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吉

音樂可以讓人心情愉悅,不同類型、不同曲風的音樂都會給聽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小學音樂教師要合理構建音樂課堂,以合理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樂趣。但是,當前小學音樂課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音樂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因此,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經歷,探析了相關的優(yōu)質教學方法。
小學音樂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讓學生具備識譜的基本技能。教師還要開展趣味性的多媒體視聽課堂,引導學生接觸并學習簡單樂器,合理開展音樂教學工作,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受傳統音樂教學方法的影響,部分音樂教師在課堂上仍然采用“演示、解釋、實踐”的教學模式,無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同時,部分教師僅依照課本教材內容開展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以齊唱的形式為主,要求全班同學的聲音整齊劃一。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fā)學生參與音樂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導致音樂課堂教學的效果不理想。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課堂,沒有給學生提供自由展示的機會,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雖然部分音樂教師在專業(yè)技能方面的優(yōu)勢比較突出,但在教學實踐和教學方法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設計的教學內容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難以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開展樂譜教學
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識譜能力,讓學生更好地感知節(jié)奏,體會音樂的律動。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音符,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幾種不同類型的視頻教學資料,引導學生反復聆聽辨別,加深學生對正確樂譜的記憶,從而提升學生的樂感。
(二)開展有趣的多媒體視聽課堂
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以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教師可以設計微課教學,根據歌曲的思想感情、風格以及強弱變化等,歸納與整理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圖片或視頻,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課堂,從而提升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授《黃河頌》這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黃河水的壯觀場景,讓學生感知祖國的壯闊山河。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音頻,讓學生聆聽《黃河頌》的朗誦,指導學生讀出感嘆詞“啊”的氣勢。這種教學方式將音樂教學與語文學科有效整合,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三)引導學生接觸并學習簡單樂器
小學音樂教師要指導學生接觸并學習一些簡單的樂器,以增強學生的樂感,幫助學生了解樂曲節(jié)奏的處理方式。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小堂鼓、手鈴等簡單且節(jié)奏鮮明的樂器,或者提供吉他、鋼琴、巴揚手風琴等伴奏性樂器,合理構建小學音樂課堂,幫助學生準確把握音樂節(jié)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例如,在講解《學吹豎笛》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豎笛,先引導學生了解豎笛的構造,并為學生示范演奏,再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奏姿勢及基本的呼吸方法。教師以樂器為支持開展小學音樂課堂,可以增強學生感知節(jié)奏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感受節(jié)奏的律動性。
(四)開展合唱等集體表演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合唱等集體表演,為學生構建優(yōu)質的教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學生的膽量,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在學習合唱方法時,教師要糾正學生合唱時的姿態(tài),要求他們做到身體自然平直,呼吸自然流暢,用嘴巴和鼻孔同時吸氣,保證呼氣均勻。教師對學生的歌唱技巧進行訓練,能增強學生歌唱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教授奧運歌曲《我和你》這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合唱等集體表演活動,將學生分成不同聲部進行演唱,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歌唱習慣,提升學生的合唱能力,讓學生在合唱中感受民族之愛、家國之大,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合唱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讓學生勇于演唱、敢于演唱、樂于演唱,增強班級凝聚力。
(五)在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
學科之間的有效整合可以拓展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增強音樂課程的趣味性,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可以在學生歌唱時引導學生認真解讀歌曲中的歌詞,并賞析美妙的旋律,讓學生學會體會歌曲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例如,在講解《甘灑熱血寫春秋》這一曲目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了解相關的戲曲文化知識,先為學生講解京劇方面的基礎知識,讓學生對戲曲有一定的了解,這有助于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戲曲的視頻,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戲曲演員的裝扮、唱腔、道具等,幫助學生熟悉唱、念、做、打等戲曲知識,以增強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六)合理發(fā)揮音樂課堂的德育作用
音樂教學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的音樂演唱能力,還能幫助學生塑造優(yōu)良的品格。教師要幫助學生加強對于音樂的理解,發(fā)揮音樂課堂的德育作用,讓學生在聆聽與演唱音樂中感受音樂的主題和情感。教師要在音樂課程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讓學生在聆聽音樂中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社會的繁榮發(fā)展、人民的高尚品格,讓學生體會、親情和友情等,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講解《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這一首歌時,教師可以先提問:“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回憶一下,從入學開始,哪位老師做的哪件事讓你感動呢?”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朗誦歌曲,讓學生在體會歌詞的過程中感受師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情。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師要科學、合理地構建音樂課堂,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技能,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