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光翠
(重慶市巫溪縣委黨校,重慶 巫溪 405809)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心系長江經濟帶發展,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多次深入長江沿線考察并對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主持召開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掌舵領航、把脈定向。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是把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的政治擔當,是重慶實現“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發揮好“三個作用”的重大任務,是重慶強化“上游意識”、承擔“上游責任”、體現“上游水平”的關鍵抓手,責任重大、意義深遠。2021年3月,陳敏爾書記來巫溪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有機統一。陳敏爾書記的指示精神給巫溪生態文明建設和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2021年9月巫溪縣委書記、總河長李衛東在召開總河長會議時指出:全面推行河長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部署開展的一項重大改革,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巫溪地處三峽庫區腹地,保護好三峽庫區和長江母親河,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巫溪良好的生態是下游區域生態環境的“過濾器” “凈化器”和“穩定器”,如何保護好“水系生態”旅游資源是我們最首要的任務。水生態環境質量不僅受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人類的各種生產、經營活動也時刻影響著河流的各種水質指標。
近年來,巫溪城鎮化建設加快,城鎮人口增多,廢水排放量逐年加大,大寧河水生態環境保護形勢日益嚴峻。一是河道亂挖濫采禁而不絕。近年來,巫溪縣嚴厲打擊違法采砂行為,仍有少數不法分子偷挖偷采,尤其是大寧河花臺段,由于該河段管轄以河中心為界,河對岸為巫山縣管轄范圍,縣外采砂船越界采砂,遇巫溪縣執法時即退回巫山轄區,難以取證,難以監管。亂采亂挖嚴重破壞水生態鏈和漁業資源,把水生物種的家全部抄掉了,陰河出魚口也受到了很大破壞。二是水電站生態流量下泄不足。部分水電站業主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未嚴格按規定下泄生態水,導致大寧河部分支流水量減少,影響生態,河流自我凈化功能削弱,給大寧河流域水環境質量帶來挑戰。三是隨意傾倒破壞河道兩側生態和占用河道。由于綠水施工等監管執法力度不夠,所有工程建設造價中,棄渣的轉運和堆碼場的建設都預算資金的,由于監管不到位,承建方為了節約資金隨意傾倒棄渣,嚴重破壞了生態。
水土為萬物之源,是人類賴以生存最基本的物質資源。我縣轄區面積4030平方公里,境內山大坡陡,水土流失主要發生在陡坡耕地、荒山荒坡、低覆蓋度林草地和生產建設活動的區域。根據水土保持監測數據顯示,全縣水土流失面積1248平方公里,約占轄區面積的30.97%,由于水資源分配不均衡,有的一條流域多達幾十座電站,水資源的不均衡利用導致個別河流斷面斷流,造成河道萎縮、河流生物多樣性受損、河流生態服務功能下降等問題,水土流失治理任務艱巨不言而喻。
巫溪縣農村下轄30個鄉鎮,分設289個行政村,農村常住人口約25.74萬,垃圾中轉站沒有實現鄉鎮全覆蓋,94%的鄉鎮只有一臺垃圾巡回車,縣級集中轉運運力只能滿足鄉鎮55%的需求。
一是垃圾分類后端處理設施及手段空缺。縣城范圍雖然配置了垃圾分類投放設備,但居民分類投放意識及知識均欠缺,分類工作推進效果與制度設置有差距。
二是農村基礎設施設備更為薄弱。收集轉運鏈條有斷裂,推行垃圾分類難度更大。在邊遠山村,垃圾通過焚燒自我消化,隨意丟棄在更邊遠的山澗溝渠靠狂風暴雨“轉運”的現象依然存在。
三是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難度較大。巫溪屬于畜禽養殖大縣,由于受地理條件限制,很難形成大規模、集體化養殖場,現有養殖場大多是小規模、家庭式。近年來,巫溪縣大力整治畜禽養殖污染,關閉了一些不達標養殖場,治理了一批畜禽養殖污染,但仍有少數養殖場畜禽糞便未實現標準化處理。
巫溪科學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突出規劃引領、嚴格政策管控,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抓好“共抓大保護”等專項整治,圍繞重點區域與環節探索分類施策,實施“一河一策”破解“水臟”“水渾”難題,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和垃圾清理力度。
加強工業、城鄉生活、農業農村和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加強生態流量監管,確保綠水不斷流,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
2.1.1 注重保障飲用水源安全
