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自主探究能力、分析思考能力。作為一門抽象性較強的理科,生物學科注重實踐與思考,要求理論與實驗相結合,因此,教師應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生物實驗,提高課堂效率,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人文素養。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6-0062-02
引? ? 言
生物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生物理論知識,并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與生物相關的問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有效培養學生的生物綜合能力。本文結合教學實際探討如何有效開展高中生物教學,以供相關教師參考。
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初中生物與高中生物的難度跨度很大,高中生物知識點更加復雜、抽象,很多生物知識基礎薄弱的學生理解起來很吃力,再加上教學內容龐雜、教學形式單一,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畏難心理,學習積極性逐漸減低,喪失學習興趣,學習效率低下。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很多教師照本宣科地講解教材內容,很少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生物知識建立聯系。這不但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而且增加了學生理解的難度[1]。因此,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從生活實際中挖掘豐富的教學資源,將教材內容與生活中的生物現象和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探求生物理論知識產生的依據。
例如,在教學“蛋白質”這一重要章節時,學生要了解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與結構特點,學習蛋白質的多樣性。教師通過“在平時購買的食品中,哪些食品的成分表里是含有蛋白質的?”這一問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融入課堂。在教師展示不同氨基酸后,學生自主歸納它們結構的相同之處,并討論胃蛋白酶、肌肉蛋白質、血紅蛋白等蛋白質的功能,理解其多樣性的表現。
又如,在教學人教版選修“發酵技術”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想家人腌制咸菜或制作黃豆醬流程,總結方法、步驟與注意事項,再提出現代發酵技術與傳統發酵技術的異同處,總結現代科技對古法的影響。教師通過將生活實際與教材內容相結合,使知識點的導入變得更加生活化,更易于學生理解。
教材內容生活化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掌握“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理論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提取胡蘿卜素的實驗。這樣的動手操作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知識不應停留在書本上,還要應用于實踐中,從而提升他們深入探究、實踐應用的能力。同時,學生初步接觸了研究生物學的步驟,發現了生物學科的價值,有利于他們確立長期發展的人生目標,進而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效率
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是生物學科的重要部分。然而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往往采取單向講授知識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二元對立,學生缺乏參與感,很難集中注意力,不能完全吸收教師講授的知識,從而影響課堂效率[2]。高中生物對學生抽象思維、空間想象能力的要求很高,再加上教師對新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以及各地教育經費占比不等,生物實驗教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一些學校的實驗器材不足,教師很難開展實驗教學,許多需要在實操中理解的知識點往往只能紙上談兵,這也不利于打造高效、優質的生物課堂。
有的教師喜歡采取題海戰術,讓學生刷題掌握知識。但是,學生如果沒有深入理解知識,往往陷入越刷題越糊涂的惡性循環。因此,教師要充分把握課堂時間,盡力將一些理解難度高的知識點講透,降低學生課下練習的難度,避免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積累學習問題。教師要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來設計各個教學環節,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同時重視學生的感受,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課堂行為需要教師恰當的指導,許多學生已經習慣被動接受知識,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身處嚴肅的課堂氛圍中也不會主動提出自己的困惑[3]。要想改變他們消極學習的狀態,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開展小組合作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改變教師單向講解知識的教學方式,能給學生留出自主交流、探索的空間,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首先,教師要確保小組分組的合理性,學生之間的認知水平、學習情況、思維方法不同,如果小組中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始終占主導地位,后進生只是默默地聽,很少發表自己的想法,這將不利于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小組合作的高效性也會受到影響;如果小組成員的水平太過均衡,討論過程中很少產生想法的碰撞,也不利于小組合作學習優勢的發揮。因此,教師要充分掌握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學習情況等,據此進行合理分組。其次,小組合作學習的知識點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教師要認真分析知識點是否有很強的實操性,是否有合作探索的價值,明確每一次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操作流程等,避免其流于形式,草率結束。最后,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持續關注學生的學習進程。高中生物知識邏輯嚴密,學生往往因為沒有記住基本知識點,而陷入無意義的分歧與爭執,不但浪費時間,而且記憶更加混淆,不利于思維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要及時進行點撥與指導。在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要上交一份報告,記錄合作流程及最終結果。教師要給予及時反饋,無論報告優劣都要鼓勵學生,讓他們喜歡并逐漸適應這樣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
實驗教學可以動態呈現知識點,讓學生直觀理解和記憶。受限于實驗資源不足,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使實驗教學能夠發揮最大作用。在以往的實驗教學中,教師明確實驗目標,講解實驗過程,這雖然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是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應重視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以及在實驗后進行評估與思考。例如,在完成“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這一章節的實驗后,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實驗選材時,為何不選用紫色洋蔥外表皮細胞或葉肉細胞?”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哪些因素會對實驗產生干擾,最后揭示紫色洋蔥外表皮細胞含紫色液泡,葉肉細胞含葉綠體,易對結果造成顏色干擾。這樣的教學促使學生思考、回想實驗過程,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教師不能直接搬抄教材內容,而應依據《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調整知識點導入順序,使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其次,教師要關注社會和自然,將熱點問題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等。最后,教師要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明確學生經過本節生物課的學習能達到的水平,從而避免學生學習出現重點不清、用錯功夫的現象。
三、多媒體輔助,打造高效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逐漸成為課堂上舉足輕重的角色,其直觀、動態地呈現知識,將抽象、復雜的知識具體化、簡單化,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教師應緊隨時代發展的腳步,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學會靈活制作課件,合理利用多媒體設備,打造高效課堂。
上文提到,受限于資金不足、材料稀缺,生物實驗往往很難進行,而且許多實驗的準備步驟繁復,操作難度高,時間跨度大,并不適合在課堂和學校進行。例如,“植物組織培養”這一章節需要學生掌握植物的生長原理和方式、實驗的過程及結果等。相關實驗的操作難度高、對比組多、耗時長,但教師如果不在課上講解該實驗,就很難讓學生有深刻的認知與理解。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通過Flash動畫模擬實驗過程,或者播放相關實驗視頻,學生通過認真觀看、同步思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注重情感教育,提升人文素養
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有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人才。教師只停留于知識教學,忽視培養學生對生命、自然的關懷意識,不利于學生的全面、持續發展。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情感教育,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例如,“人口與生物多樣性”這一章節主要介紹了人口發展的現狀、我國人口歷年增長情況、計劃生育后的顯著成績及人口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當前的生態問題有哪些?”“哪些生態問題是人口過度膨脹引起的?”完成課堂導入。在發展科學農業和“綠色革命”方面,生物學已做出巨大的貢獻,如利用基因過程培養更優質、高產、抗旱的農作物,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的培養,解決了幾千萬人的溫飽問題。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對生物學科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具體、切身的感受,也激勵了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生物知識。
又如,在教學“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展示“野生動物誤食塑料袋導致死亡”“人類大肆捕殺鯨魚”等圖片和視頻,讓學生了解人類行為對生態的破壞,以及目前地球環境面臨的挑戰。通過分析世界環境工作者做出的貢獻,學生會意識到每個人都應該承擔起保護自然和動物的責任。
結? ? 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應豐富教學內容,探索更高效的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質量。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計劃,合理設計教學環節,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邵明虎.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之我見[J].中國教師,2015(S2):130.
[2]施小軍.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 快樂閱讀,2012(06):137.
[3]關建峰.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中學),2013(05):10-11.
作者簡介:王娟(1984.4—),女,江蘇海門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