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雨薇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昆山高新區九方城幼兒園)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想象、模仿,創造性地反映出個人生活印象的游戲,所以幼兒的角色游戲是建立在原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這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相符。通過不斷學習陶行知先生的理論和思想,我對幼兒角色游戲逐漸產生了新的認知,也開始思考如何讓角色游戲更貼近幼兒的生活。
環境布置是角色游戲的重要環節,教師應為幼兒創設一個生活化的環境,讓幼兒與環境充分互動。例如創設“娃娃家”的環境時要有“家”的特質,應提供幼兒所熟悉的小床、桌子、椅子、煤氣灶、小沙發等小型家具,在煤氣灶上擺放廚具,桌子上擺放茶具,在這樣生活化的環境中,幼兒更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迅速代入游戲角色中,這有助于幼兒模仿生活中的場景,和同伴進行交流、互動。創造生活化的物質環境也可以讓幼兒參與進來,與幼兒共同探討角色游戲環境中可以增加什么材料、怎么布置等。經過討論之后,還會有幼兒帶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來布置我們的角色游戲環境,這能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
除了物質環境,為幼兒創造一個充滿關愛、尊重、溫暖的精神環境也必不可少。教師在游戲中要努力讓幼兒有安全感,使其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納,這有利于幼兒情感、個性、行為的發展。在開展角色游戲前,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聯想生活中的規則,然后與幼兒一起制訂游戲規則,幼兒在游戲中也會更主動地遵守一起制訂的規則。
現在大部分幼兒的玩具都是在商店購買的成品玩具,它們色彩鮮艷,形象豐富,但是玩法比較單一,不利于開發幼兒的思維能力。教師要想辦法給幼兒提供更合適的材料,提高幼兒角色游戲的質量。教師選擇材料時要注意以下原則:安全第一,要仔細篩選,不安全的材料不能投放;要貼近幼兒生活,能夠引起幼兒對生活經驗的回憶;結構要相對單一,沒有很多個部件組成;有較強的可塑性,能夠制作出我們想要的物品;環保,例如可把廢舊報紙、鞋盒、塑料瓶變成各種好玩的玩具。對幼兒來說,適當的材料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

角色游戲是幼兒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創造性表現,他們會把自己接觸過、經歷過的事情作為游戲素材。所以為了順利發展游戲的情節,教師需要引導幼兒豐富生活經驗。教師可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家人,通過談話等方式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家人在家中的角色任務,然后把自己的所見所聞運用到游戲當中,這樣游戲情節就會更豐富。教師還應引導幼兒關注身邊的社會生活,引導幼兒做一名有心人,多關注身邊的事物,多用眼睛觀察我們周圍的環境。例如,在社區活動“參觀菜園”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觀察種菜的農民伯伯是怎么澆水的,怎么除草的等,這些都可以運用到游戲中。生活中處處是教材,幼兒觀察的場景越多,游戲情節就會越豐富。
幼兒喜歡在游戲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是幼兒獲得的生活中的經驗往往又是最粗淺的部分,他們很多時候會遇到他們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這時就需要教師在游戲中適當指導,引導和幫助幼兒想辦法解決問題。
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教師的指導要點應有所不同。小班的幼兒與同伴的接觸少,更多的是與游戲材料的互動,他們缺乏角色意識,對自己的角色任務不明確,教師可以以游戲者的身份介入,重點指導幼兒如何使用材料,加強幼兒的角色意識。中班的幼兒有了與人交往的意識,但是他們不知道該怎么與人交往,教師的重點就是引導幼兒掌握與同伴交往的技能,使其能夠獨立解決問題。大班的幼兒已經處于合作游戲的階段了,他們有豐富的游戲經驗,也能夠獨立開展游戲,制訂游戲主題和計劃。教師可以指導幼兒與同伴共同協商分配角色,引導和鼓勵幼兒充分發揮對材料的想象,嘗試一物多用、以物代物。此外,教師的指導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換,抓住生活實例。
生活化游戲無處不在,教師要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引,創設生活化的游戲環境、提供生活化的游戲材料、豐富游戲的生活化情節,注重游戲指導,引導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挫折、感受成功、積累經驗,從而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得到全方位的發展,享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