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成槿怡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海安市第一實驗幼兒園)

幼兒園教育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良好的環境,是有效開展幼兒教育的基礎。國家需要對幼兒園的管理進行更加嚴格的把控,提高對幼兒園的教學質量、環境創設的要求。
3~6 歲的幼兒正處于基礎閱讀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能力、習慣,對幼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個好的環境應促進幼兒個性與讀寫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幼兒園需重視幼兒的讀寫區環境,完善園內工作結構,提升學前教育的教學質量,促進學前教育的進步與發展。從哲學層面講,幼兒園中班讀寫環境創設的本質,應是讓幼兒感受閱讀的幸福感,而擁有這種幸福感,需要讓幼兒內心充滿一種自我的、內在的力量。
教師應細化讀寫區環境的活動空間。幼兒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最終受益者,因此,教師在進行環境設計時,需要從幼兒的視角出發。幼兒園中班幼兒的行動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活動積極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需要更大的活動環境。教師在進行環境創設時,應秉承著“大道至簡”的設計理念,如開學初期可以布置一面空白的讀寫主題墻,在幼兒的生活與學習過程中對主題墻內容進行填補,到學期結束,整面墻從空到滿,墻上記載了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歷程,每一個角落都記錄了幼兒的生活點滴,這能讓幼兒更有參與感、成就感。
隨著幼兒園中班幼兒讀寫能力的不斷提升,幼兒的讀寫區域需要進行細化,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性格,劃分“動”“靜”兩個活動室:以“動”為主題的活動,可設置在走廊,并在閱讀區域內放上靠墊、小型沙發、孩子喜歡的小玩偶等;“靜”閱讀區,可設置在室內,構建“獨立書寫區域”,利用圖畫、文字或者符號等方式,培養幼兒心性。各種各樣的書寫工具、紙張等能在有效激發幼兒讀寫興趣的同時給予其不一樣的讀寫體驗。幼兒園還可以結合現代化信息設備,設立傾聽區域,培養幼兒園中班幼兒的感官功能,因此,還需要設置“現代化傾聽區域”,該區域可以放一些平板電腦、多媒體設備等,讓幼兒根據自身的需要進行傾聽,讓幼兒養成安靜的傾聽習慣與能力。
教師應投放豐富材料,滿足幼兒讀寫需求。幼兒園中班階段的幼兒,其自主性有一定的增強,會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并保持著很高的熱情。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在走廊上掛一些與傳統節日有關的圖畫以及裝飾品,提升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主動參與。如,在春節時,教師可張貼春聯、掛燈籠、貼福字;端午節時,教師可以貼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圖畫,還可以張貼節日由來的介紹,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中班階段的幼兒有一定的“表現欲”,對自己平時看到的、學到的東西,往往會迫不及待地希望別人看到,以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因此,教師在環境創設時,可以將幼兒在讀寫區制作的手工道具、繪本等進行展示,讓幼兒產生參與感與自豪感,激發幼兒的自主性以及集體榮譽感。教師還應結合幼兒在游戲和活動中的發現,及時投放相應的讀寫材料,讓幼兒在區域中獲取經驗,在與同伴交流中更好地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師應開展多元化互助活動,提升幼兒讀寫興趣。中班幼兒的想象能力逐漸發展,多元化的活動方式有助于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進一步激發其對讀和寫的興趣。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互動,將聲音、圖片、圖像等結合起來,幫助幼兒理解其中的內容,讓幼兒的想象能力得到發揮。教師可引導幼兒在觀看完視頻或圖片內容后,將活動資料留存在讀寫區,讓故事得以繼續,提升幼兒續編故事的能力。教師應借助圖畫與影像,讓幼兒注重細節,養成更好的閱讀習慣。通過家園互動,教師可以將閱讀編寫活動延伸至每周親子閱讀打卡活動當中,讓幼兒發揮自身的想象,對圖片進行合理的創作編寫,并將幼兒的作品發到家長微信群中。教師還可以定期邀請家長到園內給幼兒講故事,這種形式更易激發其閱讀興趣。
綜上所述,教師在幼兒園中班讀寫區進行環境創設,需要以幼兒為出發點,激發幼兒主動參與進來。教師也要站在幼兒的視角,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審視讀寫區環境的創設。多元化的讀寫環境創設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因此,幼兒園教師在制訂環境創設方案時,需要以幼兒為主體,將環境創設的積極作用與教育作用有效發揮出來,讓幼兒更有參與感,共同創設更適合自己的活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