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 朱丹 孫科
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常用治療手段為腫瘤病灶根治術,但是伴隨病情的發展,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已錯失最佳手術治療時機,臨床常用紫杉醇開展全身性化療,但是紫杉醇在破壞腫瘤細胞,促使腫瘤細胞壞死的同時可抑制骨髓造血細胞,致使患者出現嚴重毒副反應[1]。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為紫杉醇類制劑,臨床藥學認為,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可以提升紫杉醇給藥劑量,縮短滴注時間。近些年,部分醫學研究者提出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應用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以提升治療效果[2]。本次研究為論證上述觀點,比較本院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應用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或紫杉醇二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預后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62 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按照二線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31 例。實驗組男20 例、女11 例,年齡54~76 歲、平均年齡(63.52±4.22)歲,病理類型:鱗癌14例、非鱗癌17例,TNM分期:ⅢB 期7 例、Ⅳ期24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0 例,年齡54~75 歲、平均年齡(63.51±3.94)歲,病理類型:鱗癌13 例、非鱗癌18 例,TNM 分期:ⅢB 期9 例、Ⅳ期22 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理類型、TNM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參考2017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制定的非小細胞肺癌指南相關內容[3],結合病理組織活檢確診患者為ⅢB 期~Ⅳ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均一期化療無效。②本次研究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研究獲得醫學倫理會批準。
1.2.2 排除標準 ①預計生存期<3 個月的患者。②確診肝腎功能與心功能異常的患者。③未完成本次化療方案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應用紫杉醇(北京協和藥廠,國藥準字H10980068)聯合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358)治療。紫杉醇靜脈滴注,175 mg/(m2·次),d1;順鉑靜脈滴注,30 mg/次,持續給藥時間控制在2 h 內,d1,d8。持續給藥21 d 為1 個療程,連續治療3 個療程。
1.3.2 實驗組 患者應用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378)聯合順鉑治療,順鉑給藥方法與給藥劑量均參考對照組,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靜脈滴注,130 mg/(m2·次),持續給藥時間控制在30 min 內,d1。持續給藥21 d 為1 個療程,連續治療3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治療3 個療程后,借助世界衛生組織實體瘤臨床診斷標準[4],將臨床治療效果分為完全緩解(CR):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續時間>4 周;部分緩解(PR):病灶消失比例>30%且持續時間>4 周;穩定(SD):介于PR 與進展(PD)之間;PD:病灶增加比例>20%??傆行?(CR+PR)/總例數×100%。
1.4.2 比較兩組患者的毒副反應發生情況 治療3 個療程后,觀察兩組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胃腸道反應、感覺神經病變、關節肌痛等毒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3 個療程后,實驗組CR 7 例、PR 12 例、SD 10 例、PD 2 例,總有效率為61.29%;對照組CR 4 例、PR 5 例、SD 14 例、PD 8 例,總有效率為29.03%。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6.513,P<0.05)。
2.2 兩組患者的毒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3 個療程后,實驗組患者的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胃腸道反應、感覺神經病變、關節肌痛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毒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n(%)]
肺癌的發生與遺傳因素、營養狀態不佳、吸煙以及長期接觸石棉、砷、鉻、鎳等致癌物質有關,近些年,我國肺癌每年確診率逐年攀升,其中男性肺癌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肺癌發病率為男性各種腫瘤之首,肺癌中約有80%的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5,6]。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期化療失敗的患者常用二期化療方案為紫杉醇聯合順鉑,其中順鉑屬于鉑類抗腫瘤藥物,可影響腫瘤細胞DNA 轉錄流程,進而抑制腫瘤細胞中遺傳物質的復制,此外,順鉑可破壞腫瘤細胞膜結構。紫杉醇給藥后可誘導并促使腫瘤細胞微管再排列,從而導致腫瘤細胞內遺傳物質有絲分裂停止,促使腫瘤細胞壞死,紫杉醇聯合順鉑可發揮協同作用[7,8]。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為近年來新開發的紫杉醇類制劑,該藥以白蛋白為載體,利用白蛋白轉運原理,通過gp60 受體介導以及高壓震動技術,將人血白蛋白與紫杉醇制備成納米微粒,而后借助細胞膜上靶向轉運機制,使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順利跨血管內皮細胞,直接進入腫瘤細胞內部,以提升腫瘤細胞內紫杉醇濃度,減少紫杉醇對除腫瘤細胞外正常細胞造成的影響[9,10]。盧家彬等[11]臨床研究顯示,對于應用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聯合順鉑治療的觀察組,治療后近期有效率(46.67%,14/30)顯著高于對照組(35.71%,10/2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結果與上述臨床研究結果一致,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61.29%高于對照組的29.0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此外,實驗組患者的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胃腸道反應、感覺神經病變、關節肌痛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用蛋白結合型紫杉醇二線治療抗腫瘤效果顯著優于紫杉醇,此外,不會增加毒副反應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