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丹 黃五星 賈宏昉 邵惠芳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開拓學生創新思維和鍛煉創業能力的實用教育,其中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素質的人才是高校的主要目標。本文分析了“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策略,以期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創新創業能力;大學生;“雙創”背景下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勵和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機遇下,如何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是當前高校面臨的關鍵問題。
一、“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分析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分離
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的培養,導致學生缺乏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一些高校面臨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嚴重脫節的問題,創新創業教育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無法做到因材施教,無法根據專業的特殊性來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導致創新創業教育無法融入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之中。相對于專業教育擁有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創新創業教育學科定位不準確,缺乏系統、規范的課程設置,還停留在理論授課階段,理論脫離實踐,沒有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和環境,甚至有學生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精英教育,是少數學生的事情,導致學生創新創業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夠、能力不足等問題突出。
(二)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
要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就要有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做保障。當前從事專業教育的教師不具備教授創新創業的基本素質,而有創新創業意識的人卻沒有較高的專業教育素養。教師教學沒有真正的創業實踐說服力,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沒有強大的教學生命力,對學生創業成功也沒有多大的幫助和意義。
(三)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不完善
創新創業教育有較強的實踐性,實踐教學與實訓平臺的搭建能更好地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但目前與專業緊密相結合的實踐平臺的建設滯后,搭建的校內、校外實踐平臺較少。缺乏校內實踐平臺,則不能對項目進行清晰的指導,容易出現為創業而創業的現象,創業失敗率高。加上校際、校企平臺聯動不足,缺乏資源互補與交流共享,致使各高校提供給學生的資源存在極大的閉塞性、局限性。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不完善,導致一群有想法有激情的年輕人找不到合適的途徑去實踐自己的創意,學生得不到充分的鍛煉。
二、“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體系
建議按照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原則,樹立優化課內、強化課外意識,采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實踐應用”及課內課外相結合、重視能力培養、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教學方式,形成低年級重基本技能、高年級重實踐的實踐教學模式,建立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實施實踐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思考設計實習實驗方案和形式,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實踐教學內容與形式,從而達到全面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目的。
(二)將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與學業導師制相結合
實施學業導師制是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重要舉措之一。要發揮教師專業基礎扎實、科研能力較強、洞悉市場需求、有創新創業意識的優勢,實施學業導師制,對學生進行全程、全方位指導,將學生創新意識、創造精神、創業能力和優良品格的培養作為導師指導學生的主要內容。對于低年級學生,重點引導他們盡快融入大學生活,指導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和實踐;對于高年級學生,通過指導設計性或創新性實驗、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學科競賽、技能比賽、科研活動、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等,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每一名學生都要有專任教師作為其四年全程學業導師,了解學生的基本狀況,幫助學生制定職業規劃,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指導撰寫學年論文,鼓勵和指導學生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參加學科競賽和技能大賽等活動,指導學生畢業論文選題、開題、實施、撰寫和答辯等。
(三)改革課堂教學方法和考試方法
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以專業技能作為引導的開放式課堂體系,采用案例授課方法,注重學生在專業理論基礎上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精品資源,建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加強課上研討,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創造性思維。建立與教師授課體系互相映照的考試機制,將所學科目進行分類,建立“筆試+論文(策劃書、案例分析)”“筆試+調研報告”“平時+試驗+期末考試”“筆試+口試”等多種考試模式,強化學習過程考核,探索非標準答案考試,實現與國際化教育接軌。
(四)建設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面對傳統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匱乏、實踐形式單一等問題,可在“雙創”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增設“雙創”實踐課程,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創新創業基地;立足校內實踐平臺,提升創新創業服務能力,為有興趣有想法的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發展校外實踐平臺,加快產學研一體化進程,為有創業思維的學生提供孵化場地;整合校友資源,邀請優秀校友來校講座,豐富學生閱歷。一方面,注重高校實踐平臺的建設,成立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學習交流、分享經驗提供場所。另一方面,高校要依托豐富的校友資源和社會資源,積極邀請杰出校友返校交流,使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發展前景有更清晰的認識,明確自身未來發展方向,提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通過校內校外實踐平臺建設,打造可持續、多元化的創新創業平臺,給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創新創業實踐場所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機會,激發學生創新精神,提升學生創業能力,豐富學生創新創業經驗,提高高校就業率、創業成功率,提高企業對學生的認可度,為學生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堅實基礎。
三、結語
要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高校就要有機融合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建設強有力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構建完備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總結、探索,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專業素養,為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少暉,王楊,楊成德,等.基于學習平臺的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實踐[J].安徽化工,2021,47(05):124-125+128.
[2]孫英華.雙創背景下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18):210-211.
[3]曹劍.“雙創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思考[N].中國文化報,2021-08-31(006).
[4]吳德群,吳國陽.“雙創”教育與新文科專業人才培養深度融合探析[J].高教論壇,2021(06):22-25.
[5]崔玉祥.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創新能力提升措施[J].現代職業教育,2021(24):212-213.
【本文受河南農業大學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新時代‘雙創教育’背景下煙草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和“省一流本科課程《煙草生態學》教學模式創新研究”資助】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