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陽
摘要:隨著新課改不斷改革推進,更加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個體發展。為此,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時,初中數學教師可根據初中生實際情況,應用差異化教學方法,給予不同層次初中生學習上的指導,使其能運用適宜的方式學習和掌握知數學識,促使每個初中生都能在學習上有所收獲,確保數學學科教學整體水平提升。本文將針對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學科中的應用提出相應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差異化教學;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用
前言:
差異化教學主要針對學生不同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是一種全新且有效的教學方法,收獲的效果較為顯著。若能將差異化教學應用于初中數學學科中,可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其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并擁有明確方向,促使初中生能更好的發揮潛能。同時可將其積極與自主性調動起來,讓初中生能在學習中得到突破,完全掌握好數學知識,讓差異化教學的應用得以收獲理想教學效果。
一、對差異化對象進行指導
無論哪門學科教學開展的對象都是學生,教師應對其實際情況有全面了解。由于學生在各方面能力、思維、特點等方面都不相同,教師應考慮到這一點,并在開展初中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應用差異化教學法,可在掌握初中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合理分層,為接下來學生學習與教學順利開展做好準備。教師要正確認知初中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并予以尊重,切忌以成績的高低分層,應綜合多方面進行考慮與評估,再合理劃分不同層次。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不同情況因材施教,得以充分發揮差異化教學的作用,滿足每個初中生學習需求,幫助他們扎實掌握好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全員學習質量,確保初中生能不斷進步。
例如,在教學開展前,教師就應先對初中生的實際情況有全面了解,并在綜合他們各項能的基礎上進行評估,再科學合理的劃分層次。可將初中生由低到高一共分為三層,比如:A層為基礎組,以數學基礎相對薄弱,認知與各項能力偏低,且學習興趣不高的初中生為主;B層為強化組,以基礎知識較為穩定,學習能力與成績良好且可進一步提升的初中生為主;而C層則為提高組,以基礎知識扎實、學習能力強、成績優異且思維靈活的初中生為主。在合理分層后,教師再根據不同層次的初中生分別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充分發揮好差異化教學的作用,借此滿足每個初中生的學習需求,幫助他們完全理解并扎實掌握好數學知識,確保全員學習質量與各項能力可實現整體提升,讓初中數學學科教學的開展有效性更高。
二、制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
在初中數學學科中,學生由于在知識基礎以及學習、認知、理解、思維等能力上各不相同,即使付出的努力再多,所能達到的高度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師要對這一點有正確認知。故而,為了幫助初中生完全理解與扎實掌握復雜的數學知識,教師還需改變當前已有策略,并應用差異化教學開展課程,在了解初中生實際情況下,根據教材內容與知識點,制定差異化教學目標。如此既可給予初中生明確的學習方向,使其能更好的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還可減輕初中生學習上壓力,使其各項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初中生的思維可實現發展,得以明顯提高學習質量及,確保初中數學學科教學的開展能收獲更加顯著的效果。
例如,在《函數》一課,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先制定差異化教學目標,借此幫助初中生學好本課知識。比如:A層基礎組,教師可要求初中生完全理解與掌握什么是一次函數,從“數”與“形”兩個角度認識一次函數,形成數形結合意識;B層強化組,要求初中生能發現一些生活中的函數,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做到完全正確;最后C層提高組,教師可要求初中生會通過函數圖像掌握變量之間的關系,再實際生活中尋找一個變化過程,說明其中的函數關系,指出自變量的取值范圍,會解決難度較高的習題。如此一來,在差異化教學目標下,能讓初中生有明確學習方向,使其可扎實掌握本課函數相關知識,從而實現全員學習質量的提升,同時可使其各項能力與思維得到有效發展,確保初中數學學科教學效率得以逐步提升。
三、運用差異化的教學方式
數學在初中教學體系中作為重難點內容,此門學科由于知識難度高且不易理解,對于初中生來說較為抵觸,而這也讓他們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明顯體現出來。故而,教師必須了解每一個初中生的具體情況,并對其各方面能力有所認知,將差異化教學法應用于課堂。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針對不同層次的初中生運用差異化教學方式,使其能產生一定興趣,從而自主積極的融入課堂,在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下開展高效學習。只有如此,才能滿足全員學習需求,使其在原有基礎上可不斷進步,同時能透徹理解與扎實掌握復雜的數學知識,促使初中生在收獲成功時得以樹立自信心。使其學習質量有所保障,讓初中生可實現全面發展。
例如,在《勾股定理》一課,授課過程中,教師可根據不同層次的初中生運用差異化教學方式。比如:針對A層基礎組初中生,由于他們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知識基礎也相對薄弱,教師應采取趣味性方法,可用多媒體演示移動圖形證實勾股定理,并講解重難點知識,能將初中生興趣激發,使其主動融入高效學習;而B層強化組,教師可布置難度適中的任務,讓初中生以小組合作的模式,通過組內互相交流、探討及分享進行探究式學習;對C層提高組,教師則應充分挖掘初中生潛能,設置有挑戰性的難題,讓初中生利用本課勾股定理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只有如此,在差異化教學方式下,才能讓初中生不斷進步,并扎實掌握好數學知識,同時可促進初中生思維發展,大幅度提高全員學習質量與綜合能力,得以實現初中數學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總結:
隨著教學的不斷發展,涌現出了更多新穎的方法,在學習上可給予學生極大幫助,其中差異化教學效果。因此,在初中數學學科授課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初中生實際情況,采用差異化指導、教學目標及方式,讓每個初中生都能擁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并在明確方向的指引下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可促進初中生思維發散,真正達到因材施教目的,使其學習質量與多項能力實現提升,得以突顯初中數學學科教學高效性。
參考文獻
[1]呂永芳.淺談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試題與研究,2021(28):103-104.
[2]班次仁.初中數學教學中差異化教學法的有效實施[J].學苑教育,2021(2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