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榮,魏禮州,南 榮,賀 晉,肖 歡,劉 萍
高血壓病在我國發病率較高,腦出血為高血壓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會導致患者殘疾,甚至死亡[1]。大多數患者治療后會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近年來,高血壓性腦出血發病率呈逐漸增長趨勢,臨床急需建立一個準確、客觀的疾病監測體系,以及時掌握患者病情特征,改善預后。S100鈣結合蛋白β(S100β)、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均為常用于評估神經功能損傷程度的敏感性指標,對腦損傷患者疾病進展、預后評估意義重大[2-4]。皮質醇(Cor)是腎上腺皮質分泌的對糖類代謝具有調節作用的激素,近年來有研究指出,Cor與腦出血患者預后不良有顯著相關性[5-6]。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血清S100β、NSE及Cor水平變化對病情、預后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①納入標準:均符合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診斷標準[7];均經頭顱CT檢查證實為腦出血;臨床資料無缺失;納入研究前未服用影響S100β、NSE、Cor水平的藥物。②排除標準:腫瘤、缺血性腦卒中、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引發的出血;Alzheimer's病患者;有頭顱外傷史者;長期服用抗凝藥物引起的腦出血。根據上述納入與排除標準,本研究最終納入106例高血壓性腦出血,設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110例體檢健康者,設為對照組。觀察組男56例,女50例;年齡55~75(63.35±5.71)歲;病程0.5~11.0(6.45±0.11)h。根據入院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分分為輕度組(12~15分)35例、中度組(9~11分)40例、重度組(3~8分)31例。對照組男59例,女51例;年齡57~76(63.44±5.78)歲。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執行。
1.2方法 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于入院后第1天,對照組于體檢當日采集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常溫下1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血清,置于-70 ℃冰箱待檢。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S100β、NSE、Cor水平。試劑盒和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均由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提供,檢測過程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S100β>40 ng/ml視為異常增高[8]。NSE>25.0 μg/L視為異常增高[9]。Cor>60 μg/L視為異常增高[10]。
1.3觀察指標 比較不同組別S100β、NSE、Cor水平,并分析三者與GCS評分的相關性。以電話或門診復查的方式隨訪1年(截止時間為2020年4月),觀察不同S100β、NSE、Cor水平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預后情況。收集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GCS評分、是否合并意識障礙、血腫性質(CT檢查提示血腫密度是否均勻)等,分析影響患者預后死亡的相關因素。

2.1觀察組和對照組S100β、NSE、Cor水平比較 觀察組S100β、NSE、Cor水平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和體檢健康者兩組S100β、NSE、Cor水平比較
2.2不同病情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S100β、NSE、Cor水平比較 輕度組S100β、NSE、Cor水平低于中度組及重度組,且中度組低于重度組(P<0.05)。見表2。

表2 不同病情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3組S100β、NSE、Cor水平比較
2.3S100β、NSE、Cor水平與GCS評分的關系 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S100β、NSE、Cor水平與GCS評分呈顯著負相關(r=-0.642、-0.589、-0.669,P=0.024、0.019、0.031)。見圖1。

2.4不同S100β、NSE、Cor水平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預后情況 106例中隨訪1年后死亡28例(26.42%),生存78例(73.58%)。S100β、NSE、Cor水平異常增高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病死率高于S100β、NSE、Cor正常患者(P<0.05,P<0.01)。見表3。

表3 不同S100β、NSE、Cor水平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預后情況[例(%)]
2.5影響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預后死亡的相關因素 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合并意識障礙、GCS評分(3~8分)、S100β(異常增高)、NSE(異常增高)、Cor(異常增高)均為影響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預后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P<0.01)。見表4。

表4 影響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預后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長期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的小動脈病理改變,引發的局部血管破裂[11]。相關研究表明,因高血壓性腦出血死亡的患者占所有高血壓病患者的50%,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加劇,高血壓性腦出血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2]。高血壓性腦出血多起病急、病情嚴重,患者在發病后會快速出現偏癱、昏迷、失語等癥狀,預后較差[13]。診斷高血壓性腦出血的傳統方式包括頭顱CT、生化指標檢測等,以判斷患者病情及預后,但臨床缺乏有效的生物標志物。
S100β是酸性鈣結合蛋白,在腦膠質細胞中呈高表達狀態,是反映腦膠質細胞受損的有效指標[14]。NSE在神經元及內分泌組織中廣泛分布。較多研究報道,S100β及NSE可作為診斷顱腦創傷的血清生物標志物,能夠評估病情及預后[15-16]。但S100β、NSE與高血壓性腦出血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S100β及NSE水平明顯高于體檢健康者,且S100β、NSE水平隨GCS評分降低而升高;提示S100β、NSE水平與高血壓性腦出血病情進展有顯著相關性,與既往文獻報道結果一致[17]。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常伴有機械性腦損傷,引起神經元的細胞膜破壞,從而造成S100β和NSE從受損神經元中大量釋放,進入血液循環,引起血清S100β、NSE水平異常增高,提示二者可作為評估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重要標志物。
Cor是腎上腺皮質產生的類固醇激素,早8:00出現高峰然后逐漸下降,夜間達到最低點。本研究在早8:00檢測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及體檢健康者血清Cor水平,發現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Cor水平明顯高于體檢健康者,輕度組Cor水平低于中度組及重度組,這與WANG等[18]研究結果一致。國外文獻報道,動態監測Cor水平可有效評估腦出血患者預后[19]。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大多需要鎮靜及止痛治療,也可能受氣管插管等因素的影響,導致Cor檢測準確性下降,另外本研究并未進行動態觀察,這也可作為后續的研究方向。本研究發現,隨訪1年后病死率為26.42%,合并意識障礙、GCS評分(3~8分)、S100β(異常增高)、NSE(異常增高)、Cor(異常增高)為影響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預后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與SONG等[20]報道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血清S100β、NSE、Cor水平呈異常升高狀態,三者與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是影響患者預后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臨床可通過三者聯合檢測,掌握患者病情變化,評估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