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月容
摘要:正如數學需要學生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一樣,英語需要具備一定的思辨能力,由于其來自不同的文化環境,因此需要學生跳出漢語語言習慣與應用意識,站在英語文化背景上多思考,從英語語言習慣的角度去學習,才能更容易記憶與理解。在高中英語學習中,英語教師應該從單詞、語法等方面的灌輸性教學脫離出來,重點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生也擺脫單調、乏味的學習模式,進一步鍛煉其交流分析和語言表達能力。本文將從高中英語教學的角度談一談思辨能力培養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思辨能力;培養途徑
引言:思辨能力培養可以定義為建立批判性思維、倡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培養模式。思指的是根據既有情況能夠結合以往的知識基礎進行系統分析、推理、判斷:辨指的是根據事物類別、情況等方面進行辨別,再進行分類處理。從教學目標來講,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思辨能力培養就是希望學生能夠成為勤學好問、面對陌生事物愿意謹慎思考、處理復雜事情能夠條分縷析的人,從而在語言學中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單詞學習中培養思辨能力
初中大綱要求的詞匯數量在1600個左右,而高中需要具備的詞匯量在3500個左右,也就是說高中生需要在三年里背誦義務教育階段積累的所有單詞,同時這些單詞多半屬于難度更高、拼寫更復雜的詞匯。因此高中生的詞匯背誦壓力是非常大的,同時單詞記憶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來看,幾乎每隔三天就要重新溫習之前所學,從而逐步加固記憶,然而高中生所面臨的不是單純英語一科,因此高效、趣味、建構性的單詞學習方式就顯得極為重要[1]。但具體到個體單詞的學習,教師無法幫助每個學生進行逐個記憶,因此教師可以將知識遷移、聯想學習、音標記憶等方式教給學生,同時每節課上都找出當堂學習的幾個單詞進行提問,要求學生分享他們根據所學總結的單詞記憶法。以此將單詞記憶的方法固化成習慣,也就在單詞教學中落實了思辨能力的培養。
語法學習中培養思辨能力
與初中基礎階段的英語學習相比,高中無論是在固定搭配的積累還是在語法的繁復程度上都有極大地提升。很多學生認為只要詞匯量過關就可以無視語法內容,一樣可以抓住聽力、完形填空、閱讀理解、作文等大部分分值,然而由于英語敘述語序本身就與漢語有所不同,同時不同的從句也需要從不同的切入點進行理解,即便是完形填空中也需要考慮不同介詞搭配帶來的語義變化。這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高中生學習英語的難度,所以說“磨刀不誤砍柴人”,“死記硬背”地學英語是低效的,同時這樣學成的英語也只能稱之為“書本英語”,教師應該在語法的學習中融入思辨能力培養,讓學生掌握英語學習的規律,更愿意從語言的本質出發,去理解語言結構的邏輯,從而在將記憶與理解結合起來,在提高語法學習效率的同時提升英語語感[2]。
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Grammar》的教學中,學生接觸的第一個部分就是“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教師在講解時可以引入漢語例子進行輔助。
間接引語:He said that he liked it very much.他說他非常喜歡它。
直接引語:He said ,“I like it very much.”他說:“我非常喜歡它。”
對于這兩個句子,教師就可以從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表述的角度進行區分,可以套入漢語的語言情景。間接引語很明顯是旁人的轉述,而直接引語是對他人原話的復述。間接也就代表了“轉”,即傳遞;直接則表示原樣復述。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弄清二者之間的區別,同時相較于記雙引號的學習方法。這種方式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使用語境,從而讓學生能熟練地將之應用在口語當中。
寫作學習中培養思辨能力
寫作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驗,同時也是對學生語言邏輯的考驗[3]。對于我國學生來講,最難突破的就是漢語語言習慣,所以學生的作文會呈現十分明顯的“漢化”成分。對此的解決辦法可以依靠背誦課文選段來進行些微調整,然而在格式上畢竟與作文格式有所差異,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好晨讀、晚讀、自習等時間段,每天給學生安排一篇原汁原味的英語范文做分析訓練用,范文上可以以問題的形式標注重點,比如以下一句話:
In recent years, the forests have been getting smaller and smaller for more and more people cut down trees for money.
教師就可以標注語序、時態、固定搭配等重點項讓學生思考。通過長期堅持,教師逐漸引導學生思考、改變“漢化”習慣,讓學生有意識地將英語語言邏輯向本土化發展,從而實現作文水平的提升。
結束語:
總之,無論是單詞、語法還是作文都離不開思辨能力的輔助,只有會學的人才能在學習的路上走得更遠,因此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就是給他們一把通往“會學”大門的鑰匙,助力學生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文思.高中英語讀寫思辨能力試題內容效度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8.
[2]閆宇軒.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行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