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澤陽
摘要:當下扶貧工作中由政府、社會、扶貧環境等要素構成的扶貧生態系統已經基本形成,扶貧工作重點也由減貧脫貧向實現鄉村振興過渡,為了實現這一轉向就需要從改善扶貧資源供需對接、扶優化貧業務流程和促進扶貧主體意識回歸等工作入手。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數據平臺運用也融入扶貧工作中,扶貧政務平臺和扶貧電商平臺的探索和實踐,為扶貧生態系統提供了新的基礎和保障。文章圍繞精準脫貧背景下的大數據運用現狀,具體分析了扶貧生態系統中大數據運用出現的“信息壁壘”“效率削弱”等現象,以概念整理和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在此基礎上分析和提出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數據平臺在扶貧生態系統中的優化路徑,以期促進脫貧任務從精準脫貧向脫貧致富順利轉型。
關鍵詞:大數據;扶貧生態系統;運用;優化;路徑
回顧改革開放40年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后中國通過不同扶貧的政策實施、措施改善和手段運用上取得的扶貧成就有目共睹。我國形成了以農村經濟體制為主的改革開放初期的扶貧減貧模式,再到黨的十八大以后建立起的精準扶貧及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區域和個體雙重扶貧體系。如今,實現由減貧脫貧到持續脫貧致富過渡與轉變,這就要求現有的扶貧生態系統引入新的發展元素與模式。如今大數據在“互聯網+”時代發揮著其獨特的統計、分析、預測、定位等優勢,其應用已經覆蓋到當下社會的教育、金融、醫療、零售、電信、政府辦公等領域,發揮大數據在精準脫貧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助推扶貧生態系統優化,為促進扶貧工作轉向奠定基礎和提供保障。
一、扶貧生態系統中的大數據
近年來,我國脫貧攻堅實踐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貧困地區面貌煥然一新,扶貧工作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大數據的引入在扶貧生態體系中,至關重要。
(一)大數據的概念與扶貧實踐
大數據平臺是具有統計、分析、預測、指導、儲存功能的數據集網絡平臺,它可以實現將有價值的數字化數據進行成因分析、歷史評估、趨勢預測、問題定位、信息記錄等處理。以政府為主體的國務院扶貧辦的全國扶貧開發系統、各省市的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管理平臺、勞動力轉移登記系統等一系列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網絡數據平臺,以及在政府主導下建立的以銷售扶貧地區服務和產品為主的電商平臺和網站,就是將大數據引入扶貧工作中的具體實踐。
(二)扶貧生態系統的概念與內涵
扶貧生態系統是指由扶貧生態系統主體和扶貧生態系統環境所構成的彼此關聯、相互作用、自動調節的動態系統。扶貧生態系統主體是包括了政府、社會、企業、貧困個體以及自然生態環境在內的所有要素,扶貧生態系統環境是指扶貧成果和服務所需要依賴的社會、經濟、人文、法律、自然等因素構成的環境要素。我國扶貧生態系統模式經歷了由改革開放初期政府單主體的救濟式扶貧階段,到后來的政府+社會的多主體網狀型開發式扶貧,再到如今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精準化統籌式的扶貧模式,未來扶貧生態系統要向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公眾參與的綜合型自發式的扶貧模式轉向。構建新型扶貧生態系統,需要激發大數據潛力,形成一個信息傳遞及時、定位精準到戶到人、科學性預測性強的扶貧生態系統。
(三)大數據運用與扶貧生態系統的關系
