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霞 王順領
一、原因分析
(一)缺苗原因
1.播種深淺不一。播種過淺,玉米種子裸露在地面表層或淺層,天氣炎熱,地表失水快,種子不能完成吸水萌發出芽。
2.玉米播種后,部分鄉鎮下了一場透雨,砂姜黑土地塊,土壤黏重,透氣性、滲水性差,有田間積水現象。土壤板結嚴重,種子得不到有氧呼吸,種子活力低,造成玉米種子爛到地里。
3.受到地老虎、金針蟲、蠐螬等地下害蟲的危害,造成缺苗。
4.當前玉米大多是種肥同播,若種子與肥料播深間隔太近,則會造成燒種現象。
5.用陳年種子播種,種子活性低,發芽勢弱,發芽率低,造成種子不能萌發或發芽后出不了土,從而造成玉米缺苗。
(二)死苗原因
1.種子處于土壤表層,雨后種子能夠吸水萌發,形成小苗,但天氣炎熱,地表失水較快,玉米苗不能長出次生根,種子根在地表淺層不能吸到水分,造成死苗。
2.田間麥秸處理不當。小麥秸稈粉碎還田后,處理不均勻,易形成秸稈團。播種后,部分玉米種子處在麥秸團中,播種后遇雨,雖然種子萌發出苗,長出次生根,但此期間天氣溫度較高,麥秸團透風嚴重,失水較快,玉米苗得不到水分的補充,從而造成玉米苗干枯直至死亡。
3.玉米感染病菌,發生苗枯病或根腐病。玉米發芽出苗后,玉米根部葉鞘變褐色,葉片發黃,邊緣呈枯焦狀,心葉卷曲,葉片自下而上逐漸干枯形成弱苗、死苗。
4.在玉米幼苗期,地老虎、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直接取食玉米的莖根交界處,造成玉米養分斷供,形成死苗。
5.肥料危害。玉米播種時,施用可溶性氮、鉀等速效肥料過多,肥料距離種子近,抑制種子萌發或出土后形成苗矮化,葉片變黃或枯死。
6.藥害。個別農戶使用含有苯磺隆成分的麥田化學除草劑。施用除草劑濃度過大,造成玉米葉片白斑或褐斑,幼芽及根卷曲或變粗,植株生長受抑。如辛硫磷、功夫等施用過量均有可能造成藥害,致葉片局部或大部分變白,最終導致葉片干枯似凍害狀。
7.二點委夜蛾的危害。二點委夜蛾幼蟲躲在玉米幼苗周圍的碎麥秸下或在2~5 cm的表土層,取食玉米次生根或主根,使玉米形成枯心苗,造成玉米苗傾斜或側倒,甚至整株死亡。
二、預防措施
(一)農業防治
1.農戶購買玉米種子時,應選擇凈度好、純度高、出芽率高、符合國家標準的玉米種子。播種前進行曬種,提高發芽勢。
2.小麥收獲后,有條件的進行秸稈粉碎還田,未秸稈還田的要及時清理田間小麥秸稈,以免玉米播種時,影響播種質量。
3.選擇技術較好的機播手,做到合理播種,播種深淺均勻一致,為3~5 cm。
4.做好種肥同播耬的調試,使種子與肥料水平距離在6 cm以上,上下距離在7~10 cm,避免肥料燒種燒苗。
5.將緩控釋農藥顆粒與肥料一同播下,有效防止地下害蟲的危害。
6.玉米播種期及苗期遇旱及時澆水,保持適宜墑情,保證玉米出全苗壯苗。玉米苗期根系下扎,次生根生長旺盛。
(二)化學防治
1.由于連年種植玉米,田間病菌基數大,玉米播種時,用生物制劑“重茬劑”顆粒與玉米肥摻混一起播進土壤,起到改良土壤,降低土壤病菌基數,提高土壤有益菌數量,有效控制玉米苗枯病或根腐病的發生的作用。對已發生苗枯病或根腐病地塊,可用50%多菌靈600倍液或20%三唑酮1000倍液或噁霉靈3000倍液對莖基部噴霧,連噴2次。
2.化學防除科學合理。上茬小麥田除草劑要于3月下旬之前施用完畢,以免施用過晚對后茬玉米生長造成危害。農藥施用濃度不宜過大,避免造成藥害。
3.防止二點委夜蛾的發生,要及時清理田間雜草與麥秸。對已發生的地塊每667 m2用4~5 kg炒香的麥麩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餅,與兌少量水的90%晶體敵百蟲或48%毒死蜱乳油500 g拌成毒餌,在傍晚順壟撒在玉米苗邊,或每667 m2用80%敵敵畏乳油300~500 mL拌25 kg細沙土,早晨順壟撒在玉米苗邊,防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