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慶 蘭周新
摘 ?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智慧教育為指向的高校課堂教學改革已成為信息時代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文章針對傳統課堂現存的問題,通過對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學理念的更新、課堂教學環境的優化、學生評估方式的改變,以及結合學習資源平臺有效的整合和共享學習資源等諸多方式進行研究,對傳統課堂進行改革和升級。
關鍵詞:智慧教育;傳統課堂;學習資源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12-0037-02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領域新理論和新觀念層出不窮,使得社會對創新型人才需求越來越迫切。目前傳統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吸引力不強、互動性不足、針對性不佳等諸多問題,導致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未發揮其作用,因此高校課堂教學改革迫在眉睫。高校課堂教學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徑,在為社會輸送人才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1]。智慧教育是現代化互聯網技術結合現有多媒體技術及常規教育模式的多融合體,能夠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讓學生對學習更有積極性且課堂互動性更強。
一、傳統課堂中現存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過于單一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師自身的經驗或依據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的[2]。它的授課方式過于單一,通常是以教師授課為主,采取作業和討論為輔,所以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并通過記憶去理解課堂上的知識點。這種教學模式把學習過程變得枯燥無味,阻礙了課堂上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展,導致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意識不足、思維發散空間小以及發現問題的意識較弱等問題。
(二)評估方式缺乏全面性
傳統課堂上教師主要通過考試成績和課后作業情況或是課堂中形成性評價來評估學生是否優秀,這種評估方式只關注到學生成績而沒有關注到其他方面的特長,導致學生的發展是一個短暫性的分數式發展,沒有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這種傳統的評估方式是不合理的,因為其評價內容不全面并缺少足夠的時效性,無法對學生學習的全面性進行評估。學生若在此環境中學習,會導致學習氛圍緊張,只顧完成教學計劃中的內容,學習效率得不到提高。
(三)教學效果不理想
在傳統的教學實踐中,存在教師過于強調個人權威的情況,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滿堂灌”教學方式,使得課堂上的教學質量一直沒有得到顯著提高。另外,部分教師過度依賴固有的教學方式,注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等方面的統一要求,不能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學生具有個體差異性,如果教師不能及時有效地將統一性與差異性相結合,那么教學質量無法得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方式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對知識的接收程度,從而影響教育的真正效果。
二、智慧教育促進高校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
(一)推動課堂教學理念更新
目前,高校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教學理念的轉變,需要從“傳統課堂為主、學生為輔”轉換到“以學生為主、教師授課為輔”。此外,還需要對教學地點進行進一步的考量,以往的教學地點基本固定在教室,對學生而言,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氛圍變得凝重,不利于學生的興趣發展。而智慧教育是對傳統教學理念的一次更新升級,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它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思維,課堂主體由教師變成了學生,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發展的促進者,去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去學習知識,從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學習者。智慧教育教學理念的核心是把傳統“教師中心”的教學理念轉變為“學生主體”的理念,需要特別注重教育多元化的發展,要以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發展為主,為適應社會多變的發展格局作準備,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為社會培養具有良好思維品質的人才和創新型人才。智慧教育的實踐賦予了學習者更多發展空間,實現了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讓教育服務變得更加靈活。
(二)推動教學環境升級
傳統的教學以黑板教學為主,教師通過粉筆書寫、教學模型和肢體語言傳授知識。這樣的教學環境很難調動學習氣氛,無法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智慧教育開展的智慧課堂是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融合的一種交互式網絡教學環境,教師可以利用智慧課堂中的智能化教學設備把復雜難懂的抽象問題用多媒體呈現出來,這樣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問題并且能夠提高教師的授課效率。這種教學環境還能給教師提供課前、課中、課后的優質教學服務。課前,教師能夠通過學情分析和預先測試去了解每個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交互式學習,并隨時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測評,然后通過數據分析來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并調整教學進度;課后,教師根據課程反饋和課后作業測試結果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案。此外,這種教學環境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自由地參與討論,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知識更容易被學生吸收,讓學生在教室里安心學習。
(三)整合與共享學習資源
在智慧教育下的學習資源平臺上把原有的單一儲存和記錄功能轉變成共享、應用與創新等多樣化形式,使得學習資源多層次化、多學科化。在智慧教育的智慧學習環境下,教師可以通過設置資源庫將自己的電子課件、教案資料、課后習題等上傳到學習資源平臺,使得平臺聚集大量優秀教師的教學資源。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在平臺上找到所需要的資料,也能根據自己的閱讀習慣去對應的分欄中找到重點內容,以此制訂出一個系統的學習計劃。例如MOOC、云課堂、微課等線上學習資源平臺實現了全面資源共享與整合,不僅學生能夠從中獲益,教師也能夠在資源平臺上學習優秀教師的授課方式來彌補自身的不足,有效地解決高校教師培訓的問題。其中資源共享平臺能夠解決教育資源不平衡問題,讓更多人接受到同等的教育,為國家和社會培育出更優秀的人才。
(四)改變教學評估方式
教學評估是對教學工作質量所作的測量、分析和評定,它包括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估、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估和對課程的評估[3]。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估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和課后作業為標準,這種評估方式過于單一化。作業和考試成績只能評估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而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性評估,并且這種評估方式對學生也是不公平的。在智慧教育的教學中,對學生的評估以綜合能力為標準,不單純依靠學生的考試成績。在智慧教育環境下,教學環境變得更加智能化、靈活化、個性化,能夠獲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學習行為數據。智慧教育課堂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并及時作出反饋,教師可以通過反饋數據對學生學習情況作出準確判斷,從而能夠有效地調整課堂節奏和提升教學質量。此外,教師利用智慧課堂環境記錄的學生學習行為可以預測學生未來的學習路線,并及時干預和糾正不正確的學習路線。基于學生學習行為的數據分析能夠讓教師全方位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作出公平公正的評估。
(五)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智慧課堂的教學目標是為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培養具有良好的價值觀、行動力、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智慧型人才。由于大量的智能技術被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學生可以通過平板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隨時隨地進行任何內容的學習[4]。智慧學習環境能夠記錄學生在各種移動終端學習的情況,教師對智慧學習反饋的信息進行數據挖掘與分析,然后針對每個學生興趣及學習難點精準推送相關的學習資源,培養學生在課前獨立思考和解決自己學習的難點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針對學生存在的主要學習難點進行梳理和歸類,采用任務式學習培養學生逆向創新思維,任務式學習是以針對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學習。智慧教育下課堂教學設計把過去的經驗驅動模式轉變為數據驅動模式,教學環節中所有的教學內容都是以數據信息為依托,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能夠對未接觸過的問題進行挑戰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對創造力、思維力和行動力的塑造。
三、結語
綜上所述,智慧教育從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評估、學習環境等方面對傳統課堂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在智慧教育環境下,有效地提高了高校的課堂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社會培育出更多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目前,在智慧教育建設的過程中仍然會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如技術基礎薄弱、發展規劃不清晰、教師的知識儲備能力不足等問題,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解決。
參考文獻:
[1]于芬.高校提升拔尖人才培養質量的途徑探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1).
[2]吳木洋.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高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創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20).
[3]陳書肖.教育評價方法技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30-37.
[4]蔣文恬.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動態教材系統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6(22).
收稿日期:2021-03-10
作者簡介:何慶(1982—),男,貴州黔南人,貴州大學大數據與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大數據應用和進化計算研究。
基金項目:貴州省科技計劃項目重大專項項目“多源數據融合集成與分析技術研究”(黔科合重大專項字〔2018〕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