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殿靜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徐州市豐縣順河鎮順河初級中學)

音樂是一門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素養的學科,因課堂氛圍輕松、生動,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音樂欣賞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音樂教學方式,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教師應積極探究如何提升音樂欣賞課教學的有效性,基于新課程理念,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切實增強教學實效。
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必須認識到音樂欣賞課教學的重要性,運用音樂欣賞課幫助學生提高審美水平和綜合能力。初中音樂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切實提高音樂欣賞課教學的水平和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在初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中,個別教師對音樂欣賞教學目的的理解與應用產生了一定偏差,從而影響學生學習音樂的效果。首先,個別教師只以教學任務為準,在一堂音樂欣賞課中不斷播放音樂,不注重學生對音樂欣賞的狀態,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其次,個別教師過于注重讓學生掌握音樂的背景知識,在音樂欣賞課中對音樂作品所涉及的地區、民族、相關歷史人物、政治事件等進行了詳細講解,反而模糊了音樂本質的傳達。最后,個別教師在教學音樂欣賞課時生硬地要求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要求學生按教師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進行表達,這會給學生的潛意識帶來影響,使學生難以形成自己的欣賞理念。
教師應強調音樂的情感傳達。藝術具有多樣性,一首動聽的音樂由樂曲與歌詞組成,但即使樂曲相同,不同的歌詞也會帶給欣賞者不同的情感體驗。所以初中音樂教師在欣賞課教學中應盡量選取同類型的歌曲讓學生欣賞。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全面了解音樂,還能帶給學生更多的視聽體驗。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對初中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是初中音樂欣賞課的隱性教學目標,教師必須認真思考課堂教學目標及其實現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或再加工,讓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隱性線索通過過程與方法的感知、體驗等準確地表述出來,使學生能夠向著教學目標不斷前行。
教師應豐富音樂教學的方法。音樂教學方法很多,如即興創編、體態律動、游戲活動、情境創設、角色表演等。有效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活躍氣氛,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主觀能動性。
課堂即興創編指在音樂課堂上,學生小組以特定的主題為基礎,通過教師的指導進行即興創作和表演,在此過程中及時通過聽覺進行分析與想象,作出屬于創造性行為的音樂判斷。這不僅對學生本身的音樂思維進行了檢驗,也可以讓學生的音樂思維得到成長。學生既需要對音樂形成感性認識,也需要形成理性認識,當學生第一次接觸一首樂曲時,他們可以感知樂曲中的音符和節奏,根據音樂旋律的變化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全身心融入音樂世界中,然后根據自己的思考更深入地理解音樂傳達的情感。以創作和編排短曲旋律為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按照固定的節奏,根據作品背景先設計一條旋律線,讓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具體要求進行創作和編曲。學生可以先畫出不同的線條,確定樂曲表達的是興奮還是平靜的情緒,在此基礎上進行編曲創作。教師要注意時刻把握學生的實踐情況,將學生的情感、態度等心理因素與具體的音樂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起來,確保教學內容的完美滲透,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體態律動強調從音樂入手,先讓學生去聆聽音樂,引導學生通過身體運動去接觸音樂的各個要素。這也是音樂的一種表達方式,是聆聽者對音樂的即時反映,強調的并非只是音樂作品的材料與結構,更要重視情感狀態和變化,通過對動作的模仿將音樂狀態再現出來。例如在欣賞《伏爾加船夫曲》時,部分學生缺乏對歌曲所處時代背景的認識,通常很難感受到歌曲旋律透露出的沉重和疲憊。教師可準備一些沉重的道具,讓學生搬動,在學生有沉重的概念意識后,讓學生通過想象模仿移動重物的感覺,借助體態律動,讓學生一起放慢步態行走,逐漸表現出墜落感和沉重感,進而實現與《伏爾加船夫曲》更強烈的情感融合,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它帶來的震撼,用耳朵和眼睛去感受音樂之美、世界之美。
總之,由于音樂學習具有抽象性,音樂教師的教學語言在教學中起著關鍵作用。音樂教師需明確欣賞課中存在的難點,并基于此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塑造學生健全的審美觀念,提高初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