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榮 白艷華
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一)播種前準備
播種前應選擇優質的玉米品種。當前玉米品種較多,應選擇抗病蟲害的品種,并對品種的抗逆性等進行分析,為玉米質量以及產量的提升提供保障。不同玉米品種對土壤的要求也不相同。一般情況下,玉米對土壤營養成分要求不高,但玉米根系比較發達,扎入土壤比較深,同時,玉米的枝葉繁茂,對于土壤中水分的要求比較高。玉米種植一般采用輪作的方式,為保證玉米的產量不受影響,前茬作物應種植馬鈴薯以及大豆等作物。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對土壤中肥力的消耗量較大,例如,甜菜、白菜等,應該避免這些作物在玉米的前茬播種。此外,玉米播種前可以采用深松播種的方式提高玉米的成活率,保證玉米能夠獲得充足的營養。
(二)選種與處理
玉米質量和產量的提升還需要加大對選種的重視,及對種子處理的重視。例如,選擇抗病蟲害、產量高的優質品種,并對種植區域土質進行分析,保證玉米種植產量最大化。常種的玉米品種有豫玉22號和中金368號。選種完成后不能直接種植,要對種子進行處理,使用對生態環境沒有污染的農藥對玉米種子進行浸泡,提高種子的抗病蟲能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種子的出芽率。
(三)間苗與定苗
玉米出苗后,應加大對玉米苗的管理。間苗和定苗是一項對專業技術能力要求較高的工作,種植人員應將長勢較弱的玉米苗進行間苗,保證玉米幼苗能夠獲得充足的生長空間。一般情況下,在玉米長到3~4片葉時間苗,5~6片葉時開始定苗,從而確保玉米產量不受影響。
(四)田間水肥管理
在玉米生長過程中,田間水肥管理尤為重要,種植人員完成定苗后,針對缺苗的區域及時補苗。在保證玉米幼苗能夠健康生長的前提下開始澆水施肥。為提高玉米的產量,在玉米穗期可追肥2次,在玉米的花粒期可根據玉米的實際長勢施加適量的粒肥。需要注意的是,穗期玉米對于水分的需求量較大,一般土壤中的水分控制在70%~80%。提高玉米開花受精的效率也可以通過增加澆水量的方式完成。
(五)病蟲害防治
制定合理病蟲害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護玉米的生長。玉米生長的不同階段,病蟲害防治的重點不同。苗期需要注意地老虎以及黏蟲等;穗期主要加強對玉米螟防治,確保玉米能夠健康茁壯地生長;后期應該做好蚜蟲的防治,為玉米產量的提升打下基礎。
二、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
(一)結合種植區實際情況,建立玉米栽培技術推廣應用機制
玉米栽培技術推廣使用前必須建立健全玉米栽培技術推廣應用機制,完善各項推廣管理制度,保證玉米栽培技術順利應用到玉米種植中。政府部門應該提高對玉米栽培技術推廣的重視,鼓勵種植人員應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并結合當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使用中存在的問題,統籌規劃農業資源,并對資源進行科學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
(二)優化推廣方式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效率與推廣方式有很大聯系,采用多元推廣方式,加大對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力度。玉米栽培技術推廣由專業的技術人員完成,正確指導種植人員,保證種植人員能夠扎實掌握高產栽培技術,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的產量。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過程中,技術人員可以開展培訓講座,對種植知識以及種植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提高種植戶對高產技術的認識。此外,為了提高種植戶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認識,可以先建立栽培技術試驗田,通過種植成果,提高種植戶對高產栽培技術的信任。
(三)制定科學推廣體系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時應制定科學的推廣體系,加大對推廣方式的創新力度,擴大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范圍。推廣工作過程避免出現形式主義,工作人員應對技術內容進行分析,種植戶應提高對高產種植技術的認識。同時,在建立推廣體系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推廣體系,保證技術推廣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此外,政府部門應加大對高產栽培技術推廣的支持,鼓勵種植戶應用高產栽培技術,不斷提高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效果。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應用過程中應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從農業發展的總體情況出發,及時對基礎設施進行更新換代,保證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各項推廣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及時解決種植基礎配套設置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基礎設施的機械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