巫溪境內后溪河、大寧河分別是全市唯一一級、二級水質河流。全縣河流、城區和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分別為100%、100%和97.10%,對33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分,進行基礎信息調查和邊界勘測及繪制,設置保護區標示標牌。按照優先保證生活用水、確保生態基本需水、保障糧食生產合理需水、優化配置生產經營用水的原則,統籌各行業、各區域和河道內外用水需求。二是結合流域綜合規劃和計算規范,因河而異、因斷面而異,精準明確縣域內河流上重要控制斷面的生態流量和最小流量控制指標。三是完成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印發。組織專家對《巫溪縣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進行審查,并根據審查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確保在2021年10月底前印發實施。四是加強監管能力建設,有序推進我縣重點污染源、飲用水源及地表水監控系統項目和巫溪縣環境應急能力建設工程建設,對27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和3家重點企業實施在線監測、監控體系建設,加強水質監測、嚴控入河水質,提高現場執法能力和環境監測現代化裝備水平。五是確保水質任務全面達標。主要出境河流湯溪河、梅溪河、大寧河、巴巖子河、長溪河水質全年均能夠達到Ⅱ類水質標準,城市和鄉鎮集中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2.1.2 大寧河實施全流域治理
采取“源頭整治、子河治理、河道攔蓄、生態護坡、河灘綠化、河堤加固”六項措施。按照保護優先、順應自然的原則,杜絕“砍樹、采砂和人工取直”行為,保障在河道行洪需要的基礎上,僅在險工險段采取必要的河道護砌,其他河段以生態治理為主,維護河道天然形態。采取生態護岸措施,既減輕坡面及坡腳的不穩定性,又保證多種生物的共生與繁殖。落實攔蓄水工程管理單位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和生態保護主體責任,要求相關單位嚴格按照劃定的生態流量底線指標限度合理安排取水、發電及工程的調度運行。聯合執法進行污水治理。環保、水務、公安、經信委等部門對大寧河、后溪河、羊橋河、汾水河、柏楊河流域排查開展部門聯合監督檢查和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非法采砂行為,與巫山縣開展大寧河流域非法采砂跨區域聯動執法。科學規劃采砂點并核定砂石年可采量,依法依規出讓采砂權,嚴控采砂有效期,實現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可持續。嚴格落實禁采區、可采區、保留區和禁采期管理措施,加強對非法采砂行為的監督執法。對社區的洗車場、維修廠、賓館、學校、醫院等單位進行污水治理。
2.1.3 加強監督監管能力建設
充分發揮人大專門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的作用,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不斷強化媒體監督、輿論監督等各種群眾監督力度,強化全社會水土保持意識,大力營造防治水土人人有責、自覺維護、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的社會氛圍。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形成合力,落實各項保障措施,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逐步建立數字監管體系,保障適時在線監管、可回溯監管、無禁區監管。督促水庫、水電站、閘壩等水工程管理單位按國家有關標準,建設完善生態流量監測設施,并按要求接入水利行政主管部門有關監控平臺。確定河湖生態流量預警等級和預警閾值。針對不同預警等級制定預案,明確水利工程調度、限制河道外取用水和應急生態補水等應對措施。
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以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為硬性要求,強化聯防聯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加強自然生態保護,確保青山“不留白”,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
2.2.1 加強大氣污染防治
持續深化大氣污染防治,全面落實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綜合治理措施,以強化執法檢查、揚塵污染管控、臘肉熏制污染防治為重點,完善大氣污染聯合執法等各項工作機制,突出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等領域的精準監管,落實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完善重污染應急減排“一廠一策”措施。確保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328天以上,PM2.5年平均濃度達到市上考核目標。聯合城管、建委、公安等部門以及鄉鎮(街道),開展秋冬季大氣環境質量綜合整治。環保局與縣公安局聯合抽檢柴油車和貨車,淘汰更新柴油車,開展機動車排氣路檢。聯合城管、治違辦對所有餐飲店亂開窗、亂設置后門的進行封堵和恢復,進行大氣污染治理。
2.2.2 加強自然生態保護
