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摘要:小學生應當在啟蒙教育階段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后期深度學習奠定基礎。音樂課程可以對學生的靈魂進行洗禮,讓學生站在美的角度觀察世界,感受世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國家出臺雙減政策,這為音樂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政策保障。本文主要介紹在雙減背景下小學音樂教育如何有效開展。
關鍵詞:雙減;小學;音樂教育
雙減政策本質上是指學校教育水平要不斷提升,減少學生作業量,提高作業完成效果,使學生有充足的學習和放松時間,去感受所有的藝術美。同時家校之間還可以構建良好的合作環境,共同為學生的學習保駕護航。
一、教師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探求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呈現豐富多彩的音樂知識是本職工作。而知識的呈現有多種多樣的形式,哪一種形式更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教學目標的需求,是音樂教師需要考量的重要問題。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促使教師的教學水平也要有較高提升,這樣才能緊跟教育發展背景。因此小學音樂教師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合唱指揮、樂器演奏、音樂創作等專業技能之外,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其他能力。例如課堂管控能力,師生互動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讓自己全面發展成為一個綜合素質較強的專業音樂教師。
在課堂上,教師也應當本著生本理念,盡可能地豐富學生音樂學習形式。例如通過多媒體創設一定的情境,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促進師生交流等,在進行節奏練習時,若單純的教授學生如何用手打拍子未免讓學生感覺到枯燥,教師此時可以加入一些新穎的元素,比如學生一起拍手、拍腿、聳肩、跺腳、擺頭、拍桌子等,新穎有趣的形式也會讓學生對節奏更加理解,同時在音樂課堂上也會更好地參與各類活動。
二、教師充分更新教學理念,切實貫徹雙減相關要求
雙減政策的提出針對中小學所有學科,音樂學科也在其中。新課改理念中強調音樂課程要發揮育人作用,適應教育轉變,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將教學理念變得更加先進,課堂上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闊學生音樂眼界,開拓學生音樂思維,從而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環境下,沐浴在音樂的學習海洋中。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創編音樂,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將舞蹈節奏踩得更加準確,或者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也可以是模仿視頻中或教材中的某種環境。教師要關注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以及在過程中是否獲得良好的體驗,最終達到的目標是讓學生感受音樂美,而不是死記硬背音樂知識。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學校舉辦的各類音樂比賽,讓學生真正掌握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聯系。教師還可以設立個性化獎勵,鼓勵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
三、教師深刻鉆研教材內容,將雙減內涵與教材融合
小學階段使用的音樂教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通過教材內容能夠感受豐富多彩的音樂知識,既能學歌曲又能學舞蹈,還能掌握基礎的樂理知識,課堂時間非常有限,教師不可能在40分鐘的時間內教授學生所有知識,在雙減教育理念下,教師應當切實提高課堂效果,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復習、運用等環節,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教材中同一個內容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達到的教學效果也各有差異。因此,首先教師應當認真研究教材內容的風格、背景、價值觀等找到引入點,通過在課下整合各類資源,以豐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另外,教師還可以以情境的形式,讓學生感受教材內容,使學生互相交流,互相討論,互相分享。最后,教師也應當重視與學生共同參與音樂活動,與其他學科互相結合,例如引導學生畫一畫,感受教材內容,同時也要讓學生多聽、多唱、多演、多練,這樣就能為音樂課堂增添更多花絮。
四、教師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采用因材施教教學方法
小學生受到成長經驗,家庭生長環境等的影響,在音樂學習中表現的體驗能力,參與能力也各不相同。作為新時代小學音樂教師,應當重視關注每一個學生,盡可能采用因材施教法,讓所有學生得到良好發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學習音樂知識,每個小組具有優等生又有學困生,這樣一來可以讓所有學生取長補短。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個別學生展開輔導,久而久之,課堂的學風、班風都會有更好提升。對于個別學困生,教師可以通過采用談話法、鼓勵法等讓該類學生首先喜歡音樂,其次慢慢接受音樂知識,教師切記不能提出太高的要求,否則會打擊學生自信心。教師也要及時發現該類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通過全班表揚的形式,不斷提高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找到存在感,更愿意融入班級的學習中。對于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除了音樂知識和技巧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參與一些合唱比賽,促進學生技能的不斷長進。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雙減政策下,小學音樂教師應當意識到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只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的每個環節,開動學生的大腦,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汲取更多知識。
參考文獻:
[1]王曉靜.淺談小學音樂教育的創新[J].北方音樂,2020(004):15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