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綺
巴爾扎特說:“童年是一生最美妙的階段,那時的孩子是一朵花……”我想,那美妙的花樣少年,一定是擁有純粹而不染塵埃的心靈,更是懂得擁抱生活中溫暖的小確幸吧。而讓我對孩子們純粹心靈感受至深的一個單元教學是統編版小學第十二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
一、單元材料,活學活用
“難忘小學生活”單元內容由 “回憶往事”和“依依惜別”兩大板塊組成。兩個板塊的“閱讀材料”中都有可以借鑒的寫作范文:“回憶往事”板塊內容有兩篇感恩老師的文章,一篇是中國著名鄉土作家劉紹棠的《老師領進門》,一篇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劉蓓佳的《作文本上的紅雙圈》;“依依惜別”中有當代詩人何其芳的詩歌《我為少男少女歌唱》,有戚書哲的《給老師的一封信》,還有給老師的贈言等題材。如何充分運用材料閱讀,開展學生習作訓練?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文本范例,寫作引領;生活儲備,采擷素材;觀思相隨,說寫同步;個性評價,推波助瀾。
二、文本范例,寫作引領
課文就是最好的范例,是孩子習作的范文??梢哉f,課例是教材編者精心挑選,為孩子們呈現不一樣的小學生活影像。毋庸置疑,范文在孩子們習作前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習作活動自然就事半功倍了。我的教學安排和策略如下:
1.文本選材鑒賞。本單元課文內容鮮活。在作者的筆下,《老師領進門》中擅于教詩歌時編故事的田老師,《作文本上的紅雙圈》中喜歡在好詞句下畫紅雙圈的語文老師,《給老師的一封信》中和藹可親、字如其人的方老師……相同題材的閱讀材料,使學生體會到,同樣是作者對小學生活的無限懷念,表達對母校、對老師、對同學的濃情厚意,但切入點不同,心理體驗不同,運用的表達方法也不同,表述語言也各具特色。學生從中可以體會到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和情感表達方式,更加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而這些正是孩子寫好習作的關鍵。
2.活動激發情感。六年級的孩子臨近畢業,精心組織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把師生情、同學情和對母校的感激之情表達出來并永久珍藏,是多么幸福的事?。∮谑?,學習材料以后,我們開展“畢業季感師恩活動倡議”活動。同學們熱情高漲,金點子真不少:找以前的老師聊聊天,給最喜歡的老師送張賀卡、寫一段話、寫封信、畫一幅畫、唱一首歌、照一張相留念……
每個人的成長中,怎么少得了母校、恩師的關懷和幫助?臨行臨別,同學們心中激蕩著對老師、同學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因此,品讀“閱讀材料”中形象鮮活的老師形象自然而然也勾起同學們對自己六年小學生活的深情回憶,珍藏在心靈深處的點滴感人瞬間就鮮活起來了??梢?,激發學生的情感,不管是說或寫都會事半功倍。
三、生活儲備,采擷素材
在孩子們的感師恩情感充分激發起來后,我們開展了“擁抱小確幸”感恩體驗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們懂得: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從細微處感受關懷的溫暖,擁抱當下的微小的小感動、小確幸,把生命中綻放的光華一一珍藏!我們的“擁抱小確幸”溫情體驗活動這樣進行:
1.喚醒生活儲備。人們都說: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是作文素材的寶庫。因此,就單元學習內容的深入,我們先后布置了“回憶小學生活”“我的成長日記”“難忘的老師”等實踐活動,還有“師生情小故事分享會”和“我喜歡的老師”。
眾所周知,中山火炬開發區依托國家級技術產業的發展,經濟產能一直在省市中領跑,是中山市教育強區,教師都是全國范圍內招聘的,專業技能和個人素養都相當高。特別是我們香暉園小學倡導的關懷教育理念,經過十年的實踐可見,師生之間關系和諧美好?;顒又?,有的同學分享了老師對入學不適應的自己的鼓勵和陪伴,有的同學對老師生動幽默的授課特點娓娓道來,有的同學展示了和老師在活動中團結無間的照片小故事,有的同學深情回顧自己遇到挫折時老師給予她的擁抱和溫暖……
是啊,六年級學生在小學學習生活了六年,即將離開小學,開始初中階段的學習生活了。六年來,孩子們和老師朝夕相處,從天真爛漫的幼兒長成身心健壯的少年。六年中發生過多少令人喜悅、憂愁或感人的事??!正所謂細微之處見真情,更見溫情。那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像海洋中的浪花,花海中的并蒂蓮,只有細心采擷,才能感受其中的美妙。
2.媒體輔助技巧。我們的“我與恩師”分享會,正是基于讓學生學會感恩身邊生命中的遇見的人與事,豐富情感體驗,懂得感恩生活的情感教育課例?;顒忧暗募で閷?,我的課件視頻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細節入手,擷取能引起大家的美好回憶的照片和小視頻,配上舒緩的鋼琴音樂,更好地為同學們的深情回憶提供情感噴發的環境。
3.隨記感動瞬間。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一個人看到什么,聽到什么,產生感悟是瞬時的,也就是感悟具有及時性。就如我們聽了某場報告,看了某部電影,聽的時候,看的時候,也許熱血沸騰,感慨萬千。可過了兩天,這種感覺就減弱了,再過幾天,這種感覺就被生活中新的東西所取代,原有的感悟只留有一點印象而已。因此,我鼓勵學生在相互分享和老師的小故事中產生感悟的瞬間,進行必要的思考,清晰地記錄自己當下的感動和感受。這些觸及心靈的真情實感最能打動讀者。這個過程也同時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練習過程。
4.儲備厚積薄發。這種情之所至的積累越多,儲備越豐厚,練習越久,學生的感悟能力就越強。所以,讓孩子們充分挖掘生活中感人的小細節、小故事、小感動,能為習作提供鮮活的生活儲備,減緩寫作的坡度,讓習作水到渠成。
這就正如葉圣陶先生在《論寫作教學》中指出:“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欲望,正如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碑攲W生對生活的感受和情緒的儲備達到了比較豐滿的程度,心中寫作欲望便會逐漸萌生,這樣的寫作對學生而言是一吐為快的輕松與快樂,怎么還會望而生畏呢?