扶貧生態系統中大數據主要發揮著調控扶貧生態系統循環、提高扶貧生態系統循環效率、監督扶貧生態系統主體和扶貧對象以及分析定位扶貧生態系統各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大數據平臺的運用不同于傳統的方式、信息獲取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務效益。一方面通過數據的收集、記錄、分析,政府可以更好地運用數據分析結果進行宏觀調控,以達到優化扶貧過程中的資源配置和組織方式,對扶貧生態系統進行準確、及時地調控;另一方面,數據平臺加速了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政府與扶貧對象等各級部門的對接融合,及時將扶貧產品和服務轉化為經濟效益反饋給扶貧對象,提高了扶貧生態系統的循環效率,促進扶貧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從政府來說,通過扶貧對象的諸如基本信息、人口流動、醫保信息、收入開支、政策扶持等關數的描述,結合政府大數據、社會大數據和個人大數據等維度的數據信息分析,能準確“定位”貧困對象在脫貧致富過程中隱藏的積極或阻礙因素,從而及時地、有針對性地利用數據信息指導扶貧工作,以此來達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政府審計、紀檢、財政等部門能對數據進行高效和及時的審查核實,提高了監督部門的工作效率。從社會層面來說,相關扶貧產品和其服務的情況,通過數據分析,可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產業體系,及時調整產業結構,減小扶貧產業創業風險。綜上所述,大數據的運用能調控、保障、監督和促進扶貧生態系統的運作。
二、大數據在扶貧生態系統中的問題分析
政府在主導扶貧工作時,基本都是直面貧困地區、貧困群體和貧困戶的直接幫扶,通過強制性的物質補貼讓貧困群體達到脫貧的標準,這種模式時間短、見效快,適用于大規模的人口脫貧,但從持續性上來說,存在較大的返貧風險。為提高貧困群體的主觀能動性,只依靠教育的方式提高貧困人口素質使其成為脫貧致富的主體,周期太長,也不太適用。則要依靠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準確把握每個脫貧對象數據信息,又整體掌握脫貧對象的情況,從而促進扶貧目標的實現。但在目前的扶貧生態系統中,大數據在精準脫貧的實踐運用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一)數據孤立現象嚴重
現有的扶貧生態系統中,各大數據平臺承擔著相對獨立的數據采集、儲存、記錄、分析等工作以維持和保障目前扶貧工作的進行和開展。平臺信息無法實現共享統一,只能實現單一維度的數據供給,導致“各自為政”的情況日益凸顯,導致扶貧生態系統中信息使用的數字鴻溝已經出現,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必然會成為精準扶貧工作推進的阻礙。一方面,打破“信息壁壘”關鍵要將扶貧對象的社保、人口、就業、財政、教育等重要信息納入扶貧開發系統中,建立一個大而全的數據扶貧平臺。另一方面,打消平臺碎片化模式,就要建立統籌規劃、專業獨立的扶貧電商平臺,促進扶貧服務和產品與市場對接融合。但目前,扶貧開發系統一體化的過程進展緩慢,使得扶貧數據孤立的現象仍然嚴重。
(二)大數據服務功能弱化
通過基層扶貧工作人員的反饋信息,數據平臺的使用并不能真正發揮大數據平臺應有的預測、評估、分析、定位等方面的優勢功能,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數據中的信息效益。再加之數據零散化、碎片化的情況嚴重,不能形成統一有效的數據集合,不僅阻礙了政府扶貧工作推進中大局意識的培養和形成,還削弱了政府統籌、調配、執行扶貧工作的能力,更降低了扶貧一線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在電商平臺使用過程中,大數據的價值往往也被忽略了,扶貧產業、產品、服務很少求助于大數據分析,不能通過大數據的分析為其在扶貧產業、產品和服務在制定產業結構、產品目標和服務對象時提供科學的指導,導致產品供應和市場需求出現脫鉤的情況,降低了扶貧產品的經濟效益。
三、大數據運用在扶貧生態系統中優化路徑分析
大數據在扶貧生態系統中主要是以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網絡平臺的形式呈現,要優化其在扶貧生態系統中的功能,就要增強其多元、共享、高效的特征,提高有效供給,從而滿足貧困人口需要和提升精準扶貧的效益。
