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夢
摘要: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共產黨前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使其更具現實指導意義,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成效。鄧小平理論的提出,加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對于黨的理論發展起關鍵作用,是基于特定歷史與社會環境的先進思想,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集中體現。因此,加強對鄧小平理論的研究,是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關鍵。本文分析鄧小平同志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探索鄧小平理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
關鍵詞:鄧小平理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貢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指馬克思基本原理和中國基本國情的融合過程,鄧小平同志在全面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符合時代發展特色的鄧小平理論,加快了我國的發展進程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現。鄧小平理論,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及其建設思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指明方向和道路,為理論體系的構建奠定了基礎。因此,明確鄧小平理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是深入研究鄧小平理論的關鍵途徑,能夠為我國未來發展提供指導,切實解決社會主義建設中面臨的實際問題。
一、鄧小平同志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一)準備階段
鄧小平同志始終擁護毛澤東思想,關注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社會的踐行道路,只有保障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在革命當中取得最終勝利,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步伐[1](15-20,191)。鄧小平同志認識到實際情況的差異性,在不斷發展變化當中凸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價值,加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
(二)起步階段
對于歷史發展中的功過問題,鄧小平同志提出要以科學和歷史的態度評判,這有助于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真正將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在黨的領導工作中呈現出新的活力,是社會主義建設理論思想形成的起步階段。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恢復,是鄧小平理論的重大成果。通過思想解放,促進黨的全面發展。對“兩個凡是”問題的論述,全面、深刻、及時。在黨的工作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領導。在解放思想中,強調實現四化和改革開放的重要性[2]。
(三)成熟階段
對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問題,鄧小平同志做了全面的分析與討論,同時對黨的工作進行了總結與反思,促進了思想體系的快速成熟。明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任務,確立了經濟建設的中心地位,在改革開放方針政策的指引下逐步實現了現代化建設的偉大目標。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為民主法治建設、市場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鄧小平理論的開創精神使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呈現出新的特點[3]。在中共十五大之后,鄧小平理論成為黨的指導思想,正式標志著其思想理論的成熟。
二、鄧小平同志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就
(一)奠定思想基礎
關于真理問題的討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關鍵。尤其是對“兩個凡是”問題的洞察,決定了該思想理論能夠成為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基礎,肯定了毛澤東思想的價值,不能對其歪曲和割裂,使我國歷史發展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尤其是解放思想觀念的提出,為后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依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真正體現了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特點,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奠定了基礎,使其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二)拓展發展思路
鄧小平理論堅持實事求是的路線方針,是馬克思主義內涵的體現,除了關注思想意識與社會體制外,鄧小平理論還創造性地將社會生產力放在重要地位,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深刻闡釋,需要體現在社會發展當中。在和平年代,鄧小平理論的提出更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將工作重心真正轉移到經濟建設當中,尤其是改革開放的提出,為我國進入新階段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尤其是當今國際形勢變幻莫測,只有堅持和平發展才能真正取得社會主義的勝利。
(三)杰出貢獻
1.開辟道路
鄧小平理論的核心是研究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在黨的十二大當中提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指示,在社會主義路線引導下,結合我國當前的國情進行創新。鄧小平同志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是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中國在發展中應該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并在此框架當中尋求突破與發展。“走自己的路”并不是無中生有,而是要結合本國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等,既要避免照搬既有模式,又要以先進的思想理論作為指導,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辟新的道路,避免制度優越性的丟失[4]。根據生產力的發展情況和人民收入的增加情況,評估社會主義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真正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2.揭示本質
對于社會主義本質的揭示,是鄧小平理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當中的主要貢獻,有助于加快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除了借鑒國際上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經驗外,還在我國的實踐當中不斷探索,對社會主義的本質內涵重新總結,這是在理論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突破。在社會主義發展中,鄧小平理論明確了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現實意義,明確了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并對兩者的內在關系進行了全面、深刻的闡述,在客觀規律的引導下開展建設工作。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規律下運行的,只有通過探索和運用規律,才能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實現對實踐工作的有效指導[5]。
3.明確發展階段
鄧小平理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主要貢獻還在于明確了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這對于我國的實踐工作形成了全局指導,有助于在宏觀上把握經濟建設、政治建設與文化建設等工作,加快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鄧小平理論具有獨特性,突破了以往觀念的限制,在戰略上做到了高瞻遠矚。從社會主義的本質、特點及我國基本國情出發,鄧小平理論指出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同時對于初級階段的含義、性質和特點進行了全面闡述和系統研究[6]。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為依托,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工作有條不紊地實施。對于過往工作中的錯誤認知進行了糾正,防止由于對發展階段認知不清導致的工作失誤問題,有助于中國共產黨制定切實可行的方針政策。
4.強調改革開放
鄧小平提出了改革開放的概念,為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了增強社會主義發展的活力,必須始終堅持改革開放,能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看到新的希望,促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不斷優化。以改革為根本動力,使我國社會各個行業都能轉變以往思維,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開放是改革發展的基礎與前提,能夠真正實現全方位改革的目標,并在此過程中堅持立國之本,以四項原則為基礎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提高改革開放的實際成效[7](79-80)。
5.界定經濟形態
鄧小平創新性地提出了發展市場經濟的想法,這是革命性突破。該理論為我國今后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保障,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深入分析了計劃和市場的關系,以農村作為突破口逐步發展了市場經濟,比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為我國改革工作注人了活力,有助于帶動城市經濟體制的改革,是解決人民群眾溫飽問題的關鍵。此外,經濟特區的建設是界定市場經濟形態的另一重要體現,重新界定經濟和市場的關系,有助于理論的創新發展。真正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基本國情的結合,促進了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鄧小平理論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目標,真正發揮了市場機制的作用,體現了社會主義發展中市場的服務地位,消除了市場經濟等同于資本主義的局限性認知。
6.明確歷史任務
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應該以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為基本任務,這是鄧小平理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又一重要貢獻,有助于在共同任務目標的指引下,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強大的合力,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社會主義建設始終堅持民主,這是實現現代化的基礎與前提,明確了民主政治建設在當前階段的重要地位。從宏觀上明確民主政治建設的目標,遵循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為社會主義議題的開展提供保障,在民主實踐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精神文明建設,使人民群眾的素質得到整體提高,真正增強我國的整體軟實力。
7.處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系
鄧小平理論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系的處理,做出了重要論述與指示。他首先強調社會主義之于資本主義的優越性,但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是通用的,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應該予以針對性應用。市場經濟,能夠為社會主義服務。對于相關智力成果的借鑒與融合,是社會主義發展中的關鍵工作。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對于兩者的關系進行了科學、透徹的闡述,有利于在實踐中提供豐富的理論指導。
三、結語
鄧小平理論,在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其經歷了準備階段、起步階段和成熟階段,并在當今社會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鄧小平理論在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的基礎上,對市場經濟、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階段、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關系、改革開放、精神文明與民主政治建設等進行了全面論述,有利于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形成科學指導,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于我國的實踐工作當中。
參考文獻:
[1]賈繪澤.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的基本經驗[J].東岳論叢,2020,41(09).
[2]鐘曉雅.國際環境影響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3]王迪.鄧小平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方法研究[D].株州:湖南工業大學,2019.
[4]張紅.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時代觀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9.
[5]姚馳.鄧小平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7.
[6]高曉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整體性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7]陳蕾.鄧小平理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J].蘭臺世界,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