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國家大力提倡課程思政改革的當前時期,作為重點培育學生實踐能力的高職院校,在原有專業課程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將有利于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從而培養出“德才兼備”的新時期大國工匠。《汽車底盤檢測與維修》是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普遍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以該課程為例,詳細介紹了在高職院校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和路徑。
關鍵詞:思政元素 專業課程 高職院校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to Incorpo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the Course of “Automobile Chassis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as an example
Zheng Fei
Abstract:In the current period when the country vigorously promot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organical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original professional courses, which will help build the idea of cultivating people in all aspects.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has cultivated craftsmen of the great powers of the new era with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Automobile Chassis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is a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commonly offered by the automobil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this course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path and methods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professional cours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1 引言
高職院校作為新時期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基地,在其原有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進一步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從而以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職業院校的理工類課程都把教學重點放在了技術技能的培訓上,雖然素質教育在人才培養方案上有所體現,但并未完全落實在完整的課程體系上。而且,職業院校的學生和教師已經習慣于明確的邏輯思維和訓練,對思想政治學習采取的態度是漠視,這些現狀既不利于國家對大國工匠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不難發現,思政、德育內容的缺少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由于職業院校汽修專業更突出實踐能力和操作水平,過去脫離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汽修學生所排斥,因此,只有徹底創新專業課授課模式,讓專業教師立足學科特點挖掘思政元素、開發思政內容,才能有效扭轉思政教育被冷落的現狀[1]。
《汽車底盤檢測與維修》是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普遍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旨在使學生獲得汽車底盤檢測與維修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常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對本校汽車維修專業學生的學情和相關就業單位的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后發現,4S店在招聘員工時,往往更看重員工的誠實守信、吃苦耐勞、認真負責的態度以及在工作中不斷創新的精神,這些精神就是當前高職院校汽修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的內核。對于現在的4S店而言,更需要的是在工作中嚴謹負責的“工匠”,而并不是僅僅會修車的工人。因此,作為汽修專業的學生,必須盡早樹立以負責、敬業為核心的“工匠精神”,這樣才能完美契合行業需求,為客戶提供更優質、更貼心的服務[2]。基于全社會對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期待,在學校的專業課程中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就顯得越來越迫切。
2 專業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現狀及問題
2.1 人才培養方案未突出思政教育,思政元素無法落地
課程內容未突出思政教育首先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上。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采用的是同一份(或高度相似的)人才培養方案,這種千篇一律、毫無本校辦學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就造成了對思政教育的天然漠視。其次,授課模式的單一也是造成思政元素未能融入專業課的關鍵因素。不容忽視的是在高職院校內很多專業課程的授課模式仍比較傳統,采用理論和實訓分開授課的單一方式,即使部分已經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課程,其授課內容上也少有思政元素的出現。這其中有學校層面對教案模板設計的不合理因素,也有教師對課程思政內容不理解、不精通的緣由。再次,部分高職院校采用的授課教材較為老舊,無思政板塊的要求和內容。以我院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為例,現用教材《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的出版日期是是2014年5月第1版,書本內容幾乎毫無思政元素的出現。橫向觀察其他專業課程,部分教材數十年沒有更新版本,既無在線課程的開發與利用,也沒有思政元素的單獨陳列,與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聯系不夠緊密,從而造成專業課的教學內容與時代的發展相脫節,造成最新的形勢與政策在課程和教材中無法體現。
