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傳凱
近年,在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的正確指導下,河南省緊緊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發展要求,立足指導農田科學灌溉和服務農業抗旱減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監測網絡,提升監測技術水平,為推動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服務全省農業生產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一、河南省發展現狀
(一)墑情監測體系逐步完善
近年,河南省積極爭取各級財政立項,累計投入資金600多萬元,建設墑情自動監測站67個,不斷提高監測技術水平,促進監測工作實現自動化和標準化。同時,緊緊圍繞糧食生產大局,在糧食主產區不斷增設監測點,擴大監測范圍,完善監測網絡,建立監測體系,切實增強農業生產抗旱減災能力。目前,全省共有60個縣常年開展監測,建立農田長期、定位監測點484個,其中,人工監測點271個,自動監測站213個,全省墑情監測網絡不斷得到完善。
(二)自動化監測建設規范推進
從點位布置、設備備置、規范操作、后期管護等層面,及早建立健全自動化監測站建設與管護制度,制訂自動監測建設規范,確保自動化監測站建好、管好、用好,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持續性,并且提高墑情工作的時效性。
(三)技術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
目前,河南省年開展監測1100多次,發布各類墑情簡報1200多期,指導農田實施科學灌溉,有效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在春耕備播、夏收夏種和秋冬種等關鍵農時季節,指導基層農業部門協同氣象、水利部門適時會商墑情,依據區域氣象信息和土壤墑情狀況,分析、研判墑情發展趨勢,科學制定應對措施,服務全省農業生產。全省年組織進行墑情會商10多次,制定下發省級、縣級農田水分管理指導意見10多期。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及時發布信息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在旱作區大力推行因墑種植,測墑灌溉,有效提高農田灌溉水利用率。各監測縣嚴格依據《土壤墑情監測技術規范》定時定點開展監測,每月定期2次或視農情不定期上報土壤墑情信息,為各級領導決策和農業生產提供數據支撐。
(二)強化建設管護
河南省著力推進全省墑情自動監測技術應用,加快編制地方標準《農田土壤墑情自動監測建設規范》,在自動化監測站建設上,要求增加后期管護環節,即每個中標企業需要提供5年質保,以及每年1次的設備標定。
(三)提升監測水平
為提升墑情監測工作手段,近年,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持續申請財政專項,切實加大墑情監測基礎設施建設力度。2020年投入資金80萬元,建設8個墑情自動監測站,促進監測工作自動化、標準化和可視化。在此基礎上,2021年又申請100萬省財政專項,用于提升全省墑情監測技術水平。各市(縣)土壤肥料部門結合當地實際,在實施水肥一體化集成示范、旱作節水技術推廣、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等項目過程中,大力開展墑情自動監測站建設。
(四)強化技術培訓
結合水肥一體化推廣和基層農技培訓,積極開展墑情監測技術培訓,通過培訓關鍵技術和墑情設備使用技術,提高基層人員工作能力,促進工作規范化和標準化。全省年組織現場觀摩活動10次以上,培訓基層技術人員200人次,積極擴大墑情監測工作的社會影響力。
(五)注重數據共享
按照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要求,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指導全省各地不斷加強對全國土壤墑情監測系統的掌握和使用,要求各地做好墑情監測數據匯總,對全年信息進行編輯存檔,不斷夯實墑情監測工作基礎。
三、主要制約因素
(一)經費嚴重不足
目前,墑情監測工作各級財政均未立項,各地始終存在缺經費、少設備、少人員等現象,導致目前各縣監測點不斷減少。
(二)人工監測點數據不連續
目前,各地主要采取人工監測方式,工作量大,時效性差,無法實時監測,測定數據連續性不強、完整性不夠。
(三)監測點代表性不強
目前,全省只有60個縣開展監測,其中大部分縣僅有4~5個監測點,監測縣主要集中在豫中、豫西、豫東地區,豫北、豫南地區較少。
四、“十四五”發展建議
(一)突出職能,優化投資機制
墑情監測是發展節水農業的重要支撐手段,關系糧食安全、水資源安全和生態安全,必須突出各級農業部門在農田節水管理中的職能和任務,確定政府是墑情監測投入的主體,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投資機制,保證墑情監測設施建設資金和工作經費。
(二)提高認識,增強職能意識
國務院于2009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已明確了農業部門“應用工程實施、農藝、農機、生物等措施發展節水農業”的工作職能,確立了農業部門從事墑情監測工作的主體地位。農業部門應進一步明確土壤肥料部門的工作職能,盡快建立健全節水機構,強化墑情監測工作。
(三)強化服務,加快體系建設
加強技術骨干培訓,強化服務,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墑情監測隊伍。持續增加投入,不斷完善全省墑情監測體系,提高監測水平和效率,重點在黃河流域、糧食主產區布設監測點,定期測定和發布土壤墑情信息,為適水種植、抗旱減災和合理配置土肥水資源提供依據。
(四)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力度
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支持,整合項目資源,多方籌集資金,加大投資力度和建設規模。免費為農民提供墑情信息服務,對墑情監測基礎設施建設進行補貼,指導農民科學灌溉,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節水意識,提高農田水資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