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摘要:在全球綠色低碳發展背景下,我國提出了“碳中和、碳達峰”的奮斗目標。“十四五”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目標的關鍵窗口期,新能源發電企業將迎來跨越式發展階段。新能源發電企業屬于資本密集型企業,具有投資金額大、投資回報期長的特點,新能源發電企業在發展過程面臨著眾多不確定性因素,企業投資失誤、資金錯配、資產流動性差及投資回報率不穩定的風險較大。因此,新能源發電企業應及時識別財務風險,準確分析財務風險的成因,評估風險將對企業產生的影響,迅速采取合理的方法防范和控制風險,將財務風險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以保證企業高速、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文首先闡述了財務風險管理的意義,接著分析了新能源發電企業的財務風險及其特點,然后剖析了財務風險的成因,最后提出可行的應對措施,包括提高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建立健全風險控制體系、強化全面預算管理、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加強應收賬款管理能力、完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希望能輔助新能源發電企業完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有效降低財務風險,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能源發電企業;財務風險;風險管理
2020年,中國在聯合國大會和氣候雄心峰會上莊嚴宣布,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截至2020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總裝機容量為5.35億千瓦,不足2030年裝機容量目標值的一半,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十四五”是我國“碳達峰”的關鍵期和窗口期,我國新能源發電行業將迎來更大規模、更高速度的發展,新能源發電企業正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同時,新能源發電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眾多不確定性因素,企業的財務風險較高。因此,新能源發電企業只有具備良好的財務風險管理能力,才能促進企業健康、高速、可持續發展。
一、新能源發電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意義
劉恩祿、湯谷良在《論財務風險管理》中闡釋,財務風險貫穿于企業融資、投資及運營等財務活動全過程,受到內外因素波動的作用,造成實際收益與預期不符,導致企業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風險管理屬于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識別、度量和評估,并及時采用有效方法進行防范和控制,將財務風險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減少財務風險造成的損失的管理過程。財務風險管理是一個連續、循環、動態的過程。
新能源發電企業是指利用傳統能源以外的各種能源形式實現發電的企業,其中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發電企業屬于資金密集型企業,具有投資金額大、運營期較長的特征,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面臨著較高的財務風險。因此財務風險管理對新能源發電企業的意義重大:一是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環境;二是提高了企業決策的科學性和效益性,促使企業可以全面、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三是有利于穩定和優化企業的財務活動,提高資金的周轉率,確保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增值性;四是有助于企業實現經營目標,提質增效,持續提升競爭力。
二、新能源發電企業財務風險分析
(一)投資失誤的風險較高
新能源發電企業的投資金額大、投資回報期長,企業的投資很大程度依賴投資前的可行性研究分析。部分新能源發電企業為了迅速搶占資源,快速占領市場,實現規模效益,忽視對項目可行性的研判或企業相關部門審批不規范、不嚴格,導致項目投產后收益不及預期。有的新能源企業投資時側重于資源、技術可行性研究,對經濟可行性的論證不夠重視,對項目投資成本及運營期的成本費用和效益測算不夠準確,企業根據過于樂觀的經濟評估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一些新能源發電企業的投資決策缺乏前瞻性,不具備根據內外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投資策略的能力,導致企業深陷其中,進退兩難。
新能源發電企業主要以投資運營為主,項目建設一般承包給其他單位。項目建設期容易過度依賴建設單位,疏于對投資項目成本的管控和質量的監督,出現投資金額超概算或建設延期的情況,增加投資成本,侵蝕項目運營期的利潤。
(二)資金配置不合理的風險較高
新能源發電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對資金的需求存在差異。
1.項目建設期資金缺口大,融資風險較高
新能源發電企業在建設期對資金的需求較大,企業的自有資金難以滿足建設需求,企業需要通過外部融資等方式彌補資金缺口。但是由于項目建設期存在眾多不確定因素,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的意愿較低,特別是偏遠地區資金市場相對偏緊,項目的融資難度大、融資成本高
