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璐,喬建新,王鵬飛
腦膠質瘤是大腦或脊髓膠質細胞癌變產生的常見顱腦原發腫瘤,起源于神經上皮,且大多數為惡性腫瘤,發病率占顱腦腫瘤的36%~63%[1-2]。腦膠質瘤的惡性程度高,侵襲力強,目前對腦膠質瘤的治療主張術后同步放療或者化療,但是手術治療風險高,難以完全清除,容易復發。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原癌基因蛋白質c-Myc及骨膜蛋白在腦膠質瘤中的表達引起了諸多學者的注意,有研究發現在高級別膠質瘤樣本中,骨膜蛋白呈高表達,c-Myc也發生表達異常,認為二者的表達變化與膠質瘤惡性程度的關系密切[3-4]。因此,本研究觀察c-Myc及骨膜蛋白在腦膠質瘤中的表達及與腫瘤侵襲轉移的相關性,旨在為腦膠質瘤的臨床診斷及預后評估提供參考。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行腫瘤切除術的腦膠質瘤82例作為研究組,其中男49例,女33例;年齡39~74(47.35±6.23)歲;病程1~24(12.16±5.84)個月。根據WHO膠質瘤分級[5]分為:低級別組(Ⅰ~Ⅱ級,惡性程度低)32例、高級別組(Ⅲ~Ⅳ級,惡性程度高)50例。①納入標準:均為原發腦膠質瘤,符合腦膠質瘤的臨床診斷標準[6],且經CT、MRI及術后病理檢查確診;術前未行放化療;均無遠處轉移。②排除標準:有血液系統疾病者;有其他惡性腫瘤者;有臟器功能異常者;有免疫系統疾病或結締組織病變者。另選取同期于我院行顱內減壓手術的腦外傷60例作為對照組,均經CT和MRI等影像學檢查證實無任何腫瘤性疾病,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38~73(48.01±5.97)歲。研究組與對照組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執行。
1.2方法 c-Myc及骨膜蛋白均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檢測[7]。將研究組腦膠質瘤組織及對照組正常腦組織均使用4%甲醛固定24 h,石蠟包埋后保存至4 ℃冰箱中,制備厚度為3~4 μm的連續切片,嚴格按照說明書予以二甲苯脫蠟,然后置于蒸餾水中,抗原修復液進行抗原修復,室溫孵育30 min,滴加一抗稀釋液,4 ℃過夜,甩除一抗,加入二抗,常溫孵育30~40 min后甩除二抗,在顯微鏡動態觀察下DAB顯色,注意保證每個切片顯色時間一致。DAB顯色劑與SP試劑盒均購自上海研生實業有限公司。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結果判定均由專業病理科醫務人員進行,c-Myc及骨膜蛋白免疫染色后主要定位于細胞核,出現棕黃色或棕褐色顆粒為陽性,反之則為陰性。隨機選取5個視野,記錄視野中陽性腫瘤細胞數,計算在1000個腫瘤細胞中染色陽性所占比例,根據其百分比判斷著色程度分級,共分為4個等級[8]:①陽性細胞率<10%為陰性;②陽性細胞率≥10%,且≤40%為弱陽性;③陽性細胞率>40%,且≤70%為中度陽性;④陽性細胞率>70%為強陽性。陽性率=(弱陽性+中度陽性+強陽性)/總例數×100%。
1.3觀察指標 比較c-Myc及骨膜蛋白在兩組及不同級別腦膠質瘤中表達的差異,分析c-Myc及骨膜蛋白與腫瘤侵襲轉移的相關性。

2.1研究組和對照組c-Myc表達比較 研究組c-Myc表達陽性率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腦膠質瘤組織和腦外傷正常腦組織兩組c-Myc表達比較[例(%)]
2.2研究組和對照組骨膜蛋白表達比較 研究組骨膜蛋白表達陽性率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腦膠質瘤組織和腦外傷正常腦組織兩組骨膜蛋白表達比較[例(%)]
2.3不同級別腦膠質瘤組織c-Myc表達比較 高級別組c-Myc表達陽性率高于低級別組(P<0.05)。見表3。

表3 不同級別腦膠質瘤組織c-Myc表達比較[例(%)]
2.4不同級別腦膠質瘤組織骨膜蛋白表達比較 高級別組骨膜蛋白表達陽性率高于低級別組(P<0.01)。見表4。

表4 不同級別腦膠質瘤組織骨膜蛋白表達比較[例(%)]
2.5c-Myc、骨膜蛋白與腫瘤侵襲轉移的關系 Pearson直線相關分析發現,c-Myc和骨膜蛋白與腫瘤的侵襲轉移均呈顯著正相關(r=0.561和0.615,P=0.002和0.001)。見圖1。

腦膠質瘤屬于常見的腦部惡性腫瘤,其發生、發展與基因及細胞因子共同作用有關,故通過基因及細胞因子檢測,發現腦膠質瘤早期診斷標志物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9]。
c-Myc是體內重要的原癌基因蛋白質,其表達產物功能多樣,參與了細胞的調控、增殖、分化及代謝活動,c-Myc在組織內呈現不表達和低表達屬于正常范圍,但在過度表達時會誘導正常細胞惡性轉化甚至凋亡[10-11]。研究證實,c-Myc和骨膜蛋白具有促進細胞凋亡的作用,在胃癌、宮頸癌等腫瘤組織中呈現高表達,對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具有重大影響[12]。據相關研究報道,c-Myc表達異常會破壞細胞內的控制系統,導致細胞增殖失去控制,促進細胞的轉化和腫瘤的進展[13]。故控制c-Myc基因編碼蛋白含量對維持細胞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14]。
骨膜蛋白是一種細胞外基質蛋白,最早在小鼠成骨細胞系中發現,又稱為成骨細胞特異性因子-2[15-16]。據文獻報道,骨膜蛋白通過與腫瘤細胞受體相結合進而調控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其高表達與胰腺癌、胃癌等腫瘤的侵襲性相關[17]。有學者認為,骨膜蛋白對細胞的黏附和遷移至關重要,很可能促進腫瘤細胞的侵襲轉移,是一個能夠預測腫瘤侵襲轉移和患者預后的重要蛋白[18-19]。基于此,本文比較腦膠質瘤組織及腦外傷正常腦組織中c-Myc和骨膜蛋白的表達水平,結果顯示研究組c-Myc和骨膜蛋白表達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說明c-Myc和骨膜蛋白在正常腦組織中不表達或低表達,而在腦膠質瘤組織中高表達。本研究還發現,在不同級別腦膠質瘤組織中,高級別組c-Myc和骨膜蛋白表達陽性率均高于低級別組,說明c-Myc和骨膜蛋白表達水平越高,腦膠質瘤患者的病情越嚴重。另外,在相關性研究中發現,c-Myc和骨膜蛋白與腫瘤侵襲轉移均呈正相關,說明c-Myc和骨膜蛋白表達水平越高,腫瘤發生侵襲轉移的可能性越大,這與既往報道結果相符合[20]。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是c-Myc的高表達導致細胞增殖失去控制,激活了與細胞增殖分化有關的基因,加速膠質瘤細胞增殖;同時骨膜蛋白在腦膠質瘤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能夠調控膠質瘤的發展狀態,參與膠質瘤的間質轉化過程,二者對腦膠質瘤患者的早期診斷及預后評估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c-Myc及骨膜蛋白在腦膠質瘤中呈現高表達,并且與腫瘤侵襲轉移呈正相關,通過檢測c-Myc及骨膜蛋白表達水平,可為患者病情、預后評估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