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新菊
摘要:近幾十年來,我們國家一直非常關注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體制改革是一個漫長且艱難的任務,為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并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其中財稅體制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不僅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還讓改革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國家財政在空前的經濟發展中也面臨著巨大的問題與挑戰。
關鍵詞:財政稅收、體制、改革
前言:近10年來,是我國經濟社會得以發展的重要時期,這期間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復雜而且棘手,如何在目前的社會發展狀態和經濟發展狀態中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成為現在財稅體制改革的首要任務。改革的要求就是完善原有經濟制度,建立有利于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財稅制度,找到更符合現在經濟發展的財政管理體制,涉及到財政收支管理、部門預算管理、國庫的集中收付管理。
一、財稅體制現有問題
公共財稅體制不夠完善仍在不斷建立中,政府的財政職能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絕大多數政府部門將工作重心放在了尋求經濟發展問題上,從而忽略了財政體制服務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從而引發的問題就是這些政府部門直接參與項目的籌劃與投資,不遵守財政稅收體制中的制度,正是由于不夠重視財政體制往往用于公共財稅體制的資金不足,致使基層財政與政府的矛盾越來越嚴重。
稅收分配制度不夠健全。過去幾十年里,財政只是通過調整中央和地方的稅收分配比例來調整地方差異,沒有取得很好的成效,國家需要繼續完善和出臺新的稅收制度來彌補這種不足,縮小他們之間的差異。正因為現階段財政分配制度的不健全,分配給公共服務的資金更少,地方和城鎮的收入差異及公共服務差異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愈演愈烈。
財政調節收入的作用不大,個人所得稅是一個可以自主調節稅收的稅種,它采用的是累進稅率,所以在經濟情況良好時隨著收入的增加稅收也增加,經濟情況不好時收入減少稅收也隨之減少,本可以很好調節收入的差距,但是因為個稅在我國整個稅收系統中所占比重較小,起不到自動調節整個經濟市場的作用。流轉稅占所有稅收收入的60%,所得稅也占到了20%,而個稅僅占到10%,這樣的稅收比例和財稅制度使財政在調節收入方面發揮作用不大。
地方稅制不合理,稅制體系不完善,地方稅的稅收種類和稅收金額在整個稅收體系中所占比重都較小,地方稅對調節稅收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地方稅收除了要聽從中央頒布的相關政策,同時受預算以外的資金影響也很深,在眾多因素的影響下稅收制度沒能發揮調節作用,也滿足不了合理調整中央與地方的稅收問題。
二、深化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構想
要完善地方財政收入體系,各級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來自于各地方自己的稅收,所以地方財政收入體系需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財政體系作為稅收保障制度,那么如何建立完善的地方稅收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需要認真考慮哪些稅種作為主稅種,哪些作為輔助稅種,進行一個嚴謹的分析與判斷后再決定。原營業稅屬于地方的第一大稅種,全面營改增之后,這部分屬于中央還是地方,分了行業和具體的業務,所以中央和地方稅收收入重新劃分更加迫切。我們不僅著眼于自己國家目前的經濟稅收情況,還要吸收國外成功的稅收管理經驗,可以將個人所得稅作為地方的主要稅種,加強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監管,通過完善個人所得稅的征管系統,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對個人收入進行監管,解決個人所得稅的征管難的問題,避免因監管不利而導致的漏征、少征的情況:隨著現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財產稅在稅收所占比例有所提高,以后可以考慮提高財產稅在地方稅收中的地位,增加一部分稅收,彌補地方財政的不足。
要解決收入分配差異問題,通過一定的財稅手段可以達到這個目的,以上提到的個人所得稅就是一個能很好的解決收入分配問題的稅種,根據經濟水平的發展確定一個扣稅基數,然后再根據個人實際的生活情況確定相應的費用扣除標準,為個人減輕稅負,同時還考慮到家通成員需要教育和養老的問題增加了專項扣除,為這類人群再次減輕稅負,對于低收入人群是很有幫助的稅收政策。一定要加強對個人收入的監控,需要個人和公司雙向申報并交叉稽核收入,避免出現收入和財產少報漏報的現象,建立成熟的稅收征收管理制度,讓個人所得稅在調整收入分配上發揮應有的作用。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情況按照適當比例征收財產稅,比如土地稅、房屋稅、車輛所得稅等其他的財產類稅種,在財產轉移的時候還要征收財產稅與贈予稅,針對那些富裕人群征收遺產稅和贈予稅,是防止財產所有者為了逃避財產稅將財產無償贈與他人,造成稅收上的一大損失。
要規劃財政支出結構,推進公共財政體系的建設。要深入調節財政支出結構,按照公共性和市場化、引導性原則,嚴格劃分財政支出的范圍,對于重要的項目要給予更多的財政支持,保證項目順利進行,要關注農業建設及農村的基礎建設項目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逐步加強對經濟發展有利的教育、科技、衛生、社會性保障等方面的財政支出,政府要考慮減少一些競爭性領域的資金直接注入,將資金更多的用于服務公共事業。
要權級分明的財政制度。需要梳理好省級以下的財政管理體制,匹配好財權與事權的關系,只有劃分好各級政府在財政支出這方面應有的責任,才能完善政府財政關系,落實財政轉移制度。做好這個財政制度首先要明確中央和地方的職責,中央負責全國性的公共服務和能夠調節收入分配性質的支出,地方政府負責地方性公共服務的支出,如果涉及到一些特殊情況需要中央和地方共同負擔責任,一定要分清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權級的劃分同時還要結合我們現在的經濟發展狀況,對于經濟比較落后的西部地區,我們要重點扶持幫助他們解決深入不足的問題,適當提高支付制度中的支付比例;對于經濟發展較好、稅收情況良好的地區,要放寬管理政策讓他們能夠有更大的空間自由發展,同時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政府服務,使地方經濟的發展更快速、穩定。
結束語:我國財稅體系的核心問題是財稅資源如何合理配置的問題,在中央與地方責任的分配上和稅收結構的完善上做出更多努力,最終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財稅體系。
參考文獻:
[1]郭慶紅.深化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思考[J].中國商論,2019,(3).203,208.
[2]劉華華.關于我國深化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探討[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9,(22).186.
[3]襲城元.財政稅收體制的改革創新[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9,(10).3.
[4]石平.深化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思考[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8,(9).37.
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財政局 河北滄州 06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