2.項目運營期,企業“存貸”雙高的情況常有發生
在項目運營期,盈利能力強且應收賬款回收較快的企業現金流較為充足穩定,企業潛在資金較多,但是往往缺乏新的投資項目,存在融資過剩的風險。如果企業盲目進行投資,又容易出現投資不當的風險。
3.項目運營期,企業資金收支時間錯配嚴重
企業月底資金沉淀現象較為嚴重,資金使用效率較低。新能源發電企業相關稅費、人工成本的支付大多在上半月,而電費結算款一般在月底收回,資金收支錯配增加了企業資金使用的成本。另外,電網公司會以銀行承兌匯票的形式支付部分電費,而企業很難使用銀行承兌匯票對外支付成本費用等款項,從而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增加企業的財務成本,侵蝕企業利潤。
(三)資產的流動性風險較高
新能源發電企業非流動性資產占比較高,主要為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資產的流動性相對較低。企業的流動資產主要由貨幣資金和應收賬款構成,其中應收賬款為標桿電費和可再生能源補貼構成。標桿電費一般是當月預估入賬,次月結算和收款,基本不存在拖欠的情況。而可再生能源補貼受國家政策影響,拖欠較為嚴重:一是國家設定了進入可再生能源補貼名錄的時間,項目投產時很難直接計入名錄;二是由于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較大,補貼拖欠嚴重,已進入補貼名錄的補貼回收期一般在1~2年,導致應收賬款周轉率較低,資產的流動性較差,增加資金使用成本。
(四)投資回報率穩定性較差
新能源發電企業回報期較長,面臨眾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企業的投資回報率。新能源發電企業收入主要為上網電量結算收入,結構相對單一,收入穩定性相對較差。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能源發電企業的電價逐漸去補貼化,將實現全面平價上網,這將對運營時間較長的企業帶來一定負面影響。目前,大多數新能源發電企業還處于成長階段,相關制度不夠完善,財務核算不夠規范,預算編制不夠合理,監督考核機制尚不健全,企業成本費用管控能力相對薄弱,導致企業運營期度電成本較高,侵蝕企業的利潤,降低投資回報率。
三、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受政策性因素影響較大
新能源發電企業發展得益于國家宏觀政策的支持和巨大的市場紅利。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新能源扶持政策,各種政策適用條件和年限差異較大。企業如果沒有洞察新能源政策能力,很容易錯失良好的投資機會,或未能足額享受財稅優惠政策。同時,國家宏觀政策會根據市場的需求作出相應的調整,新能源發電企業的投資如果缺乏前瞻性,沒有根據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和市場變化及時做出反應,盲目投資和過度擴張,將影響企業運營期的盈利水平。
2.企業間競爭日益激烈
隨著新能源行業的蓬勃發展,新能源發電企業逐年增多,企業間的競爭也日益劇烈。同時,企業競爭的環境也日趨復雜,市場競爭主體和社會需求均發生變化。如果新能源發電企業自身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經營管理水平不夠成熟,缺乏風險管理機制,難以應對復雜的競爭環境,企業將會受到較大沖擊,很可能在競爭中落后,最終導致經營失敗。
(二)內部因素
1.財務風險管理意識不高
新能源發電企業存在管理層財務風險意識淡薄的情況,存在漠視風險和過度規避風險的兩種傾向。企業將財務風險管理的重點放在財務風險之后,未能正確對待財務風險,忽視對企業未來財務風險的預測,缺乏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增加了企業規避財務風險、降低損失的成本。
2.經營管理水平尚不成熟
新能源發電企業發展的時間較短,特別是新成立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尚未成熟。企業往往更關注項目資源的優劣和項目的投資開發情況,忽視項目資源配置、資金使用、成本費用的控制等問題,這將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侵蝕企業的利潤,不利于企業保持快速、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狀態。
3.財務風險管理制度不完善
新能源發電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尚處于摸索階段,相關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某些財務風險管理制度過于原則化,實際工作中執行難度較大;部分財務風險管理制度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相割裂,難以達到預期的管理目標;企業對現行制度清理、補充和廢止不及時,未能及時發現并彌補制度上的缺陷。
四、新能源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建議
(一)提高財務風險管理意識
一是要強化管理層對財務風險的管理的意識。管理層應引導和帶領公司全員認識到加強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嚴肅性,轉變財務風險管理只是財務人員事情的誤區。二是提高財務部門人員的財務風險管理意識。財務部門應當定期或不定期開展風險防范方面的培訓,同時可以在財務部門設置內控小組或內控專員,建立抵御財務風險的第一道防線。內控小組或內控專員應當實時監測部門內部財務風險點,熟悉新能源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最新的新能源的政策、法規,密切關注新能源政策和行業競爭環境的變化,分析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和構成因素,評估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及時提出應對策略。三是提升企業全員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內控小組或內控專員定期梳理財務風險點,形成財務風險防范手冊,對全公司進行宣傳,提高企業應對財務風險的能力。
