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娟 尹衍雨 劉月姮 李曉淵 杜名揚






摘 要:近年來,農業嘉年華作為都市農業的一種新業態、新模式,其品牌和社會影響力逐步擴大,成為地區重要的農旅融合發展項目。雖然農業嘉年華有旅游服務、農產品及農資售賣、農業科普教育與培訓、農業科技服務等多種收入來源,但旅游收入仍是其主要的經營收入,因此對游客量的依賴性較大。運用SPSS22.0軟件,對全國各地14個農業嘉年華和南京市15屆農業嘉年華多年的游客量及相關因素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研究不同地區以及同一地區不同舉辦地點農業嘉年華游客量的相關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影響不同地區農業嘉年華游客量的主要因素是城鎮居民規模和舉辦活動持續時間,影響同一地區不同舉辦地點農業嘉年華游客量的主要因素是開園月份和持續時間。
關鍵詞:農業嘉年華;游客量;影響因素;多元回歸分析
中圖分類號 F590.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21-0155-03
農業嘉年華是以現代都市農業為基礎,融合精品農產品展銷、農業科技博覽、農業科普教育、農業休閑體驗、農業創意產業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典型特色農旅綜合體項目,實現引領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集產業發展、區域帶動、農旅結合為一體的都市農業新業態[1]。自2005年9月國內成功打造了第一個農業為主題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盛會——“南京首屆農業嘉年華”以來,截至到2019年底,全國農業嘉年華建設數量近30個,農業嘉年華的設施規模較2005年增長超40倍[2]。農業嘉年華在為各地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個休閑度假的新去處的同時,它的品牌和社會影響力逐步擴大,已成為都市農業的一種新業態和新模式。作為一個農業綜合性項目,農業嘉年華的價值主張多元化,擁有旅游服務、農產品農資售賣、農業科普教育與培訓、農業科技服務等多種收入來源,其中旅游收入是農業嘉年華最主要的收入構成,因此農業嘉年華項目對游客量的依賴性較大。筆者通過收集全國各地農業嘉年華的游客量數據,發現不同地區以及同一地區不同年份之間農業嘉年華游客接待量相差較大,因此對農業嘉年華游客量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今后農業嘉年華規劃、建設及運營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農業嘉年華游客量影響因素 在一般的旅游客源市場研究中,經濟發展水平、人口數量、旅游資源豐度、交通區位、環境及氣候條件等是影響旅游區客流量的主要因素[3-4]。由于受農業嘉年華活動開展較晚、基礎資料較少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已有研究中只收集到2篇與農業嘉年華游客相關的研究,分別是吳靜和田振等基于因子分析的北京農業嘉年華游客滿意度研究[5]以及陸婉穎和張天柱應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農業嘉年華游客滿意度的研究[6]。因此,忽略不同地區氣候差別、不同發展階段、不同主題之間農業嘉年華的發展水平,從項目本身、開園時間、所在城市人口規模、社會經濟、舉辦地點交通區位等方面分析影響農業嘉年華游客量的因素。其中,項目本身方面選取了項目規模和場館規模2個指標,開園時間方面選取了開園月份、持續天數、累積舉辦次數(開園年數)3個指標,所在城市人口規模方面選了城鎮居民規模和城市等級,社會經濟方面選取了人均GDP和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個指標,交通區位方面選擇了項目場址和舉辦地點到市中心距離2個指標(表1)。
1.2 數據來源及處理 以全國各地每年公布的農業嘉年華游客接待量作為樣本,統計出網絡公開發布接待游客量數據的共14個農業嘉年華(見表2),加上不同年份公布的游客量,一共收集到49個游客量數據,其中南京農業嘉年華、北京農業嘉年華、廣西玉林農業嘉年華、河北南和農業嘉年華和山東莘縣農業嘉年華5個農業嘉年華從開園到2019年底每年游客量數據均收集齊,另外9個農業嘉年華游客量數據收集到個別年份或特殊活動期間的游客量。相關影響因素中項目規模(hm2)、場館規模(萬m2)、舉辦次數/開園年數、開園月份、持續時間均采自網絡公開數據;城鎮居民規模(萬)、人均GDP(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元)采自各地區統計局官網發布的《統計年鑒》或統計公報;項目場址根據發布的位置與城市或區縣的關系定性判斷,到市中心距離(km)為高德地圖測量的各個農業嘉年華項目位置距離各市地理中心的自駕車路程距離。
