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樹梅

教師和家長應該形成教育合力,關注幼兒認識能力、語言能力的發展,不斷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培養大班幼兒的時間觀念,促使大班幼兒學會合理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一)科學性原則:尊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科學性原則要求教師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科學合理地制訂課程方案。教師要向家長傳遞正確的育兒理念,如尊重幼兒性格特點,讓家長結合幼兒能力發展水平制訂科學化的培養方案。教師可以建議家長結合幼兒愛玩愛動的特點開展親子游戲活動,以提高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
(二)實用性原則:從生活小事入手
教師在幫助家長培養大班幼兒時間觀念時要突出實用性原則。實用性原則指教師既要向家長分享正確的育兒方法,又要從幼兒實際生活入手,啟發家長從生活的點滴小事中尋找教育契機,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
(三)有效性原則: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時間管理
有效性原則指家長既要讓幼兒認識到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又要督促幼兒在平時生活中落實各種要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可以建議家長陪伴幼兒制訂日常生活作息時間表,并監督幼兒執行,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增強幼兒的時間觀念。
(一)集體指導形式
1.定期召開家長會。教師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收集幼兒平時在家的生活、學習情況,給予家長針對性的指導建議。教師還可以在家長會上和家長討論小學生活與幼兒園生活的區別,為家長傳授有關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知識,告知家長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提升家長培養幼兒時間觀念的能力。同時,教師還要提醒家長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提升幼兒的執行力。
2.定期召開培訓講座。為了提升家長培養大班幼兒時間觀念的效果,教師和幼兒園應組織系統化的培訓,協助家長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為幼兒適應小學生活做準備。教師可以定期召開培訓講座,為家長系統地介紹培養幼兒時間觀念的方法,讓家長順利解決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現的做事拖拉、愛遲到等問題。
(二)個別指導形式
除了上述指導方法,教師還可以結合個別指導方式,幫助家長培養大班幼兒的時間觀念。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如釘釘或者是微信為家長提供方法支持,隨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及時為家長答疑解惑,實現家園共育,提升家長培養幼兒時間觀念的能力。教師還要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素養,并定期向家長推薦優秀的圖書如《培養孩子時間觀念的小方法》《孩子要上一年級》等,幫助家長進一步了解培養幼兒時間觀念的科學方法。
(一)游戲活動:形成時間觀念
教師可以指導家長開展游戲活動,促使幼兒意識到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家長要避免向幼兒灌輸時間觀念,要采取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科學提升教育效果。家長在開展親子游戲活動時,應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循序漸進,如先帶領幼兒開展有關時間的親子互動游戲,再引導幼兒制作個性化的日歷。
(二)創設情境:懂得時間的重要性
教師要讓家長認識到良好時間觀念的建立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教師可以指導家長創設情境,對幼兒進行時間觀念的教育。以親子閱讀活動“一片葉子落下來”為例,家長可以向幼兒展示一片葉子在四季的變化,讓幼兒感知四季輪回,體會生命存在的價值。再如,在親子閱讀活動“假如再給我三天時間”中,家長可以參考圖納外公想出的主意,請每位家庭成員在幼兒過生日時“送給”幼兒三天時間,讓幼兒與時間賽跑,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好每一件事情,促使幼兒珍惜時間,培養幼兒安排時間的能力。
(三)制訂任務:學會合理安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教師要培養幼兒良好的作息習慣。為了促使幼兒合理安排時間,教師可以指導大班幼兒的家長采用任務打卡的形式,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讓幼兒懂得時間的重要性。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家長為幼兒制訂在家一日任務,讓幼兒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展一日活動,讓幼兒在完成各項活動的過程中認識到珍惜時間的必要性。同時,在與家長共同制訂每日任務并執行的過程中,幼兒能獲得完成任務的成就感,逐漸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四)言傳身教:為幼兒樹立榜樣
大班幼兒對身邊的人、事、物充滿著好奇,他們常常以觀察、模仿的方式獲取生活經驗、學習新的技能。在培養大班幼兒時間觀念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家長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注重言傳身教,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積極的影響。如在節假日前,家長可以提前規劃節假日的時間安排,為幼兒營造珍惜時間的家庭生活氛圍,促使幼兒在家長的熏陶下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
綜上所述,為了幫助家長培養大班幼兒的時間觀念,教師既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又要聯合家長共同探索與實踐,雙方共同努力,開展家園共育,豐富培養大班幼兒時間觀念的方式、手段。
(作者單位: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