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工作,強化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退化區、城市生態系統和自然保護區建設。開展國土綠化提升行動,推進生態退化區域治理與修復,加強城市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治理廢棄礦山,完善城市綠色生態網絡。全縣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管控面積1972.71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的49.07%。每月對全縣生態環境進行執法檢查,加強國家自然保護區陰條嶺及紅池壩國家森林公園的保護。開展全面綠化與重點修復行動。加快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推進全域國土綠化。通過人工造林、低質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森林撫育、特定灌木林培育等多種營造林措施,全面推進國土綠化提升行,2020年森林覆蓋率提高0.5個百分點。結合鄉村振興,綜合區位、文化優勢、休閑、旅游等元素,著重體現鄉愁、鄉土氣息,以綠化美化和改善生態環境、人居環境,打造鄉村新格局,助推鄉村旅游發展。把農村“四旁”植樹、農田林網和特色經濟林建設與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結合起來,拓展綠化空間,栽植“風景樹”“傳家樹”“搖錢樹”,助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
召開部門聯席會,篩選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源,對非法采石和非法占用林地等案件開展索賠。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全面排查自然保護區、保護地違規違法行為,完成國家、市政府交辦的2個衛星遙感監測違規建設點位整改銷號。積極向市政府申報,全面完成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旗管護站地面觀測站建設,積極開展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建設,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探索資源環境價格收費政策,在有條件的鄉鎮探索開展污水、垃圾處理居民收費試點。針對農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養殖污染進行治理,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打造美麗鄉村,確保大地“不藏污”,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讓宣傳打頭陣,轉變群眾意識。采取政府引導、輿論導向、教育介入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宣傳。深入開展垃圾分類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等“七進”活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廣大村民弄清楚為什么分、怎么分等常識。強化資金統籌力度。多渠道籌集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積極爭取上級投入,住房城鄉建委、生態環境局、水利局、城市管理局等相關部門緊密配合,積極爭取國家及市級資金。探索引入社會資金,實行企業化運作,探索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環保投入機制。
進一步完善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提高污水收集率,推動落后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技改,確保已建成24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全部正常運行,達標排放;進一步加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確保在2021年底前完成尖山鎮百步社區、尖山鎮大包村、土城鎮和平村、文峰鎮金盆村、烏龍鄉水滸村等5個千人聚集點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開展農村污水坑、臭水溝、水域漂浮垃圾、河岸垃圾等清理,村內河道疏浚、河溝池塘清淤,清理房前屋后溝渠雜物,保持通暢整潔。強化生活污水源頭減量和尾水回收利用,引導農民形成良好的用水習慣。
嚴禁在畜禽養殖禁養區內從事畜禽養殖等污染水體的行為,新建畜禽養殖場必須符合區域功能定位和環境承載力要求,應完善雨污分流、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設施。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鼓勵第三方處理企業開展畜禽糞污專業化集中處理,積極推廣糞污全量收集還田利用等創新技術模式。
我們應該將巫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實踐探索放在戰略位置上,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來反思,因為這不僅僅關系著巫溪的發展,而每一個長江人、重慶人在改革發展之路上都應對自己區域的發展做出的反思。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有利于推動巫溪踐行“兩山論”、走實“兩化路”,在產業模式上實現高循環,在資源利用上實現高產出,在污染治理上實現高效率,在生態產品上實現高供給,在人民生活改善上實現高福祉,為經濟持續繁榮打下良好的生態基礎,從而促進巫溪經濟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