2.2 高職教師對德育重視不足,且思政元素融入不深
高職教師對德育的重視不足主要原因是師資隊伍的結構不合理。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數都是非師范專業的畢業生,這些教師的特點是擅長于設計與制造、專業理論研究,而其從教后基本任教于技術與操作類專業,這造成部分教師過分關注自身技能水平,而忽視了自身思政和德育教學素養全面開發。此外,相當一部分專業課教師認為思政教育是思政部老師的本職工作,或者干脆將這項育人工作轉嫁給班主任或輔導員,造成了專業課講授中思政環節的講授主體缺位; 同時,還有一部分專業課教師對思政元素的把握不夠深入,認為在課前三分鐘播放昨天的新聞聯播集錦就算完成任務,卻不知這種與專業課內容完全兩張皮的思政內容不僅不會引起學生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反而會加深學生對專業課學習的厭惡,因此,不當的思政元素融入反而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里,這與“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完全背道而馳。
2.3 高職學生缺乏良好的職業素養,就業競爭力較差
與本科層次培養理論型人才相比,高職院校培養的多為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從以往的實訓表現和就業反饋來看,部分學生存在嚴重的“重技輕德”現象,比如,個別“好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操作設備平穩流暢,卻往往不注重實訓前、實訓后的場地清潔等6S職業素養要求。其次,由于學習成長過程中一直以來的“差生”思維,導致職業院校的學生本身對社會熱點、時事政治等思政元素興趣不足,即使感興趣也受限于自身知識結構而理解的非常片面和淺顯。這兩方面現狀嚴重拉低了高職學生畢業后在社會上的競爭力,導致高職院校只能培養出低素質的流水線作業工人,這些學生離大國工匠相去甚遠,甚至和高素質勞動者都有一定的差距。
3 專業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徑探索
3.1 結合實際,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中要融入思政元素,首先必須結合該專業實際著手分析。拿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來說,專業課主要包括:汽車文化、汽車機械制圖、汽車電工電子、汽車發動機檢測與維修、汽車底盤檢測與維修、汽車故障診斷等。這些專業課程的特點是表面上看上去思政內容與授課內容并不相關,實際卻暗含內在邏輯。比如,這些課程內容均可與愛國思想、工匠精神、家國情懷進行關聯。以《汽車底盤檢測與維修》課程為例,可供挖掘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3.2 找準切入點,讓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
在充分挖掘該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之后,就需要對每一個授課章節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思考,根據授課內容的理論和實訓課時分配比例,確定思政元素的準確切入點。在這個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該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 其次,找準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所蘊含的內在思政邏輯,以情感目標為主線貫徹執行,這就對專業課教師的思政能力和專業敏感度有很高的要求,切記不能生搬硬套,在這個過程中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要與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要求高度吻合;最后,將所有挖掘出的思政元素有機融合到本次授課內容中,包括時事政治、名人軼事、行業熱點等,讓學生在學習知識和能力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以《汽車底盤檢測與維修》課程中“四輪定位”知識為例,思政元素的切入點如表2所示。
3.3 改革現有評價體系,突出思政評分占比
在完成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授課內容之后,合理的評價體系和有效的評價指標就顯得尤為重要。過去的考核方式過度重視紙質答卷的成績,而忽視了過程性考核中職業道德、品德素養等人文因素的考核。要實現對現有評價體系的改革,就必須圍繞“三全育人”的教學目標,將現有的結果考核評價體系改革為突出全程考核和全方位考核的評價體系,以德育表現和職業素養作為主線貫穿考核始終。具體而言,不僅要考察學生的出勤討論問答等平時表現,也要重視階段性考核的評價結果,最終將期末考核改革為思政考核和知識考核各占一半(50%)的考核方式,通過對上述考核方式的改革,以期能培養出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崇高的職業道德和完善的職業素養。
4 結語
綜上所示,課程思政是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而不是簡單的、機械的對學生強行灌輸思政知識的填鴨式教學。在高職院校中加強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的有機融合,能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領作用,用黨的思想理念立德樹人。在國家大力提倡課程思政改革的當前時期,作為重點培育學生實踐能力的高職院校,在原有專業課程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將有利于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從而培養出“德才兼備”的新時期大國工匠。
參考文獻:
[1]陳凡.《汽車檢測與診斷》課程思政的實現路徑探索[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10):93-94.
[2]鄭飛,薛潔.新形勢下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及實現路徑——以高職院校汽修專業為例[J].新西部,2020(15):152-153.
[3]李波,韓敬賢.融入思政德育元素的《汽車維護與保養》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J].科技風,2020(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