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衛紅




摘要: 在化學方程式的教學中,利用建構主義為指導,體現了學生認知水平,凸顯了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和相互協作完成問題解答,在表達與交流中促進共同提高,使學生潛在發展水平得到應有開發,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關鍵詞:建構主義;課堂教學;化學方程式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是化學變化主題下的重要教學內容,在初中化學中,化學方程式與元素符號、化學式構成了初中化學三個重要的化學用語,是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學習過程中用文字表達式表示化學反應顯得繁瑣,且不能體現反應中物質的質量關系,此時迫切需要用一種通用、簡便的方式表示化學反應,而化學方程式就能滿足這種需求,因為它是用來描述化學反應的語言和工具,是國際通用的化學語言,是重要的化學用語。用它來描述化學反應顯的簡明、直觀,并能確切表示化學反應中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體現物質的性質,實現物質的轉化,因此,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在化學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化學方程式學習的好與壞直接會影響學生后續化學內容的學習。
但在課堂教學中發現,學生學習化學方程式的困難之一是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尤其是對初學者來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更是難點。學生能把化學方程式的定義倒背如流,要讓他們寫顯的很困難,即便是動手寫,常犯以下錯誤:1.化學式寫錯;2.不配平;3.不將“——”改成“=”;4.條件不注;5.氣體生成符號(↑)、沉淀生成符號(↓)不標或錯標。
分析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教學中我嘗試利用建構主義理論設計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搭建支架,引導學生認識化學方程式
課前我讓學生回顧已經學過的化學反應,板演硫燃燒的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讓學生讀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并且說出從文字表達式獲得的信息,學生只能說出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老師追問:通過文字表達式能否知道這個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關系呢?學生回答不能,但通過硫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就可以知道該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關系。教師因勢利導作出歸納:化學反應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更加直觀、科學,因為它可以體現出反應中物質的質量關系。教師以此為基礎引導和幫助學生認識化學方程式中的相等,宏觀上是物質質量總和相等和反應前后元素質量相等,微觀上是化學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原子個數相等,即在宏觀和微觀上都能體現出化學方程式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化學方程式的寫法
那么如何寫出一個完整、正確的化學方程式呢?問題提出后,引導學生看書,結合質量守恒定律以及學生對化學反應的理解,使所學知識得到遷移,培養學生自主學學習能力。
具體問題呈現:下列化學方程式是否正確,如不正確,說明原因。
(1)? Mg+O
MgO???? (2)P+O
PO
獨立思考:結合具體問題,讓學生繼續看書,留給學生一些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然后讓學生回答,并相互補充,在回答、補充的碰撞中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達成了共識,書寫化學方程式時首先要遵守兩個原則:①尊重客觀事實,②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在此基礎上,老師進一步進行強調說明,尊重客觀事實就是化學方程式是在事實的基礎上抽象出來的符號系統,用它來表達化學反應更加簡潔、直觀,因此,書寫時不能隨意編造。如:鐵在純氧中點燃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化學方程式為:3Fe+2O
FeO,鐵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鐵銹是紅褐色的,其主要成分是FeO,所以不能將鐵在純氧中點燃反應的生成物寫成FeO;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是因為在化學反應中原子進行重新組合,其種類、數目、質量都不變,所以用化學反程式表示的化學反應必須符合并體現質量守恒定律。
三、協作學習,在互動交流中領會化學方程式的寫法
閱讀教材(人教版P),四人一小組討論,如何才能寫出一個完整、正確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結合下列問題,進一步理解書寫化學方程式時應注意的問題和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1.下列下化學方程式是否正確?如不正確,說明原因。
(1)氧化汞加熱分解HgO=Hg+O↑
(2)硫在氧氣中燃燒S+O↑=SO
(3)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分解2HO2HO+O
在協作學習的基礎上,由小組代表回答,并相互訂正、糾錯,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小組協助學習優勢,在交流和協作學習中,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增強了他們好勝的信心,提高了學習的效益。
2.以氯酸鉀制取氧氣為例,小組討論,如何才能寫出一個完整、正確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討論,老師在巡查的過程中發現,有的小組很快寫出了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有的小組化學式書寫錯誤;在接下來的觀察中,有三分之一的小組會對化學反應進行配平,其他小組發現各元素的原子個數在反應前后不相等,但又無從下手,學習中出現了困惑。我發現了這種情況后,就讓已經做完的小組進行匯報,尤其是將他們的解答思路和解答的先后順序逐一進行了交流,通過學生的分析和交流,對其他小組的啟發很大,他們很快完成了該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四、歸納總結,規范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至此,學生對化學方程式和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有了總體的認識,在老師的引導下,師生做了簡單的歸納和總結,促進了化學方程式教學的系統化和完整性。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可歸納成五步:
1.寫:正確寫出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中間用單線連接。化學式寫錯了就注定化學方程式是錯誤的,就如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一開始方向錯了,肯定不會到達目標,所以化學式一定要寫準確。
2.配:即配平,在化學式前填上適當的計量系數,使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原子個數相等。這一步的依據是化學方程式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若不配平就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關于配平方法初中掌握三種即可:①觀察法②最小公倍數法③奇偶法)。
3.等:把單線改成雙線。這一步是對第二步的肯定,即化學方程式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4.注:注明反應條件。此時必須強調注明反應條件的重要性。因為有些反應的反應物相同,但條件不同生成物不同,還有些反應是在特定條件進行的,條件達不到,也不能發生反應,如:2KClO 2KCl+3O↑,若不加熱氯酸鉀是不會分解的,因此,讓學生剛開始學習化學就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
5.標:標出沉淀生成符號(↓);氣體生成符號(↑)。首先要說明為什么要標這樣的符號,因為在化學反應中有氣體或沉淀生成,現象比較明顯,可以從表觀上區別不同物質間的反應。其次,要說明這兩種符號的正確使用。這兩種符號只能出現在生成物中,不能標在反應物中,另外還要注意兩有兩不標,即反應物、生成物中都有氣體或固體時,這兩種符號都不標。
結合考試,我又把這五步小結為:寫、配、等、注、標,一步不能少,少一步錯誤或殘缺,丟分失分真懊惱,讓學生從考試的角度重視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五、拓展延伸,提高化學方程式的應用能力
1.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1)磷在空氣中燃燒?? (2)電解水???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
2.某純凈物X在氧氣完全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2O
CO+2HO,試推測X的化學式。
總之,從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出發,能夠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角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協作交流的意識;同時利用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還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鍛煉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學習的能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有效吻合了人類認知、思維的過程和特征,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教學觀和學習觀,更為新時期的教育教學注入了新活力,并帶來了新挑戰。
參考文獻:
[1]薛國風,王亞暉.當代西方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評析 [J].高等教育研究,2003,(5):45-47.
[2]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j].中學語文教學,2003,(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