況,當學生在學習上面臨困難時,往往忽略了向家長尋求幫助而找不到補救的辦法,形成一種對學習束手無策的狀態。掛科學生寒暑假的自主學習和補考復習也缺乏家長的監管與督促,這樣一來,師范生培養過程中的家校協同教育就處于缺失狀態,這也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激發中職師范生學習動機的策略探究與建議
在師范生中職培養階段實施“末位降級制”
為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建議在中職階段對師范生實施“末位降級制”。具體可按以下方案實施:中職階段的培養共計兩年、4個學期的時間,針對一年級新生,在新生入學后的第二個學期,如學生的期末成績排名處于年級末尾50名內且當期期末考試掛科門數達到3門及以上,則進入學籍預警名單,進入學籍預警名單的學生如在第三學期開學初的補考之后仍有超過2門掛科科目未通過,則降級至一年級和新生一起重新學習;針對二年級老生,在入學后的第四個學期,如學生在升學模擬考中總分低于400分或處于年級末尾10名內且有2門以上重修課程仍未通過的,則進入學籍預警名單,進入學籍預警名單的學生如在之后組織的重修考試中仍未通過,則不允許參加當年的升學考試,直接降級,和升入二年級的新生一起重新學習。降級學年的學費、住宿費等各項費用均由學生個人承擔,不再公費承擔,每名師范生在中職階段有且只有兩次降級機會,如降級兩次后仍然不能正常升學的,將被開除學籍,培養協議自動終止。這一機制可以使全體師范生時刻保持一種危機感,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考試無憂,升學不愁”的錯誤學習理念,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適當提高學業內容難度
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習動機的強弱在一定范圍內是成正比的,適當提高學業內容的難度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能夠起到正面作用。建議適當增加基礎文化課如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考試科目的學習內容,主要增加中高難度的學習內容。通過修改各科目各學期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進行教學內容的更新和升級,在每學期初通過教研室向任課老師集中公布更新后的教學內容和學業水平要求,教師再通過日常教學傳達給學生,從而使學生了解自己在每一科目的學習上應達到怎樣的目標與要求。教師教的內容更多更難,考試難度也相應提高,學生學起來考起來就更吃力,自然就會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在學習上,有利于在班級中形成更加濃厚的學習氛圍,同時強化學習動機。
加強家校溝通,家校聯手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末位降級制”除了能夠使學生時刻保持危機感,還能促使學生家長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管理和教育中來,讓家長們關心自己孩子的成績,考試是否掛科,假期是否按時完成作業或認真自主學習等,從而實現學生在校由老師教育,在家由家長監督的家校共同教育。學校可以在每學年第一學期的期中考試后召開家長會,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的各種表現,成績較差的學生及其家長就能及時發現問題,通過和班主任或任課老師的溝通為成績差的學生提供應對策略。針對進入學籍預警名單的學生,在學籍預警通知發布后,通知學生家長到校參加預警降級會議,通過家校協同教育幫助預警學生加強學習,爭取通過補考或重修考試。由此,學生在中職的兩年學習中,每個階段都處在一種適當的學習壓力中,在遇到各種學習障礙時能及時尋求到老師或家長的幫助,學習困難將更好地得到解決,學習動機也能隨時得到強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整個社會都十分關注教育的時代,農村基層教育更是備受關注。公費師范項目之所以實施,最終目的在于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提高基層教育的整體質量。只有我們真正將師范生培養好,使每一名公費師范生在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時都能展現出一名優秀人民教師的素質,為社會培養一代又一代優秀的人才,才說明我們的事業做好了,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未來湖南的基層教育能越辦越好。
參考文獻:
[1]楊佳偉.高中生學習動機的激發與培養策略探究.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16):140-141
[2]王琴梅,方妮.免費師范生學習動力及其影響因素的經濟學分析——基于陜西師范大學的調查[J].理論導刊,2014(6):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