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宇
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起源于胃腸道肌層的間葉源性腫瘤,患者有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塊以及腸梗阻等癥狀表現,隨著病情加重患者有大出血等風險,需積極診斷、治療[1]。隨著診斷工作的開展,影像學廣泛用于GIST 診斷中,其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檢查手段較為常用[2]。本文就本院2019 年8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80 例疑似GIST 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MRI、CT 診斷的具體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 年8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80 例疑似GIST 患者為研究對象。此次研究獲得患者與家屬知情同意,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檢查手段患者無禁忌[3,4]。排除凝血功能障礙、重要臟器嚴重病變、妊娠等患者[5]。80 例患者中,男45 例、女35 例;年齡最小28 歲、最大72 歲,平均年齡(42.30±10.50)歲;病變位置:腸系膜35 例,胃18 例,食管10 例,其他17 例。
1.2 檢查方法 患者均進行MRI、CT 檢查,具體如下。
1.2.1 CT 診斷檢查使用AQUILION 東芝16 排CT 機,檢查前8 h 禁食,掃描前患者分兩次服用泛影葡胺(湖南漢森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2106)1000 ml,設置層厚度、層間距8 mm,CT 平掃后肘靜脈滴注碘海醇(福安藥業集團寧波天衡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570)90 ml,滴速3 ml/s,而后動、靜脈掃描。
1.2.2 MRI 診斷 檢查使用TCP5-F100-MR1-A 型MRI 機,檢查前禁食,使用快速自旋回波T1WI、T2WI進行加脂肪抑制軸位、冠狀位掃描,先平掃,而后于患者肘靜脈注射釓噴酸葡胺(北京北陸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045)20 ml,進行動、靜脈掃描。
1.3 觀察指標 以手術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比較MRI、CT 診斷效能(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析MRI、CT 診斷的影像學表現。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診斷效能 80 例患者的手術病理結果顯示陽性32 例,陰性48 例。MRI 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0.63%、93.75%、90.63%、93.75%,均高于CT 診斷的62.50%、72.92%、60.61%、74.4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MRI、CT 的診斷效能比較(n,%)
2.2 CT、MRI 影像學表現 MRI 檢出病灶100 個,具體影像學表現為:①邊界:清晰90 個(90.00%)、不清晰10 個(10.00%);②密度:均勻66 個(66.00%)、不均勻34 個(34.00%);③形態:圓形或類圓形70 個(70.00%)、其他30 個(30.00%);④T1WI 信號:低信號或等信號70 個(70.00%);⑤T2WI 信號:高信號為主的混雜信號83 個(83.00%)。
CT 檢出病灶95 個,具體影像學表現為:①邊界:清晰78 個(82.11%)、不清晰17 個(17.89%);②密度:均勻55 個(57.89%)、不均勻40 個(42.11%);③形態:圓形或類圓形55 個(57.89%)、其他40 個(42.11%)。
MRI 與CT 顯示病灶的邊界、密度、形態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5454、1.3592、3.1024,P=0.1106、0.2437、0.0782>0.05)。
GIST 發病率一直較高,患者有腹痛、腹脹等癥狀表現[6]。其中,中老年人群占較大比例[7]。臨床工作中發現,GIST 具有很高的病變風險,為了提高患者的安全性,需盡早診斷、治療[8]。關于疾病的影像學診斷方法較多,GIST 疾病診斷中CT 與MRI 均為常用診斷方式[9-11]。其中,CT 診斷方便、價格低,MRI 對軟組織、較小腫物診斷優勢突出。結合臨床診斷經驗,CT 檢查時易受體位以及腫物重疊等影響,所以導致微小病灶部位遺漏問題[12-15]。同時,CT 多次檢查過程中的放射性問題影響患者的耐受性,限制了檢查工作的進行[16-18]。MRI 對脂肪等軟組織診斷效果良好,具有較高的敏感度、特異度、分辨率,且檢查無放射性,在調整不同信號的基礎上有效觀察到腫瘤性質、周圍組織關系情況,進一步提高了檢查的準確性[19,20]。王洋[13]研究指出,GIST 患者早期診斷、治療是提升患者治療預后的關鍵,其中,CT、MRI 檢查影像特征明顯,且MRI 表現特征性更加明顯,診斷具有較高的敏感度與特異度。
本文結果顯示:80 例患者的手術病理結果顯示陽性32 例,陰性48 例。MRI 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0.63%、93.75%、90.63%、93.75%,均高于CT 診斷的62.50%、72.92%、60.61%、74.4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影像學表現方面,MRI 檢出病灶100 個,CT 檢出病灶95 個,MRI 與CT 顯示病灶的邊界、密度、形態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5454、1.3592、3.1024,P=0.1106、0.2437、0.0782>0.05),從數據來看,患者的邊界清晰度、密度均勻、形態圓形或類圓形顯示情況,MRI 對比CT 相對明顯。
綜上所述,GIST 早診斷、早期治療是提高患者治療預后的關鍵,經CT、MRI 診斷均可,MRI 診斷具有較高的敏感度、特異度,利于疾病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