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戀
摘要:中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其人生道德教育的目標是教人真理,以“教學作合一、教訓合一、知情意合一”為基本原則,把集體生活、學生自主、家庭教育等教育思想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充分體現了教育的規律性,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借鑒和啟示來源。針對目前勞動教育水平缺乏衡量機制等問題,提出了在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知識的同時加強勞動教育的措施,建立勞動技能評價標準,使思想政治學科與勞動教育相互融合、相互豐富、相互發展。
關鍵詞:勞動教育理念;高中;思想政治;創新措施
引言
通過勞動,學生們可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在勞動觀念的基礎上,樹立勤勞勇敢的道德品質。目前正在積極開展一系列的就業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親身經歷的機會,達到培養學生道德的目的,勞動是形成優秀素質的重要手段,通過勞動教育,教師可以從多方面考慮,要讓政治教育工作者從高中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實踐出發,認識到勞動教育合理發展的價值和具體的實施策略,重視勞動教育,引導高中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生活目標。
一、勞動教育進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必要性
(一)勞動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活動載體
勞動是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動力源,勞動教育不是專業活動的單一,思想政治課也不僅僅是理論說教。所以,“學以致用”活動,就是思想政治路線不可或缺的出發點和實踐工具。通過勞動教育,讓高中生從實際勞動中認識到,他們可以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好的生活,磨練勞動的意志,學會把知識變成生產知識,在勞動中增長智慧,這些素質是我們高中政治課的目標。思想政治課理論通過勞動得以貫徹,勞動是思想政治路線發展的重要工具,是人類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勞動教育是落實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
對思想政治紀律的基本知識,尤其是基本技能,如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律意識和公眾參與、勞動教育、思想政治紀律等,都是長期的,伴隨并實現了勞動教育的復雜性整合特征和長期性特征,思想政治學科的發展和完善,主要包括家庭、社區、學校。勞動教育是一種綜合實踐,即以提高技能、勞動與美為目的的“勞動與道德”、“勞動與美”與學科的基本教育需求密切相關,也是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需要。
二、勞動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學科中的常見問題
(一)思想政治課教師對勞動教育重視不足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處于領先地位,其價值取向和行為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由于課時少,班級數量多,近三年來,相當一部分的政策性教師每年招收100多名學生修讀學位課程,此外,由于勞動教育有特殊的必修科目,教師很容易把勞動教育當作勞動的主題,這與閱讀和政治無關。另外,許多教師現在把勞動看作是對違紀學生的體罰,使學生產生厭惡和偏見。
(二)思想政治課局限于傳統的教學形式
鑒于高中思想政治理論學科的理論性較強,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的內容有限,因此,根據教師的設想,理論與啟蒙相結合仍然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基本形式,課堂時間大部分分配給教師,以熟悉教科書、自主學習的時間較少。勞動教育是一門實踐性較強、實踐性較強、實踐性較強的思想政治課,僅限于現代勞動價值管理理論說教的思想政治課,其效果可能不太理想。
三、思政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開展勞動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圍繞學科特色制定科學的課程培養方案
政治理論工作者利用各種資源,引導高中生立足生活,從勞動教育的各個方面進行研究,在理論闡釋的基礎上,通過理論闡釋,加強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從勞動教育的特點和實用價值出發,閱讀管理教育者應在觀念創新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教育方案,運用創新,優化資源的利用,促進課程建設的有序發展,使學生有機會正確地認識學習,由于傳統教學思想沒有把勞動教育的意義考慮在內,對勞動教育缺乏多方面的研究和情感感知,這將制約勞動教育的有序發展,教師必須對其進行全面研究,制定科學的課程。
(二)在教材內容梳理基礎上挖掘勞動教育資源
教育者應從多方面研究建構教學特色,以內容整合為基礎,制定科學的教育計劃;根據勞教教育的特點,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建立科學的教育平臺,制訂計劃,建立優質的學習平臺,研究教材內容,利用教育資源,使高中生有能力從事就業教育,教師應使用勞動教科書,研究教材內容,對高中生進行問題情境培訓。注重對勞動價值的塑造,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意識。
(三)與生活相結合,強化勞動意識
生活是知識之源。知識來源于生活,知識用于生活。在新課改之后,提出了把生活和教育結合起來,加強高中生活與思想政治學習的聯系,把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與生活結合起來,有助于提高勞動意識,生活中處處有勞動。教師要能把生活中的勞動關系理順,把勞動關系正確地融入思想政治學習中,利用學生生活經驗,來縮短政治知識與勞動教育的距離,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更深刻的勞動感受,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結語
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必須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融入勞動教育的理念,以高中生的知識和現實生活為基礎,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勞動意識。本文認為,教育者必須對勞動教育進行全面解讀,根據學科特點制定科學的教育課程,以學習教材內容為基礎,利用勞動教育資源,通過問題情境培養高中生的探究與勞動意識;同時,教師要以生物資源為依托,以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還可以通過生活技能培訓鼓勵有組織的勞動教育,培養高中生對勞動的尊重。
參考文獻:
[1]劉國棟. 淺談思想政治課滲透勞動教育理念的路徑[J]. 課堂內外(高中教研),2021(6):118.
[2]季瓊雨. 高中思想政治課賞識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D]. 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