活動結果表明,只有在習作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也才能真正解決學生怕寫作文的根本問題。所以,我讓學生儲備關于童年生活的回憶、日記、電視節目、課外活動等生活實踐和體驗活動,是上好分享會和寫好習作的關鍵。
四、觀思相隨,說寫同步
系列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可以激發師生情、同學情和學生對母校的情感,為學生習作做了很好的鋪墊。我的習作教學環節是這樣安排的:
1.愉悅欣賞。課前,我在班級QQ群相冊中挑選孩子們六年小學生活的活動照片,做了一個精美的PPT。課上,那感人的照片,配上抒情的音樂,讓孩子們重溫了一組校內外學習生活的感人畫面。
2.暢快交際。就其中的某張照片,請照片中的主角說說當時的情景,談談自己的獨特感受。就自己選取的素材,說一說自己印象深刻的情節,還原溫暖瞬間給自己的真切感受。
3.牛刀小試。學生充分回顧后進行堂上練筆:用兩三句話介紹一下自己喜歡的老師。這種粗線勾勒的手法最具有沖擊力,也更具有挑戰性。因寫作任務小,學生的寫作欲望強,完成質量不錯。
4.朝花夕拾。這個環節的任務是:想一想,你在“擁抱小確幸”感恩體驗活動中獨特的感受;看一看,“隨記感動瞬間”記錄的溫言細語。
孩子們寫作要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寫作的儲備越豐富,習作的過程越順暢。為孩子們打通習作通道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5.隨手拈來。這個環節的中心任務是:寫一寫,你和恩師之間發生的感人事件。表達對恩師的感謝和思念之情。
因為習作任務布置循序漸進,習作難度坡度相對緩和,學生樂于接受。文思泉涌的孩子們更能充分發揮習作主觀能動性,在細節描寫上特別細膩,情感表達上也更加真摯了。
6.分享成果。習作草稿寫完后,學生的成就感滿滿。我們的習作環節就到了分享成果的環節:給同學們讀一讀自己的習作,讓同學評一評,再改一改。這樣就更能博取眾長,精益求精了。
7.點石成金。這個環節的任務是:給作文定一個個性化的題目,加上開頭結尾,連段成篇,完成習作。習作至此,雖然眼看一蹴而就,但文章題眼和首尾照應最能給習作增光添彩,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我的做法是:自擬—分享—修改,讓習作更上一層樓。
上述習作教學環節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而情動辭發的認知過程進行。教學過程比較順暢,但是,大多數孩子在最后的“連段成篇”——給文章加個開頭結尾這個環節卡殼。因此,我給予“趣寫開頭結尾”片段欣賞。有了范式引領,孩子們修改后的習作明顯添色不少。大多數孩子能在第二節習作課上完成“點石成金—連段成篇”的習作任務。
五、個性評價,推波助瀾
一線老師們應該都有這樣的感受:課堂評價語的適時運用能點燃學生思維火花,它是提升學習情趣的催化劑。我在課堂上的評價語注重正向和積極,特別關注語言的“個性化”。
我給細節過程描寫具體的片段點評:“你很會用筆尖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我給邊敘邊議的文段點評:“贊美發自心底,真摯感人肺腑!”或“善于表達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我給寫完還用紅筆添加修改的習作點評:“玉不琢不成器,好文章果然是改出來的”……
這樣充滿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讓學生的寫作激情得到正面的引導而產生良性的促進作用。讓我覺得欣喜的是孩子們在習作交流和修改環節表現出來的不厭其煩和精益求精的態度。他們的謄抄質量也讓人滿意??梢哉f,這次的習作是在愉悅的氛圍下完成了,完成的質量還挺讓人意外:沒有欠交的同學,連平時字數堪憂的“寫作困難戶”也能侃侃而談。
這次習作教學反思時,我不由想起美國作家奧·霍姆斯在《男孩們》中說的:“舉杯祝賀那個無憂無慮的黃金般的孩提時代,它就像冬夜里的星星,五月的晨露。”是啊,我們都曾經擁有且永記心間的童年生活,應該會一直溫暖著我們的心田。可見,孩童習作情趣的關注,拾起記憶遺珠,溫馨重現,讓他們學會擁抱生活中的小確幸,讓溫情充盈心靈,更能讓習作凸顯個性化??梢哉f,這次的習作訓練,既是孩子們一次成功的習作體驗,也是一次成長的回顧和情感教育的升華,讓童年生活更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