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毅

摘要:高職擴招后,英語課程的實施面臨新的問題。一方面,擴招后的生源復雜,學生雖然有學習英語的動機和意愿,但是英語基礎薄弱,學習能力欠缺。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在公共英語課程設置方面還未來得及考慮擴招人員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特點,沒有適合該類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配套教材和網上學習資源及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本文將以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詳細探討擴招后公共英語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職 擴招 公共英語 實施現狀
一、引言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學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要求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2019年3月5日,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2019年職業院校擴招100萬人,招收包括應往屆普通高中畢業生、中職畢業生、社會考生(農民工、下崗職工、退役軍人、新型職業農民等)在內的人員,給更多青年機會學習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
高職擴招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機遇,對高職院校教學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課程作為高職階段必修課程之一,在高職百萬大擴招的大背景下,勢必面臨很多新的問題,需要充分考慮英語教學的新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本文以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擴招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并提出一些解決方案,更好地服務于擴招后的公共英語教學。
二、擴招人員的英語學習狀況調查
由于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中職畢業生原本就是高職生源組成部分,本文的擴招人員主要指的是社會考生(農民工、下崗職工、退役軍人和新興職業農民等)。為了調查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2019級擴招人員的英語水平和學習現狀,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收集了本屆擴招學生的基本信息。參與調查人數34人,回收有效答卷25份(部分學生不會在線填調查問卷)。該問卷調查從學生年齡、最后一次系統學習英語的時間、目前崗位最需要的英語能力、目前英語詞匯量、之前英語學習的障礙等六個方面進行,得到如表1的結果:
表1 擴招學生英語課前問卷調查
一方面,從表1可知,擴招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不容樂觀。超過70%的學生已經超過5年沒有系統學習過英語,有40%的學生甚至超過十年未接觸英語,僅有一名同學表示一直以來堅持英語學習;目前所有學生英語詞匯量均缺乏,部分在1000詞匯量上下波動,其中絕大部分學生低于1000詞匯量。意味著學生的英語基礎相當薄弱,按照目前的高職英語課程標準要求,要完成既定學習任務對他們而言將是極大的挑戰。
其次,表1表明,在英語學習動機方面,擴招學生感覺有學習英語的必要性。超過60%的學生認為在目前崗位上需要提高英語聽說能力。與此相對應的,準備在高職階段提升的英語能力中聽說能力占64%的比例。此外,資料讀譯能力也是學生比較重視的一項。
最后,從學生本身素質來看,部分學生年齡偏大,又要兼顧工作,記憶力和學習精力有限,利用信息化平臺進行學習的意識和敏感度不高,這些因素必定會影響英語學習效率。
三、擴招背景下英語課程設置面臨的問題
據了解,目前全國大部分高職學院“公共英語”課程標準的制定包括課程性質和任務、課程要求與目標、課程結構與內容、教學實施與保障和課程考核和教學進度等,基本依據普通高中畢業生或者中職畢業生的水平作為學情依據制定,默認學生修改課程時至少達到或接近普通高中畢業或者中職畢業的知識程度,或者已經完成了前修課程“高中英語”和“中職英語”。實際上,大部分擴招人員的英語水平遠遠低于這條標準,有些甚至已經回到初中水平,從表1也能看出來。
因此,目前的公共英語課程設置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無法適用擴招人員英語教學。
首先,目前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的設置無法契合擴招人員的知識水平。以我院為例,根據我院“公共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3000以上的詞匯量,能掌握各類題材涉及的慣用表達和高頻句式;能大致了解英語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的基本行文結構和邏輯,掌握若干精讀和泛讀的技巧;能掌握如邀請信、感謝信、道別信和求職簡歷等的常用應用文體,結構和寫作技巧;能掌握基本的如英語句式、句子時態、詞類用法等語法規則等。上述教學目標的設置注重實用原則,在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中職畢業生的培養層次上是很有必要的,契合他們日后在職業崗位上的工作需求。但是在詞匯量要求、閱讀文章類型和難度、寫作文體的多樣性和寫作難度方面超越擴招人員英語水平,在教學上存在很大的困難。是針對學情另行制定適合該層次學生的課程標準,還是嚴格按照公共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辦法促使擴招人員必須達到這個水平線?按照國家“寬進嚴出”的考核標準,如果學生不能通過公共英語科目測試,是否保持難度一直到達到標準為止?考慮到大部分擴招人員已有工作崗位,且來自各行各業,是否在英語課程設置上需要考慮他們行業的需求?國家對此沒有明確的規定,我院還在探索當中。在這一點上,我院要求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職業崗位大方向的需求,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整合,在教學內容上注重以英語基礎能力為主,在職業大方向上盡量靈活安排。