(一)扶貧生態系統中大數據運用優化方向
從上述大數據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來看,優化應該從政府信息共享、產業數據整合兩個方面入手,具體就是整合現有扶貧生態系統中的扶貧政務平臺的和扶貧電商等數據,通過大數據的手段實現扶貧生態系統的轉型升級,提升扶貧效益。首先,政府的政務扶貧平臺應該脫離原有的平臺設計觀念,從“各自為政”的單一直管式平臺到全面統籌式的網狀綜合平臺轉變。將政府已采集的諸如人口、社保、教育、就業、財政等貧困群體的信息分版塊納入綜合平臺的子系統,并確保政府管理端或者扶貧基層端都能及時對這部分信息進行錄入和修正,這樣在保留數據獨立性的基礎上又加強了信息使用的針對性和綜合性。對于扶貧電商平臺也應打破原有的碎片化自建平臺模式,應與各大成熟的電商平臺進行合作,充分利用其平臺已經采集到的數據資源,構建扶貧產品服務電商專項板塊和平臺,促進扶貧產品轉化為經濟效益,真正實現扶貧“自身造血”的轉型。
(二)扶貧生態系統中數據平臺優化原則
優化大數據平臺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運用應該遵循下原則:政府參與性原則;數據共享性原則;動態監管性原則和信息保密性原則。首先,在扶貧大數據平臺的使用過程中,每個環節都引入不同程度的政府參與,能夠促進扶貧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中國扶貧實踐過程中政府對于人員安排、物資供給、資源調配、政策落實、問題導向等方面都具有很強的調控能力。隨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更多的市場機制引入,在扶貧生態系統向市場主導轉向成熟以后,通過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積極地對脫貧致富工作進行管控顯然是有益的。其次,要積極實現扶貧平臺之間的數據共享。對于消除“信息壁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實現數據共享互通,一方面,通過將扶貧對象的社保、人口、就業、財政、教育等信息的整合,形成一個數據合力的扶貧工作平臺。另一方面,通過統籌扶貧產業、產品和服務等信息,建立集中式的電商平臺,不單利于產品扶貧大數據的采集形成,也利于客戶對目標產品的搜索與采購。再次,建立的扶貧平臺應該便于政府審計、檢察、財政、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監督管理。因為政府扶貧投入的資金量巨大、分布的領域廣泛,容易形成監管的盲區,政府扶貧大數據平臺的使用可以便利監管部門通過數據比較和分析找出扶貧工作中物資調配、資金使用、人員安排等存在的問題。市場監督管理局還能通過電商平臺反饋的信息,及時地針對存在質量、欺詐或者其他問題的扶貧產品服務進行監管和處理,維護市場的公平。最后,大數據平臺應保障扶貧對象以及扶貧產品服務提供者的隱私信息。
四、結語
總的來說,優化大數據的運用對于精準扶貧工作質量的提升、促進扶貧生態系統的完善都起到良好的基礎保障作用,也能夠有針對性地促進各類脫貧致富機制的完善、推動產業體系科學性提升、加速農民長效增收實現、逐步實現扶貧生態體系的完備,最終為扶貧工作由減貧脫貧向實現鄉村振興過渡與轉型提供基礎。顯然,大數據只是作為一種技術手段為扶貧工作提供保障,客觀看待它在扶貧生態系統中的作用與地位,只有正確使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才能真正促進我國扶貧工作推進和目標實現。
參考文獻:
[1]斯麗娟.數字經濟時代農村信息扶貧生態系統的構建與路徑優化[J].圖書與情報,2019(2).
[2]雷明,鄒培.共享發展理念下扶貧生態系統構建[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
[3]孫兆洋,咸奎桐、王志強、程悅、劉賀、安鑫.大數據精準扶貧標準體系框架初探[J].標準科學,2019(11).
[4]易法敏.產業參與、平臺協同與精準扶貧[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
[5]王金秋.電商扶貧平臺的重塑與轉型[J].蘭州學刊,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