1.3 研究方法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法是研究1個因變量與多個自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最基本方法,廣泛應用于各種數據處理的數理統計中。借助SPSS22.0軟件的回歸分析功能進行農業嘉年華游客量相關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將不同地區不同時間農業嘉年華的游客接待量設為y(因變量),同時將項目規模、場館規模、舉辦次數/開園年數、開園月份、持續時間、城鎮居民規模、人均GDP、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項目場址、到市中心距離分別設為x1、x2、x3、x4、x5、x6、x7、x8、x9、x10,即自變量,分別對全國農業嘉年華49個樣本數據和南京農業嘉年華15個樣本數據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1 P-P圖 由回歸標準化殘差的正態P-P圖可以看出(圖1),全國農業嘉年華49個樣本數據分析殘差效果較好,所有的點大致都在一條直線上,可認為殘差符合正態分布的要求。南京農業嘉年華的P-P圖,由于樣本數只有15個,大概判斷其呈正態分布,也認為殘差符合正態分布的要求。
2.2 F檢驗 在給定顯著性水平α=0.05的情況下,樣本個數為49,F值為8.166;樣本個數為15,F值為11.478。P值均<0.05,說明在顯著水平的約束下,這些變量之間存在明顯的線性關系,模型通過了F檢驗,整體顯著性水平較高。
2.3 模型摘要 全國49個樣本數時,調整后的R2為0.604,即總體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程度達到60.4%;南京15個樣本數時,調整后的R2為0.882,即總體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程度達到88.2%,說明2個模型擬合效果較好,模型比較穩定。2次模型分析的得賓-沃森檢驗值分別為2.415和2.414。一般來說,得賓-沃森檢驗值分布在0~4,越接近于2,觀測值相互獨立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可認為本研究中的觀測值具有相互獨立性。
2.4 系數相關性 表3列出了項目規模、人均GDP等變量的T檢驗顯著性。由表3可知,在全國49個樣本相關性分析時,持續時間(d)、城鎮居民規模(萬)這2個變量與農業嘉年華游客量具有顯著相關性,這2個變量的顯著性值為0.001,均遠小于0.05,說明在不同地區間城鎮居民規模越大、每年舉辦持續時間越長時,農業嘉年華的游客量越多;而人均GDP、城鎮居民消費水平、項目建設規模等因素呈現非顯著性相關性,這也說明了北京市城鎮人口規模大,因此舉辦7屆農業嘉年華的平均游客量為116.04萬,遠高于其他地區。在南京的15個樣本相關性分析時,開園月份、持續時間(d)這2個變量與農業嘉年華游客量具有顯著相關性,這2個變量的顯著性值均小于0.05,說明在同一個地區農業嘉年華的活動與開園時間和持續時間有關。開園時間含有小長假且持續時間越長,游客量會明顯增加,如南京農業嘉年華前9屆舉辦地點均在市區,第10屆農業嘉年華雖然選址在市郊,但因活動期間含了國慶小長假,游客量相比之前有很大增加;2016年南京第12屆農業嘉年華與往屆的最大區別是舉辦時間最長(54d),接待游客量規模也達到了最大(80萬)。而農業嘉年華游客量與項目場址、距離市中心的遠近關系呈非顯著性相關性,這也與南京農業嘉年華的舉辦場址雖然換了幾次,但距離市中心最大距離是38.4km,均在1h左右的車程,因而對游客量影響不大。
3 結論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地區農業嘉年華游客量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城鎮居民規模和舉辦活動持續時間,因此對于新建的農業嘉年華,選址盡量在城市人口規模較大的地區,且每年運營時間盡量延長;同一地區不同舉辦地點農業嘉年華游客量的主要影響因素是開園月份和持續時間,因此對于同一地區的農業嘉年華活動舉辦時間盡量選擇“五一”“十一”等含有小長假的時期,且活動舉辦持續時間盡量適當延長。
在農業嘉年華實際運營中,游客量影響因素眾多,本研究忽略了活動組織方、氣候、周邊旅游環境、特殊事件等其他因素,而且研究中大部分游客量及相關數據采自網絡,另外農業嘉年華作為一個新事物,時間較短,分析中樣本數量較少,這些都會影響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張天柱.農業嘉年華規劃、建設與案例分析[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7:28-29.
[2]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北京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業嘉年華專業委員會.中國農業嘉年華發展研究報告(2019)[R].2019
[3]林振華.森林旅游市場預測方法探討[J].林業資源管理,1992(3):68-72.
[4]孫根年,潘潘.陜西十地市旅游業發展的地區差異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3,27(11):184-191.
[5]吳靜,田振,徐志峰,等.基于因子分析的北京農業嘉年華游客滿意度研究[J].北京農學院學報,2016,31(4):103-106.
[6]陸婉穎,張天柱.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農業嘉年華游客滿意度研究[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8(6):134-139.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