其次,教學資源方面,目前沒有完全適合擴招人員的高職階段的教材和諸如線上平臺資源。目前國內已出版高職英語教材堪稱海量,中國大學慕課網等線上平臺的慕課資源亦不在少數,但也是針對普通高中畢業生或中職畢業生水平編撰,或基于他們目前使用的教材。有些網絡課程甚至進行了部分超越教材內容的拓展,以供學生進行課下提升性學習。目前我院擴招人員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新編實用英語》系列教材和線上平臺,效果如何尚在觀察階段,但學生反映教材難度較大。我院在中國大學慕課網上線的自建課程“實用英語”由于內容難度還要高于教材本身,目前還不能用于擴招人員輔助教學。
最后,教學實施和考核方式的諸多限制難以保證有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我院擴招人員普遍有崗位工作在身,處于半脫產學習狀態。學院傾向于將公共基礎課程設置為線上,騰出線下寶貴的時間進行專業課程教學和實踐環節的教學。然而,線上開課雖然不失為一個解決方案,但作為語言課,英語課程線上教學效果已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被證明并不理想,至少遠遠不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首先,并非課程的所有環節都適合線上教學。比如,線上教學比較適合進行課前預學和課后輔學,適用概念性、知識性內容、鞏固性練習等,線下教學注重知識內化,適合互動性、展示性和討論性的環節,面對面交流必不可少。其次,由于缺乏外語語言環境,英語課堂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設置的任務導向和情境創設等教學方法無法實施,學生缺乏豐富的學習體驗,缺乏消化知識的語言環境,更缺乏語言學習最需要的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不利于英語能力的培養。
此外,目前沒有適合擴招人員的考核標準,只能參照全日制學生的形成性考核加終結性考核的考核方式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擴招人員因為工作在身,線上任務完成度和及時性大打折扣,加之無法及時獲取教師輔導和同學反饋,終結性考核成績難以預料,最終課程的合格率恐怕不容樂觀。那么是否需要引入其他考核方式?比例如何分配,這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四、擴招后公共英語課程實施的一些建議
1.正面激勵,加強管理。
首先要讓擴招學生明白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對未來職場競爭的巨大積極意義,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擴招的學生對英語學習首先就有畏難心理,必須從思想上掃清障礙,讓他們從思想上不會放松學習。與此同時,英語教師要善于利用社會人士學習英語成功的案例,發揮正面引導作用,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
嚴格落實“寬進嚴出”的政策,從嚴要求不放水。擴招人員由于身兼某些崗位職責,學習時長和及時性常常不能保證。線上平臺任務完成不及時司空見慣。更有甚者,請親屬或朋友完成作業和測驗,而非本人參與學習。學院在形成性考核過程中需要管理到位,確保學生本人參加學習,并且規定沒有形成性考核成績的學生堅決不予合格。
2.調整標準,合理設置。
根據各學院擴招人員實際英語水平的崗位需求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增刪,適當考慮學生的職業需求,提供補充和備選內容;教學資源方面可以考慮校本教材和講義或者活頁式教材,以及配套的微課或慕課,供學生反復學習;教學方法盡量多樣化,最好能安排適當的線下課時,消化重點難點內容。在平時線上授課中,安排一定的游戲或者活動,適當進行分值獎勵,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多向學生介紹好的學習方法;在考核方式多元化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增加形成性考核的比重,形成線上平臺任務+課下老師布置作業+活動參與+期末考試成績的綜合考核方式。
3.立足文化,培養能力。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提高英語能力,在日常生活和職業場景中進行順暢的跨文化交際。擴招人員是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水平的提高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在擴招人員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人中西文化的學習,培養學生跨文化的思維方式,開闊他們的眼界,引導他們了解中西文化異同,引領他們從枯燥的語言知識學習轉到有趣味的文化差異的了解上,更好地進行語言能力培養。
五、結語
由于生源的特殊性和相應的課程設置的缺位,高職大擴招后英語課程的實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目前的高職英語課程設置還沒來得及適應擴招人員的英語水平,還沒有考慮到擴招人員的學習特點和模式與課程的匹配性。這個問題隨著第一屆擴招人員陸續進入高職學習而凸顯,我們需要有針對性地尋找解決方案,比如加強管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適當調整課程設置等,確保擴招學生在公共英語學習中切實提高英語能力和水平,從而提高就業職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高職擴招專項實施方案》的通知[Z].教職成[2019112號,2019-05-06.
[2]王少靜.擴招背景下正激勵對高職英語教學的效果研究與實踐——以高職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為例[J].長江叢刊,2020(25):82-82+90.
[3]謝和蓮.淺談擴招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0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