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偉光,吳衡
宜興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江蘇宜興 214200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應用機械通氣治療后,能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以此為原發病治療創造機會,減少患者死亡[1-2]。 然而,在機械通氣治療中,隨著機械通氣時間的不斷增加,發生呼吸機相關并發癥的概率越高,且可能讓患者對呼吸機產生依賴,但若過早撤機, 也會導致患者供氧不足, 造成撤機失敗,所以,何時撤機十分重要[3-4]。 在機械通氣撤機中,失敗原因非常多,如心功能不全、膈肌功能障礙等[5]。 現今,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進步,超聲應用越來越普遍,能實時觀察患者膈肌、心、肺等狀態變化,以此為患者病情評估提供參考依據。 有關文獻報道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撤機中, 膈肌超聲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6]。 基于此,該文便利選取2018年1 月—2020 年12 月在該院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膈肌超聲預測價值。 現報道如下。
便利選取在該院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60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 根據撤機是否成功分為失敗組(n=30)與成功組(n=30)。 納入標準:接受機械通氣治療者;自主呼吸試驗達到撤機標準者;意識清晰,自愿撤機者;簽訂知情同意書,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存在精神異常或認知障礙者;妊娠期與哺乳期女性;伴有傳染性疾病者;中途退出或轉院者。 失敗組 30 例, 年齡 30~75 歲, 平均 (57.62±4.19)歲;女 14 例,男 16 例。 成功組 30 例,年齡 30~74歲,平均(57.18±4.34)歲;女 13 例,男 17 例。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給予膈肌超聲檢查,具體操作如下:取患者仰臥位,抬高床頭20~40°,在腋前線與肋弓下緣交界處放置寬頻線陣探頭, 以脾臟或者肝臟作為膈肌透聲窗,探頭指向背側、頭側;同時,在右腋中線第8~10肋間隙放置探頭,予以連續觀察,指導患者深呼吸10~15 次,觀察右側膈肌厚度變化,并對膈肌相關指標進行檢測,即吸氣時間(TI)、膈肌活動度(DE)、膈肌增厚分數(DTF)、膈肌移動時間(E-T)指數。
以患者心率(HR)、呼吸頻率(RR)、收縮壓(SBP)、平均動脈壓(MAP)、血氧飽和度(SpO2)、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血氣分析、膈肌超聲指標為觀察指標,并統計對比兩組觀察結果。血氣分析指標:血氧分壓(PaO2)、氧合指數(PaO2/FiO2)、酸堿度(pH)、二氧化碳分壓(Pa-CO2)。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 (), 組間差異比較進行 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 HR、RR、SBP、MAP、SpO2方面,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方面,成功組短于失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各項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各項指標比較()
指標 失敗組(n=30) 成功組(n=30)t 值 P 值HR(次/min)RR(次/min)SBP(mmHg)MAP(mmHg)SpO2(%)機械通氣時間(h)住院時間(d)88.53±10.47 23.61±3.48 109.13±15.13 91.44±10.42 89.16±6.17 78.57±8.47 12.03±3.46 85.14±10.25 22.21±3.12 110.33±16.21 92.37±10.73 88.62±6.18 53.72±6.53 9.52±2.24 1.267 1.641 0.296 0.341 0.339 12.726 3.335 0.210 0.106 0.768 0.735 0.736<0.001 0.001
在血氣分析方面,兩組PaO2、PaO2/FiO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成功組 pH、PaCO2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對比()
指標 失敗組(n=30) 成功組(n=30)t 值 P 值pH PaCO2(mmHg)PaO2(mmHg)PaO2/FiO2 7.12±0.15 66.98±4.15 47.13±4.58 97.22±6.25 7.40±0.17 62.58±4.62 48.25±4.25 98.35±6.15 6.765 3.881 0.982 0.706<0.001<0.001 0.330 0.483
在膈肌超聲指標方面, 兩組TI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成功組 DE、DTF、E-T 指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膈肌超聲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膈肌超聲指標比較()
指標 失敗組(n=30)成功組(n=30)t 值 P 值TI(s)DE(mm)DTF(%)E-T 指數1.10±0.15 17.43±2.14 19.21±3.18 1.66±0.21 1.16±0.18 20.21±2.25 24.12±3.29 2.22±0.30 1.403 4.904 5.877 8.376 0.166<0.001<0.001<0.001
膈肌是機體中非常重要的呼吸肌,承擔70%的呼吸肌功能,屬于肌肉-纖維結構,處于胸腔與腹腔之間[7-9]。在機械通氣治療中,普遍存在撤機失敗的現象,其原因主要為膈肌功能障礙,為此,臨床醫師必須客觀評估患者膈肌功能,從而為成功撤機提供參考依據[10-13]。在臨床中,因為膈肌超聲安全性非常高,且具有可重復、操作簡單等優勢,在膈肌功能評估中得到了廣泛應用[3,14-15]。
在 HR、RR、SBP、MAP、SpO2、PaO2、PaO2/FiO2、TI 方面,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成功組機械通氣時間、 住院時間、pH、PaCO2、DE、DTF、E-T 指數分別為(53.72±6.53)h、(9.52±2.24)d、(7.40±0.17)、(62.58±4.62)mmHg、(20.21±2.25)mm、(24.12±3.29)%、(2.22±0.30),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此結果與楊敏等[16]、孫勇波等[17]報道結果基本相符,數據如下 : 在 HR、RR、SBP、MAP、SpO2、PaO2、PaO2/FiO2、TI 方面,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成功組機械通氣時間、 住院時間、pH、PaCO2、DE、DTF、E-T 指數分別 為 (52.61 ±10.42)h、 (9.41 ±3.15)d、 (7.31 ±0.16)、(62.69±3.71)mmHg、(21.10±3.14)mm、(24.21±3.07)%、(2.31±0.51),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由此說明, 在機械通氣撤機中, 可通過對pH、PaCO2、DE、DTF、E-T 指數的測定, 對撤機結果進行預測,以此確保患者撤機成功。 此外,相關文獻報道顯示,在機械通氣撤機結果預測中,DTF 預測準確性要高于DE,但特異性比較低,應聯合相關指標進行檢測,以此提高預測結果準確性[18-19]。
綜上所述,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治療中,通過膈肌超聲檢查,有助于預測患者撤機結果,值得臨床推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