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平
從事班級管理工作多年,我深知班主任是一項艱巨繁重的工作。作為聯系家長、學校和社會的紐帶,班主任既是教師也是班集體的領導者、組織者,是學校開展各項工作的重要力量。
每學期初的家長會上,我都喜歡用“尊重、溝通、共勉”作為主題。這六個字不僅體現在我和學生的日常接觸中,也體現在我和家長的交流中。
一、做學生的大朋友
1.學生管理要精細
從早到校到晚放學,學生每一個時間段應該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應該定好規矩,且規矩要嚴格要細化。如有違反,不管輕重,都要有所處理,讓學生知道沒有空子可鉆。
無規矩不成方圓,除了《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每學期初,我都早早帶領全班學生共同制定好切實可行、符合實際的班級規范。這些規范并不是無條件強加給學生的,學生也就自然而然能感受到它們的必要性,能夠自覺主動地去遵守,進而形成良好的班風。
對班級小干部的管理也要明確制度,各有分工。我時常認真分析班里每一個學生的特點,確定他具有哪一方面的特長和能力,能夠擔任哪一方面的工作。確定好人選后,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進一步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真正做班級的小主人、領頭羊。
2.學生管理要粗略
遇到學生犯錯違紀時,我及時進行批評教育,隨后就將如何懲戒交給學生們自主商量,并由他們監督執行。棒子需高高舉起,但可以輕輕落下。每次遇有學生犯錯,我都會告誡自己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他們,不過度指責和批評。時間久了,學生整體守紀情況越來越好,學生能力越來越強,學生之間越來越友愛。
精細和粗略并不矛盾。我曾經教過一個特殊的學生,她大班時才會說話,一年級入學后不會吃飯,兩個月后還不能辨別男女生,其他無意識的小錯誤更是不斷。我第一時間組織了“小小愛心主題隊會”,鼓勵每個學生毛遂自薦,從早到校、上廁所、課間活動、午餐到晚放學,每個時間點都專門安排好學生一對一地幫助她。這是最笨的辦法,但的確也是效果最好的辦法。
3.學生管理要有心
小到一張落地的紙屑、學生之間的摩擦,大到早讀與課間的管理、稍難的各類活動,學生管理工作很瑣碎。培養幾個得力的小幫手,可以讓學生管理工作更加輕松。
比如去年的校園藝術節,不管是百變魔尺、經典誦讀與合唱,還是行知劇場,都有賴于所有學生的積極參與、通力合作、互相幫助。只有盡可能地讓更多學生參與,班級的凝聚力才會逐漸增強。平時我還喜歡及時記錄,與學生及家長分享。比如將學生參加學校活動的瞬間一一拍照,學生和家長都很開心、很珍惜,那之后的一個月,班級的狀態越發好了。
二、做家長的貼心人
要想降低班主任的工作難度,減輕工作壓力,和家長打好交道非常重要。與家長構建良好的關系,無外乎是從內外環境改善入手。
1.尊重家長
尊重是和諧的基礎。在與家長的日常接觸中,我也盡可能換位思考,了解家長的真實想法,清楚地傳達學校的要求和教師的教學意圖,引導家長調整教育方式和方法,家校共同推動學生成長。
2.和諧溝通
溝通是和諧家校關系的關鍵。班級群、校訊通、電話、走訪……日常的學習工作中,我充分利用多種途徑,努力和家長進行必要的溝通,以便形成教育學生的最大合力。
和家長相處,我始終相信:少一點虛偽和套路,多一點真誠與簡單,與家長將心比心,時間久了,總會換得人心。
既要雷霆萬鈞,又要春風化雨,我堅信,寬嚴相濟一定能夠促進和諧。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粒種子,希望在我的努力下,每一粒種子都會更好地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