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冬梅
肺部孤立性結節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肺部疾病,通常患者的肺部結節直徑均≤3 cm,這種病癥是孤立的原型實質性病變。臨床研究認為[1],發病之后患者會存在嚴重的胸腔積液與淋巴結腫大,還有一些患者合并肺不張等表現。也有臨床資料表明[2],肺部孤立性結節的主要發病原因是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也可能和感染或非感染因素而導致的病變存在關聯,在進行治療的時候要注意對患者病變的良惡性進行鑒別,同時根據鑒別所得的結果選擇恰當性的治療手段進行治療。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近些年逐漸將多層螺旋CT動態增強成像技術應用到了肺部孤立性結節的診斷當中,多項研究認為[3,4]這種診斷能夠為臨床治療提供良好的幫助。所以本文研究多層螺旋CT 動態增強成像技術在肺部孤立性結節診斷當中的價值,詳情見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到本院治療的53 例疑似肺部孤立性結節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女比例為32∶21,年齡18~65 歲,平均年齡(45.05±11.34)歲。所有患者均在本院的《知情同意書》上面簽字,臨床資料經驗證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中的標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具有穿刺活檢、手術指征[5];②患者的精神系統正常;③具有多層螺旋CT動態增強成像檢查適應證;④臨床資料完整且具有較高的治療配合度。
1.2.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呼吸系統其他嚴重病變;②嚴重的心臟、肝臟和腎臟等器質性病變[6];③凝血功能異常;④傳染性病癥;⑤手術治療不耐受;⑥依從性不佳。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多層螺旋CT 動態增強成像診斷。
1.3.1 設備和試劑 ①64 排多層螺旋CT 機(德國西門子公司,設備型號:SOMATOM);②應用高壓注射設備(德國SpeCTris);③穿刺設備(美國MD 的活檢穿刺設備);④造影劑為碘佛醇注射液(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896:YBH16832004,規格:50 ml∶33.9 g)。
1.3.2 診斷方式 進行CT 檢查以前,需要對患者和患者家屬進行常規的健康宣教,以使患者能夠明白進行CT 診斷的相關情況和方法,告知進行診斷時的禁忌證和注意事項,提高患者對高壓注射和造影劑風險的認識。在進行診斷時要指導患者屏住呼吸,在增強掃描的時候保證呼吸頻率相一致。首先指導患者選擇仰臥位進行常規掃描,設置層厚2.5 mm,層距2.5 mm,之后再進行增強掃描,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同時使其雙手舉高,通過高壓注射設備的針管和靜脈留置針相連接,指導患者逐步進入,然后進行掃描。增強掃描的范圍主要放在肺尖到肋膈角部位。注射造影劑時造影劑的速度維持在3.50 ml/s,造影劑注射總量為90 ml。注射造影劑后8 s 開始進行動態增強掃描,設置動態增強掃描間隔3~5 s,同時關注掃描過程中病灶檢查值的情況,并對此進行記錄。
將CT 平掃和動態增強掃描所獲得的數據實施薄層重建,以便對信息進行處理,完成多平面重建和曲面平面重建之后,再進行容積再現。全面保證肺部孤立性結節病灶的具體部位、尺寸和形狀,盡可能獲取支氣管與病灶的解剖結構和解剖位置關系。利用計算機系統進行各個層面的采集以獲取平均值。圖像信息處理應通過2 名具有高年資工作經驗的放射科醫師來完成,意見不統一的時候要進行統一的協商,以便確定最終的意見。
1.4 觀察指標 ①統計多層螺旋CT 動態增強成像診斷肺部孤立性結節和臨床病理診斷的相符性。②診斷可靠性:計算多層螺旋CT 動態增強成像技術診斷肺部孤立性結節的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和約登指數。注: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假陰性+真陰性)×100%;敏感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假陽性+真陰性)×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100%;約登指數=(敏感度+特異度)-1。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多層螺旋CT 動態增強成像診斷肺部孤立性結節和病理診斷的相符性 53 例疑似肺部孤立性結節患者經病理診斷確診44 例,多層螺旋CT 動態增強成像檢出40 例。兩種診斷方式的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多層螺旋CT 動態增強成像診斷肺部孤立性結節和病理診斷的相符性(n,n=53)
2.2 多層螺旋CT 動態增強成像診斷肺部孤立性結節的結果 經多層螺旋CT 動態增強成像診斷肺部孤立性結節的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和約登指數分別為95.00%(38/40)、53.85%(7/13)、86.36%(38/44)、77.78%(7/9)、84.91%(45/53)、0.64。見表2。

表2 多層螺旋CT 動態增強成像診斷肺部孤立性結節的結果(n)
肺部孤立性結節是臨床上嚴重的一種病癥,臨床研究認為[7]該病癥病灶存在單發或多發的表現。肺部孤立性結節和鄰近組織的邊界清晰,一般直徑在2~30 mm。大部分肺部孤立性結節都未合并肺門淋巴結腫大,不存在胸腔積液等胸部病癥。最近這幾年國內臨床影像學的檢驗技術逐漸發展成熟,所以也使得各種影像學診斷技術應用在肺部孤立性結節的診斷當中,這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肺部孤立性結節的檢出率。
本文主要研究多層螺旋CT 動態增強成像技術診斷肺部孤立性結節的價值,通過結果可以看出:多層螺旋CT 動態增強成像技術可以實現對肺部孤立性結節的診斷價值。通過多層螺旋CT 動態增強成像能夠有效的鑒別肺部孤立性結節的良惡性,這種診斷技術能夠確保診斷的結果具備更高的準確度和敏感度,能夠在臨床診斷中發揮必然的作用,也是臨床對肺部孤立性結節進行篩查的主要影像學手段。特別是對于一些疑似病灶的處理中,可以通過應用穿刺活體檢驗來實現明確性的診斷,而良性患者則可以為其進行定期復查。但是為了確保臨床研究結果更具備說服力,臨床還需要大范圍的病例樣本進行進一步的后續統計。
綜上所述,對肺部孤立性結節通過多層螺旋CT 動態增強成像技術進行診斷能夠發揮良好的診斷作用,可以為臨床的診斷和治療工作提供科學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