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冉
冬小麥是駐馬店市最主要的農作物,常年播種面積均在66.7萬hm2以上,播種面積大,區域廣,所屬9縣1區都廣泛種植。因此,全國冬小麥開播或者開鐮儀式,多次在該市舉行。在該市所屬縣區中,平輿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平輿縣為例,談談2021年駐馬店小麥赤霉病發生特點及防治,對全市冬小麥赤霉病防治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冬小麥赤霉病在駐馬店市又被廣大農民稱作爛麥頭、麥穗枯、紅麥頭,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只要條件許可,從幼苗到抽穗各個生長階段都有可能發生,如不及時有效防治,就會迅速蔓延,嚴重影響冬小麥健壯生長,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該病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其中影響最嚴重的是穗腐。
一、赤霉病的發生條件
駐馬店市所屬區域為北方冬麥區,赤霉病病菌以菌絲體形式在小麥、玉米穗軸上越夏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子囊殼放射出子囊孢子進行侵染。赤霉病主要通過風雨傳播,雨水作用較大。春季氣溫7 ℃以上,土壤含水量大于50%形成子囊殼,氣溫高于12 ℃形成子囊孢子。在降雨或空氣潮濕的情況下,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藥上,經花絲侵染小穗發病。遲熟、穎殼較厚、不耐肥品種發病較重;田間病殘體菌量大發病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黏重土壤,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間郁閉發病重。
二、2021年駐馬店市赤霉病偏重的原因
根據目前田間菌源量、主栽品種抗病性、歷史發生情況及天氣預報綜合分析,小麥赤霉病在平輿縣流行的風險明顯加大,將偏重發生,發生面積可達3.3萬hm2,以中晚熟的半冬性小麥為主。主要基于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天氣適宜
進入2021年3月以后,平輿縣平均氣溫10.8 ℃,降水量60.5 mm,相對濕度79%,日照時數113.5 h,降雨日數15 d,陰雨連綿,溫度持續偏低,對赤霉病病菌發育有利。據河南省氣象部門預測,4月豫南降水量60~100 mm,氣溫15~17 ℃。有5次降水過程,分別是3月28日至4月7日連綿小雨,4月9—11日中雨、4月16—18日小雨、4月23—25日中雨、4月28—30日小雨,田間濕度持續偏大。4月15日前后的降雨過程與小麥揚花期吻合,有利于赤霉病菌的侵染。
(二)田間菌源量大
近年,平輿縣普遍推行秸稈還田,有利于病原菌在土壤中積累,田間菌源豐富。據縣植保站3月調查,田間玉米根茬量平均0.38個/m2,高于常年,4月1日玉米根茬帶菌率1.65%,略低于常年,田間菌源充足,滿足大流行條件。
(三)赤霉病菌子囊殼發育進度與小麥抽穗揚花期基本吻合
據平輿縣植保植檢站對帶菌根茬鏡檢,4月1日檢查子囊殼66個,見1級子囊殼5個,平均發育進度為2.53,較2020年發育略遲,菌源孢子釋放期將在4月15—20日。根據小麥生育期觀察,揚花期在4月11—17日,較近幾年略有提前,小麥抽穗揚花期和赤霉病菌發育進度吻合度高。
(四)主栽品種抗病性較差
近年,平輿縣主推的冬小麥品種均高感赤霉病,半冬性品種占58%,早熟避病品種占42%,適宜發病冬小麥面積較大。
根據以上情況,該縣小麥赤霉病流行風險很大,對該縣小麥生產構成嚴重威脅,形勢嚴峻。小麥赤霉病可防而不可治,必須在揚花初期噴藥預防,望廣大種植戶提高對小麥赤霉病嚴重危害性的高度重視,及早備足對路農藥和藥械,堅持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群防群治相結合,在齊穗至揚花初期普遍施藥,集中力量打贏小麥赤霉病防控突擊戰,力爭把赤霉病危害損失控制到最低。
三、切實把握好冬小麥赤霉病防治的最佳時期
根據多年防治實踐,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最佳時期,應在小麥齊穗到5%揚花時開始噴藥最好。最佳防治時期把握好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抽穗期溫度低,日照
少,小麥先抽穗后揚花,宜在小麥始花期噴藥。二是抽穗期遇到連陰雨天氣,赤霉病可能流行時,噴藥寧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時或揚花時再噴藥,應搶降雨間隙多次噴藥防治。三是抽穗期溫度高,小麥邊抽穗邊揚花,齊穗期就可以噴藥。四是若噴內吸性好、持效期長的藥劑,可提前到抽穗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