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金蓮
摘 要:文章首先指出課堂導入的重要作用,并圍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問題,重點闡述了課堂導入的四個原則及課堂導入的五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導入原則;導入方法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奠定了整堂課的教學基調,教師要在課堂導入中把本節課教學重點提煉出來,喚醒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激勵學生自主學習,鼓舞學生合作探究,用新穎的課堂導入來吸引學生。
一、課堂導入的原則
(一)目的性原則
我們所教學的每一個知識點、每一節課都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因為教學目的不僅是上課的初衷,它還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到書本里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教育以及英語口語表達方面的能力等。為了達到這些要求,我們設計導入時就必須圍繞教學目的而展開,不能為了學生的興趣愛好、課堂氣氛或僅僅為了導入而導入。
(二)直觀性原則
在導入新課時,我們要正確選擇直觀的教具或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教學內容、學習任務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選用小學生喜愛的微課、英語童話和歌曲等導入新課。同時教師要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并配以生動形象的講解,通過語言引導學生把握問題,理解問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感性認識,從而開啟學生心扉,使其盡快進入學習的狀態。
(三)啟發性原則
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學模式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小學英語教師要貫徹啟發性原則,一方面要啟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另一方面則是要引導學生提高自己自覺學習、獨立思考,準確地掌握并汲取知識的能力,進而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在新課的伊始,老師要努力去引導學生,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或者是一講到底,可以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小組討論,利用提問與激疑的方法去引發學生們的思維。例如可以設計一些英語小游戲來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小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新單詞,讓學生嘗試用英語表達自己在游戲中的感受。教師在啟發的過程中要因勢利導,問題不能過多、過難,更不能流于形式。提問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兼顧到優等生和學困生的不同學習需求,讓學生在導入環節有所收獲,讓課堂氛圍更加和諧。
(四)學科性原則
學科性原則指的是,我們的課堂導入要注意結合不同的學科而設計。英語學科的課堂導入要注重“活”。活躍、活力、活動,一直是檢驗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標志。一節英語課的導入,也要注重靈活多樣、生動有趣,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材特點進行設計。由于每個班級的不同,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教師要針對所帶班級情況,制定個性化課前導入方案。我們的出發點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生的接受水平,還要順應學生自身的客觀發展規律,開展有的放矢的差別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對英語課的學習興趣,使其興致高漲地進入到學習中。
此外,教師還要兼顧到不同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特點,遵循不同的教學導入原則,如生活化教學、游戲化教學和語篇分析等理念,在遵循一定原則的基礎上,我們還應該掌握一定的導入方法與技巧。
二、課堂導入的方法
(一)歌曲導入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會唱日語歌,但他卻不一定會說日語,這是因為把語言放在歌曲中學習,更容易讓人模仿,更利于記憶。用歌曲方式帶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使學生增加學習興趣,也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學生在說唱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就把單詞的讀音記住了,既渲染了課堂氣氛,又能使學生感到身心愉悅,還能起到導入課堂教學的作用。但是在選用導入的歌曲時,我們要注意所選擇的歌曲要與課文內容相符,而不單單只起到調動氣氛的作用。比如在教學“My week”這一章節時,我所選用的歌曲就是A week這首歌,這歌里已經包括了Sunday、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以及weekend這八個重點詞匯,我用幾分鐘的時間教會學生唱這首歌,接下來的詞匯教學就水到渠成了。在唱的過程中我再教給學生配以肢體語言表達,學生學得就更來勁了,這種學生歡喜、老師輕松的方法很受孩子們的歡迎。
(二)談話導入
小學英語教學注重的是輕松的環境。談話導入法是我們常說的“free talk”,這種導入方式最受小學生的喜愛,師生可以自主選擇談話主題,例如今天的天氣、今天的早餐和周末計劃等,讓師生暢所欲言,這樣可以激發小學生英語課上的發言熱情,引導他們把這種熱情延續到后續教學中。根據教材地位及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我們的談話內容也要精心設計。
(三)溫故導入
溫故導入就是在教學伊始,教師通過幫助學生復習與本節課新知識相關的舊知識,從而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我們在復習時要有針對性,要巧妙地運用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求知欲,讓過渡顯得自然,流暢,順理成章。如在教學“What's he like”之前,我先利用圖片復習書上的一些人物-“Who's he?”-“He's Zhang Peng.” -“Who's she?”-“ She's Sarah.”-“Yes,he is tall and she is short .” 老師反復說圖片上人物的特點,從而引出本課的新句型及新詞匯進行教學。
(四)問題導入
問題導入也稱懸疑導入,教師在授課開始前根據課文內容提出疑慮,讓學生帶著問題就讀課本,從中發現答案,這樣不僅讓學生加深對課本內容的印象,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提高了學習效率,也側面培養了學生的專注力。如在教學“What time is it”時,我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向孩子們進行提問“What's this?”孩子們都回答“It's a round.”我在圓的周邊和中心加上了小黑點,引導孩子們思考這是什么,這時孩子們的答案開始出現了不同,有a round,a cake,an apple,a face, a plate 等,趁著孩子們的興趣正濃時,我快速給圓加上了時針、分針、時間刻度,孩子們恍然大悟地回答道:“It's a clock !”我隨即拿出一個實物鐘進行師生的問答對話“What time is it?It's ...”當師生交流完后,新課已經開始了。
(五)情境導入
英語是一門語言,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學會交流。而小學階段的英語一般是以對話情景模式出現在課文中,因此,我們可以運用情景創設來導入新課,讓學生以角色身份參與其中對話,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英語對話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實現新舊知識的銜接。如在教學“Go Shopping”這節新課時,我課前就讓孩子們帶來了一些便攜的日用品及學習用品,而我自己也準備了一些小飾品。上課開始時,我就把自己帶來的物品擺好,分好類,標好價格,一個小小雜貨店就開張了。孩子們也按照我的要求把自己帶來的物品統一擺放在小組長的桌子上,一下子,課堂到處是琳瑯滿目的小商品,一下子成了熱鬧的小集市。看到這,孩子們為了能夠參與到購物的活動中來,學新詞匯、新句型時都學得特別的認真,學習的興致很濃,課堂氣氛相當活躍。這樣我的新課導入也自然進行得非常順利了。
教學中并沒有一成不變的導入方法,我們只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差異、教材的內容及類型,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遵循目的性、直觀性、啟發性和學科性的教學原則,不斷地反思與總結,就一定能設計出精彩而有效的課堂導入方式,從而使學生產生一種孜孜以求的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朱麗麗.淺談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的方法[J].校園英語,2017(43):172.
[2]崔曉朵.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有效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9(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