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敏玲
摘要: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讓學生在做中學習語言的教學模式,本文分析現狀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和優化措施。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 ;運用建議
任務型教學法注重讓語言學習者在做中來學習語言。在任務型教學中,教育者從學習者學習興趣出發,結合他們的生活知識經驗和原有知識能力水平布置各樣的任務,讓學生用目標語完成與真實生活相似相關的任務。任務型教學法強調學生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注重在實踐任務、參與活動、與同伴和老師合作交流中逐步地完成任務,達到任務的要求,最后獲得了使用語言做事溝通的能力。
任務型教學法所提倡的任務是真實的就有交際性的,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必然要與其他的學習者進行交流合作,在最后展示任務成果是也必定會有大量的語言輸出。這些語言輸出是學習者主動、自然地創造出來的。所以,在課堂中教師應當合理安排教學環節、設計教學任務,使學習者有使用語言的機會。
一、積極運用任務,增加任務趣味性
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積極關注并學習先進的理論與教學方法,把理論運用于實踐當中,在實踐中不斷地改進,結合知識點設計任務,提升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環節。根據中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增加趣味性:
1.活動要新穎多樣化:教師一方面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渠道學習新的任務,另一方面要做個有心人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有的學生喜歡設計有的學生喜歡畫畫,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喜好設計任務比如做海報、畫思維導圖等。
2.為學生創設接近真實的環境:如果教師能在聲音、道具、實物等營造氛圍,學生會更感興趣。比如在關于食物一課,學生扮演顧客與服務員進行點菜時,餐廳的圖片作為背景,用卡片代替食物,“服務員”穿上工作服并手拿菜單,“顧客”坐在餐桌上。在這樣充滿趣味的情境中,學生必定有很強的展現欲。
二、提高任務的有效性
任務的有效性指整個任務有沒有緊緊結合知識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有沒有有效地得到了鍛煉提升。針對有效性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熟悉教材,分析知識重難點,將知識與任務靈活地結合起來。隨著年級升高,學生要接受的東西也越來越多,課堂的所有活動都要圍繞重點展開的。
2.了解學生能力,合理分組分工:在分組上,教師應在了解學生水平的基礎上分配組員,一個小組有不同水平的也有不同能力的,并且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分工方面要每人都要有任務并且是符合其能力的。
三、提高任務難度的層次性
1.同一個任務設置不同形式:同一個任務如果用不同的形式去完成以及展示的話,難度也會有所不同,這可以照顧到不同水平的學生的需要。
2.將一個任務分解為若干個小任務:如果一個任務較難較復雜,學生容易忘記流程和要求,所以老師可以不用一次性將任務介紹好,可以分階段使學生完成一個個子任務,最后呈現完整的成果。如任務是讓學生完成海報,首先應完成的任務是構思整個海報的結構,然后是學生動手裁剪粘貼,最后展示并作匯報。
四、介紹任務簡明生動、分析點評及時有效
老師對任務的介紹非常重要,一方面老師要把學生的思想注意力引導到另一個話題,另一面老師要把任務的目的、內容介紹明了。所以,老師積極利用好任務前階段,自然引入話題,簡潔生動的介紹任務,這樣能使后面任務的完成事半功倍。
自然地引入話題就像寫文章時的承上啟下,從前一環節順勢而下并尋找契機引入新話題。這一點并不是非常難,老師只要找到前后的聯系事先準備連接語就可以了,但要注意的是鋪墊不宜過長,語言要做到簡潔明了。
當話題自然地被引過來后,老師要介紹任務了應注意這幾點。首先語言簡潔易懂,這要求老師了解學生的水平,并能夠多積累易懂的指令語。其次,老師要用豐富的形式來介紹任務,不僅僅使用口頭或書面語言,更要借助肢體語言、圖片、聲音等等,促進學生能夠更容易地明白任務的內容。這樣生動的介紹不僅能便于學生理解還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當學生完成任務并展示好之后,教師應避免形式化的評價如“Good job, big hands for them!”。教師應從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點評,但首先要對他們的完成任務的情況有一個評價,然后再從他們的語言、聲音等去評價,并且為了激勵引導學生,老師要多多挖掘優點表達欣賞性的評價以引導其他學生向好的學習,并能夠委婉地表達他們的不足使學生們一起注意這個問題并且改正。點評之后,教師要進行語言聚焦,對出現的語言錯誤進行分析操練。因為教師的點評時間不宜過長并且以點評任務完成情況為主,因此學生出現的語言錯誤教師要總結并在人物展現后進行分析。
任務型教學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提供學習動機,激發學生興趣和熱情,鍛煉學生綜合素質,是課堂教學中非常高效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程可拉.任務型外語學習研究[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段永佳,鄭佳.任務型教學法在 IT 英語閱讀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2(11):14.
[3]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