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周曉敏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南通市海安明道小學)

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開展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在合唱訓練中很好地呈現曲目,還要基于合作訓練來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開展合唱的過程就是學生之間緊密協調配合的過程,不同聲部之間只有進行良好的協調配合,整個曲目才會有更好的呈現效果。教師可以基于具體的訓練過程來加強學生的合唱演繹能力,強化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這樣才能達到合唱教學的深層次訓練目標,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有更多學習感悟。
合唱教學首先要有良好的整體氛圍,這是訓練有效開展的依托。教師在開展合唱訓練時,要循序漸進地推進教學過程,首先讓學生熟悉整個曲目,學會曲目的演唱,并理解曲目的主題及情感表達,為后續更深入的合唱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可以利用開放性的教學形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快速進入曲目情境,體會音樂作品的感染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互相交流,表達自己對曲目的理解,為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做好鋪墊。
例如,在教學《小白船》這個曲目時,在引導學生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利用相應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好的教學氛圍。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與歌曲內容有關的圖片和動畫,讓學生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內容;然后讓學生模仿小白船漂浮的樣子,學生興趣盎然,會在音樂的帶動下模仿小白船在湖面上滑動的姿勢。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滿足學生對課堂趣味性的需求,也帶動學生積極投入音樂學習中。大家在模仿時還能彼此激發,有的學生還會通過合作來完成更復雜的動作。這會讓學生快速熟悉曲目,為后續的合唱訓練提供很好的教學開端,也是對學生協作精神的一種激發培養。
合唱訓練中教師可以多利用一些樂器作為教學輔助,這既能幫助學生在合唱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也能培養學生的樂感,讓合唱教學的多元訓練目標很好地達成。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在合唱中的團隊協作精神,教師可以在具體的教學組織與創建中融入一些新的教學思維,除了加強聲部之間的協調配合能力的鍛煉外,教師也可以利用不同樂器的融入,開展差異化的合唱訓練,激發學生的感受力,推動學生之間有更好的協調合作。這是對合唱教學的一種優化,能讓曲目演繹的質量更高,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也會得到很好的鍛煉。
以《四季歌》的教學為例。這是一首二聲部歌曲,教師可以分聲部教學,在不同聲部教學時選擇不同的輔助樂器:在教學第一個聲部時。可選擇鋼琴輔助,第二個聲部教學則可選擇長笛輔助訓練,待兩個聲部的學生都熟悉后,再將二者融合,讓學生慢慢體驗合唱的過程。這不僅能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魅力,還能讓學生在樂器輔助的基礎上正確區分音準,更快地掌握音高。基于不同的樂器作為輔助學習各自的聲部演唱,兩個聲部的學生在融合時可能有一定的障礙。對此,教師可以多給學生磨合的時間,以訓練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加強對學生樂感的培養,讓學生基于合唱訓練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學生也會充分感受合唱的趣味性。
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團隊合作任務,這也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鍛煉,并且有助于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不同類型的曲目在進行合唱教學時,指導方式會有所差別。想要讓學生的合唱呈現效果更好,教師應當首先加深學生對曲目的認知,這是很重要的教學開端。有些曲目背后有一定的歷史人文知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妨組織學生了解這些背景素材,讓學生基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背景知識的學習。這樣的訓練方式有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積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并且是對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的鍛煉。
例如,在教學《七子之歌—澳門》這個曲目時,在正式開展合唱教學前,教師有必要首先讓大家熟悉這個曲目,了解其中包含的一些背景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介紹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并用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示我國的地圖,讓學生直觀地了解與學習“七子”的含義。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仔細研讀這些背景資料,還可以讓大家了解澳門的相關歷史。有了這些學習鋪墊后,教師再為學生播放這首歌曲,并引導學生跟唱。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會更多地融入自己的感情,能對曲目有更好的演繹與呈現。這是對后續的合唱訓練打下的堅實基礎,是合唱訓練很值得采取的一種實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