(二)建立健全風險控制體系
新能源發電企業應當建立企業上下全員參與、科學高效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企業應當不斷與時俱進,積極學習前沿的內控管理方法,并根據內外部因素的變化,及時修訂、規范和完善相關制度,并及時進行宣傳,讓制度貫穿企業各個生產經營環節中,讓制度深入員工的日常工作中。同時,企業管理者應當重視內部控制管理,內部控制部門應當發揮好監督檢查功能,建立防范財務風險的第二道防線,培養員工按照規章制度和對應流程工作的習慣,從而有效降低財務風險。
(三)強化全面預算管理
新能源發電企業應當強化預算管理體系,采用科學的方法,制定合理的預算計劃,從預算層面優化資源配置,控制企業的營運成本,實現提質增效。一是確保預算計劃的合理性。企業應當結合內外部實際情況,綜合評估資源的投入產出情況,將資源合理的分配至相關業務流程。企業應當特別注重對新能源發電項目的多維度評價,運用科學的投資決策模型和綜合評價指標來評估項目的可行性和未來盈利能力,提前識別項目的風險點,有效降低財務風險。二是強化關鍵指標預算控制,做好預算執行的監控和分析工作。企業應對關鍵指標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及時發現預算超支和資金使用不合理的情況,分析產生的原因和相關因素,并進行敏感測試,評估項目的可行性,及時調整,減低財務風險。三是加強預算執行考核。企業應當將考核貫通到每個預算責任主體,做到職責到位、責任到人,確保預算的執行效果,降低財務風險。
(四)提高資金管理水平
新能源發電企業應當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優化資金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新能源發電企業一般擁有多個項目,各項目一般處于不同的生產經營的和不同地域,企業可以統一調度資金,平衡各項目資金配置不合理的情形,減少資金沉余,有效解決“存貸”雙高的問題。企業還可以用整體的名義進行授信,發揮公司整體資金總量大和融資體量高的優勢,提高企業融資議價能力,最大程度爭取低成本的融資。新能源發電企業還應當拓展融資渠道、優化融資方式。企業可以通過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融資和新能源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融資,提高資產的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和融資風險。
(五)加強應收賬款管理能力
新能源發電企業應當強化應收賬款管理,明確責任主體,努力提高電力營銷質量,加大與地方財政、發改委等相關部門以及電網公司相關部門的溝通力度,第一時間掌握相關信息,并以最快的速度與電網核對數據、開具發票,最大程度地加快補貼電費回收。同時,企業應重點推進可再生能源補貼名錄的申報工作,盡可能縮短申報時間。另外,企業應當積極研究應收賬款盤活新方式,提高應收賬款的流動性。企業應當結合自身資金需求,平衡應收賬款回款滯后的風險與應收賬款證券化以及保理規模、成本之間的關系,在成本合理、風險可控原則下,開展應收賬款證券化和開展應收賬款保理業務,積極盤活應收賬款,增加資產的流動性。
(六)完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新能源發電企業應當完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保障風險控制手段實施的效果。企業可以通過會計信息、經營數據等相關信息進行監控,通過多維度對比的方式,及時發現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新能源發電企業應當重點關注的財務風險點,量化為具體的財務指標,設定指標預警線。運用財務信息系統,實時監控,并將潛在財務風險的預警提示報送給相關部門,明確風險責任,督促責任部門通過采用有效方式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對于已經發生的問題進行有效彌補,盡可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五、結束語
新能源發電行業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行業,有助于推動能源行業向安全清潔低碳高效轉型,對國民經濟影響意義重大。新能源發電企業屬于資金密集型企業,具有項目投資金額大、投資回報期長的特點,企業投資失誤、資金錯配、資產流動性差及投資回報率不穩定的財務風險較大,因此財務風險管理對企業的意義重大。同時,新能源發電行業屬于新興行業,財務風險管理尚處于起步階段,應當借鑒其他行業的優秀風險管理方法,并結合自身特點,促進新能源發電企業得以健康、高效、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翀南.試論新能源企業財務風險管理[J].財會學習,2019(27):08-09.
[2]付玉蘭.論新能源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J].中國市場,2021(17):155-156.
[3]余光瑞.集團型新能源發電企業資金管理淺析[J].財務與會計,2019(17):60-70.
[4]王宏智.建立新能源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J].中國中小企業,2021(01):144-145.
[5]郭麗珺.試析新能源企業融資的財務風險控制[J].科技經濟市場,2020(01):32-33.
[6]李永臣,楊智媛.我國新能源行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評價[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20):17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