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豪 李俊 張良軍
【摘 要】本文分析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現狀,論述有效診斷與改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做法,提出明確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主體、遵從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改依據、構建完善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總體構架、提高教學質量等路徑,以找出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存在問題,有效進行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診斷和改進。
【關鍵詞】職業院校 內部質量保證體系 診斷和改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5-0104-03
教育質量是衡量一個國家人力資源水平的關鍵指標。高質量的職業教育能夠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術型專業人才。職業院校教育質量體現在人才培養質量上,人才培養質量的保證需要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作為依托和支撐,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診斷和改進能夠推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教育部辦公廳頒布的《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號)和《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等文件中,要求職業院校進行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診斷和改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診斷和改進是國家建立健全教育質量保證制度的必然要求,其可以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幫助職業教育彌補質量短板,因此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診斷與改進工作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一、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現狀
從現存問題角度診斷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一)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總體構架問題
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總體框架包括內容體系、組織框架、信息系統、質量保證理念和制度構架。一些院校對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明確,更多地管制組織架構的設置,很少關注學生的重要位置,而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要從人才培養質量出發且最終回歸到學生的素質、能力上。主體不明確,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研究發展。此外,部分院校在構建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時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生搬硬套其他地區的人才培養模式,對本地區社會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構建有自身特色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需要校長發揮領導力,進行多元化、科學化、人性化的教學管理,這關系到學校和學生的發展以及教育的成敗;管理層要發揮監督作用,健全教學評價機制,管理層是質量保證體系診斷和改進的監督者,要在內部體系建設中積極給予意見并及時發現和提出存在的問題。
(二)教學質量方面的問題
教學質量包括教學質量標準、教學質量憑借和教學質量監控。作為教育的重要類型,職業教育旨在培養高素質技術型專業人才。近年來,隨著國家和教育部對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視,職業教育的基本矛盾已經從供需矛盾轉向高質量職業教育的需求與職業教育低質量的現狀之間的矛盾。隨著職業院校數量的增加、招生規模的擴大,職業教育教學中出現很多問題,如教學目標定位不科學、職業技能標準和技術操作規范未被納入教學標準、教學模式落后、專業和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對社會實踐教學環節缺乏有效的監督等,造成很多職業院校教學管理中出現有目標但標準不全、有標準但執行不嚴、有執行但沖突較多、有評價但指標不科學等問題,最終導致學校資源浪費,學生學不到實用的技術技能,社會得不到真正的人才,家長對職業教育喪失信心。
二、診斷和改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路徑
我國職業院校數量龐大,針對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現狀,診斷和改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可以從以下路徑進行。
(一)明確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主體
明確職業教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主體,即要明確“誰”是職業教育中對人才培養的訴求者,這些訴求者通過“什么載體”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在職業院校中,學校領導是國家、省級政策文件的第一接受者和消化者,是建立有自身特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決策者和指揮者;各級管理人員是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監督者和指導者;教師是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具體參與者和實踐者;學生則是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接受者。專業和課程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載體,專業反映的是領導意志和社會需求,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的對接;課程是教育學生的基本手段,實現學生需求和社會需求的對接。職業院校進行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診斷和改進,要從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這五個主體上進行探索,以建立相對科學和完善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
(二)遵從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改依據
依據“五橫五縱一平臺”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邏輯結構進行診斷和改進。五個橫向層面即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這五個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主體;五個縱向系統是將學校的行政機構劃分為五個功能有所差異的結構,包括決策指揮、監督控制、質量生成、資源建設、支持服務;一平臺是指信息技術平臺。國家診改委擬定的五個診斷項目就是五個橫向診斷的主體層面。診改實施的總體過程為:國家行政部門制訂方針路線,各省級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診改指導方案,職業院校根據省級要求,制訂符合自身特色的診改計劃并實施,且把診改工作融入常態工作中,能夠經得住省級部門的抽樣復核,做到質量的持續改進。
(三)構建完善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總體構架
1.健全組織體系
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組織機構,主要包括診斷標準中的五個縱向系統。職業教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整改過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源于缺乏有效的組織架構,例如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目標確定以及診改方法的設計、研究和實施過程等,導致一系列問題。診改工作的順利進行需要院校組織機構的保障。診改工作中,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厘清不同功能組織機構的主要職責,才能保證診改工作有序、順利地進行。校長、各級管理人員要發揮領導、監督、評價等作用,具體包括確立符合社會需求和學校實際情況的教育教學目標、標準、制度,建設充足有效的外部保障系統,建立健全多層次的質量監測和評價系統;完善教師引進、培養、教學和考核的體系,發展師德高尚、業務能力突出的教師隊伍;設置符合人才需求的專業、課程,根據產業和行業發展需求改進、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2.建立目標體系
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整改的出發點是培養高素質人才,落腳點是學生的素質、能力。目標是診改的邏輯起點,起源于學校根據自身規劃和發展的需求。職業院校在定位辦學目標時,要結合自身實際與特色,將國家和省級方針、要求具體劃分到各層次、各項規劃工作中。在學校確立辦學目標后,學校二級部門要根據相關專業和課程的實際和需求,制訂各專業發展規劃。各職能部門要根據自身功能認真調查教師和學生、專業和課程的具體需求,制訂有針對性的工作目標,使工作有效、及時地進行。教職工、學生也要根據個人發展目標,制訂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和學習計劃。分層級制訂目標,可以把診改目標細化,責任到崗、責任到人,在工作中形成上下銜接的目標鏈。
3.建立標準體系
標準是目標的支撐,是診斷的標尺。不同層面要明確各自的標準要求。學校層面是內部質量標準的制訂者和監控者,需要全面深入地把握診改工作的根本所在,根據社會需求制訂符合自身發展特色的發展目標。專業層面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在某一專業領域的基本技能而進行的深度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要以“基本技能—職業能力—綜合能力”階梯遞進三步驟構建專業課程體系。課程層面則要學院根據自身情況開設有特色的專業,引進國際和國內較前沿的知識和科技成果,并且加大實踐課程的比重。教師層面的工作最接近學生,因此其考核標準首先要以學生能力的提升為準,同時結合學生的道德修養和社會實踐。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和直接受益者,學院在建立學生層面診改標準時,要構建由學業發展、職業發展、個人發展和社會能力發展四個維度的自測指標,綜合考慮學生學習生涯、職業生涯、個性化發展、團隊合作精神等要素。
4.健全制度體系
建立健全可行的、科學的制度體系能夠調動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改的積極性,促使院校內部形成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評價機制。具體而言,要優化學校內部各部門工作流程和相應的制度系統,例如學校領導的決策系統、管理層次的質量監控系統、各單位工作的質量生成系統、專業和課程的專項診斷系統等。診改工作要按照任務實施的“事前、事中、事后”三個環節進行。其中,事前首先設計目標,著重目標需求和計劃能力;事中注意做好實時監督,借助信息技術平臺進行線上和線下監測,著重的是任務執行能力和工作創新能力;事后要注重任務的診斷改進,對比已有問題,及時進行原因分析,進而確定下一步診改方案。通過這三個環節對已有業績進行考核性診斷,考核性診斷結果作為各類獎項和評判的依據,從而形成“依據制度管人、根據流程管事、通過數據說話、自我診改”的內部治理常態。
(四)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在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中起到連接學校與學生、社會與學生、家長與學生的樞紐作用,其角色的特殊性要求設置更加嚴格的教師入職標準和評價體系,聘用不同學科背景的專業教師、社會不同領域的出色人士等組成混編師資團隊,分工開展授課活動。教師教學的目的不只是培養高技術人才,更要注重學生的道德修養。在專業水平方面,教師要定期進行教學內容的公開評比,優化授課內容;定期參與行業技能競賽和實踐鍛煉,提高專業技能;時刻關注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在師生關系方面,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對迷茫期的學生給予專業、可靠的建議。
總的來說,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診斷和改進工作,要以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這五個層次為主體,以職業院校實際需求為導向,以教學質量為核心,理性借鑒其他院校和單位的經驗,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并不斷創新、改進制度,保持其先進性,使其跟上信息時代的腳步,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行業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鑫容.診改視域下四川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研究[D].成都:西南民族大學,2020.
[2]仇志海.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職教論壇,2020(3).
[3]馮立元,季云峰.“新工科”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9(35).
[4]馮萍,許佩珠.高職教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研究綜述及啟示[J].勞動保障世界,2017(36).
[5]高葛.明確質量保證主體,構建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J].教育教學論壇,2017(39).
[6]韓玉,杜金.日本高職教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及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7).
[7]李朝陽.淺議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J].現代職業教育,2017(7).
注: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委托重點項目“基于人才培養狀態大數據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研究”(GXWTJG2018A004);2020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基于教學診改的課堂教學質量管理與分析平臺開發的研究”(2020KY39009);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度院級科研立項項目“運用信息化技術提高教學目標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2019015007)
【作者簡介】王自豪(1976— ),男,漢族,甘肅武威人,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管理與研究;李 俊(1980— ),男,湖北通城人,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化學;張良軍(1964— ),女,遼寧錦州人,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